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电视剧葡萄第20集(电视连续剧葡萄第58集)

电视剧葡萄第20集(电视连续剧葡萄第58集)

更新时间:2022-03-07 00:09:16

#人世间征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

那个时候,周蓉不过是13岁的小姑娘,心里充满了幻想,冯化成是周蓉心里的信仰,他的诗是周蓉心里的最爱。

那个时候,冯化成是北京最出名的诗人,受到了各方人士的吹捧,他一边写诗,一边享受着周蓉的爱慕。

他们相差20来岁,岁月不留情,时光最残酷,周蓉和冯化成之间,那道20岁的横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周蓉爱的是冯化成的诗歌,不是他这个人,如今他老了,江郎才尽了,周蓉就开始嫌弃了。

30多岁的周蓉风华正茂,50多岁的冯化成却开始步入老年生活,他该如何扭转乾坤?

为爱私奔,与父亲断绝关系

文革开始后,周蓉和蔡晓光一直在一起,他们天天在周家看书讨论诗词歌赋,讨论政治人生,大家都以为周蓉和蔡晓光是一对。

直到周蓉离开周家,蔡晓光来周家解释,大家才知道,原来周蓉喜欢一个诗人,初二就喜欢上了,如今不过是去奔赴一场约定,一场心灵的约定。

蔡晓光只是个挡箭牌,挡桃花,也挡家人的试探。

周蓉为了去追求自己的信仰,追求纯洁的爱情,她决定远赴贵州,去和冯化成成亲,冯化成就是她的爱情,是她心中的信仰,是她此生都不会离开的“神”。

她可以与父亲断绝关系,可以与家人失去联系,可以让母亲流泪到眼瞎也视而不见,但是她不能失去冯化成,失去她心里的诗歌,心里的信仰。

她给哥哥周秉义的信里说过:爱情是她的信仰,她只是遵从本心去追求信仰,哪里有错呢?没有信仰的人生,该多无趣。

对于周蓉来说,信仰是她的一切。

和信仰比起来,亲情不足一提。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她来到贵州和冯化成结婚生子,完全没有经过父亲的同意,也没有得到家人的祝福,可她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没有错,她喜欢冯化成,喜欢他的诗,为什么不能和他在一起呢?

她委屈自己,去照顾冯化成,却不知道父亲那颗爱护她的心。

她不告诉亲人,就和冯化成成亲,心里早已忘记了父母的恩情。

没有什么比爱情更可贵,没有什么比信仰更重要。

如今想来,从周蓉离开父母,与父母断绝关系,私奔去贵州和冯化成成亲,就是一个错误,他们之间注定没有好的结局。

一个能够抛弃父母的女子,让她如何知道感恩?

一段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结局都不会太好。

她只知道什么对她好,她就去做,对她不好,她转身就走,绝不留念,这样的人,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和她在一起,怎么可能有幸福可言?

为夫赴京,与女儿分离数年

冯化成和周蓉一家三口准备回家和父母团圆,冯化成在一个火车站时,诗性大发,想要高歌一曲,让所有人都听到他的诗。

没想到,他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刚念完了,火车站等待的很多人都围了过来,他们听到这首诗,都被感动到热泪眼眶,想要抄下来,回家念给其他人听。

大家争着抢着,就打起来了。冯化成是罪魁祸首,很快就被逮捕了,关了起来。

周蓉把孩子送给了朋友,让他帮忙带到了姥姥家,然后自己一个人去追冯化成,这一次和女儿分别,一别就是两年半。

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孩子,周蓉依然不负众望,第一时间追求爱情,放弃孩子。

可见在她眼里,爱情依然是她的信仰,孩子不过是附带的,有没有孩子,都不能阻挡她追求信仰的心。

那个时候的玥玥才不到3岁,正是需要母亲的时候,她怎么忍心呢?

