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电视机有微光没图像有声音(液晶电视有微光无图像有声响)

电视机有微光没图像有声音(液晶电视有微光无图像有声响)

更新时间:2022-03-07 20:32:04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前段时间,女儿学校例行体检,单子拿回后,惊讶发现居然近视了,随之释然,现在小孩网课,pad,手机各类电器接触太多,加之各培训班以及家庭作业,近视也算不稀奇了。据女儿所言,班里好多同学早就戴眼镜了,不禁感叹近视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了。

笔者作为80后,童年时光里,近视的小朋友屈指可数。那个时代,没有手机 pad等各种娱乐电器,而且家庭作业少到基本没有,大部分时间都是疯玩,三五成群的小伙伴撒着欢的追逐,吹着口哨跑着跳。踢狗撵鸡,上山下河,总有充沛的精力,精神饱满地到处闯祸。打麦场那种空旷地方是绝佳的宝地,翻跟头,斗牛加撂个,(撂个等于摔跤的意思,家乡土话)不玩到深夜是不肯回家的。夜幕降下,天空没有一丝亮色,农村的昼与夜分外分明,夜是漆黑,村里零星的灯光犹如黑色幕布撕裂几个小窟窿,神秘且沉睡。昼是浅雾朦胧,鸡鸣催起袅袅炊烟,生机在苏醒。

当时的农村电还不是常有的,且灯泡大多是淡黄色灯光,(现在这种叫暖色调,无怪乎想起童年老房子昏黄的灯泡总是莫名温馨)里面应该是钨丝,坏掉了就叫灯闪了。我一直认为老式灯泡的光线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橘黄色的灯光让人怀念,

拉灯绳,土灶锅,墙体糊报纸,猪狗各有窝。

白蜡烛,红洋火,桌上煤油灯,圈里有鸡鹅。

这种画面感极强的老式生活特别有烟火气息,鲜活而生动。蜡烛是家庭的常备之物,小孩子烛光下看小人书,大人们做着农活,时不时说几句话,构筑了一片寂静却又闲适的场景。晚饭时光,此起彼伏的 “XX,滚回来吃饭喽”的叫喊声不绝于耳,是农村一道特有的风景线。难得老实的时候,大抵是夏夜乘凉,蒲扇在妈妈手里摇动,驱赶着蚊虫兼送来凉风。大树下入迷地听着老爷爷讲故事,无论是杀敌抗日还是山妖精怪乃至三国水浒,启蒙皆于此。

过了些时日,村里开始有人家买了电视机,14寸黑白电视,这足以轰动整个村子,妥妥的稀罕物。如果说乡村是闭塞的,那么电视机就是向城市沟通的桥梁