因为她这个妈妈的不负责,注定玥玥要经历很多磨难,注定了周蓉要为丢弃女儿付出代价,前半生只为追求真爱,追求信仰,后半生就得还债。

老话说得好:欠下的,早晚要还的。

周蓉把孩子送到了姥姥家,她一个人回到贵州继续打听丈夫的消息,后来听说丈夫被放出来了,不过他没有回到贵州,也没有给周蓉消息,一个人去了北京,周蓉害怕丈夫出了什么事,一个人带着狗开始前往北京。

这一走就走了很多年,她不知道,因为她的消息,让母亲昏倒了,玥玥到了姥姥家,根本没人照顾,弟弟还被冯化成的诗词连累,关了半年的监狱,如果不是郑娟,玥玥和周母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

周蓉的任性,让家人买单。

而周蓉的任性,是周家人自己导致的,他们对孩子的纵容,对孩子的宠溺,才造成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周蓉从小长得漂亮,成绩好,在家里父母宠爱,在外面受人关注,在学校老师同学都羡慕,她在哪里都是视野的中心,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切都是唾手可得。

对于她来说,没有什么是自己得不到的。

只要自己想要,一定要得到,因为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

父母对她的有求必应,外人对她的关注,才让她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仿佛什么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才是对的。

所以她私奔贵州去见冯化成和父亲断绝关系,丢了女儿去追丈夫,把女儿丢给弟弟一家十几年不给钱不给人,她都做得理直气壮,完全没有一点负罪感。

酸葡萄理论,与丈夫走向末路

周秉义,蔡晓光他们一起到周蓉和冯化成的家里面聚会,大家一起分工合作,炒菜的炒菜,帮忙的帮忙,大家都很热闹。

正在这时候,周蓉念了一句诗词。

冯化成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觉得格局有点小,不是太好。

我觉得冯化成做得没有错呀,既然是诗词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你都说出来了,不就是让人评论的吗?好的坏的都是评论,不能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吧。

忠言都是很难听的。

周蓉听了很不开心,就说他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让冯化成一下子就火了,他承认自己就是酸葡萄,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他就是江郎才尽了,写不出诗词了。

冯化成比周蓉大了20多岁,周蓉已经30多岁了,冯化成已经50多岁了,30多岁的女人正是风华正茂,加上她是北大才女,吹捧之人众多,让她有些飘了,而冯化成越来越老,思维有些停滞了写不出来诗了。

冯化成为了周蓉有个家,没有去诗词协会,而是去了图书馆当副馆长,本来生活就不如意,哪里还有灵感写诗。

周蓉没有生活的压力,天天在学校,开心得不得了,随口就能成章,两个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让冯化成更加压力巨大,心里更加的焦急。

他潜意识里知道周蓉爱的是他的才华,是他的诗词,可他越焦虑,越没有灵感,如今更是江郎才尽,在周蓉面前抬不起头来。

周蓉不仅不安慰他,反而一再打击他,让他没有面子,更没有里子。

周蓉曾经把冯化成当神供着,如今周蓉把冯化成当泥踩,是个人都受不了。

周蓉看似一段酸葡萄理论,却是在人前揭开了冯化成内心隐藏多时的伤疤,不碰时不觉得,一碰就疼,慢慢地这伤疤会越来越大,他们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未来一点点的人和事,都会翻旧账,然后两个人就会分道扬镳。

一路走来,周蓉早已忘记了初心,忘记了曾经爱慕冯化成做的事,如今生活一地鸡毛,而她还活在过去里,丈夫是被人敬佩的诗人,自己是诗人的妻子,受人尊敬,她很享受冯华成带给她的荣耀。

她希望自己的丈夫一直是自己的神,一直让她仰慕。

可如今却反过来了,她是被人尊敬的诗人,而丈夫只是一个图书馆馆长,无人知道。

她开始嫌弃丈夫,嫌弃丈夫的无能。

冯化成也是受人追捧过来的,哪里受到了周蓉这样的嫌弃,一旦有一个知心的人出现,他就会投入另外的怀抱,抛弃周蓉,这种时候他也不会有心理负担。

人心换人心呀。

是周蓉生生把冯化成逼走的。

她那酸葡萄理论,太不给面子了,特别是在一个喜欢她的人蔡晓光面前,贬低自己的丈夫,让冯化成更加难堪。

如果不是周蓉步步紧逼,不给面子,以冯化成对周蓉的照顾,和他曾经说过的话,他肯定会一如既往地对周蓉好,正如冯化成所说,如果不是为了周蓉,他何必要去图书馆,只为了分一个房子,给她一个安定的家。他直接去诗词协会,还可以继续写诗,说不定他的人生就不会这样了。

周蓉不懂冯化成,只看到了他的江郎才尽,却没有看到他的付出。

对于冯化成这种单纯的人来说,和一个不懂自己的人一起生活,是很痛苦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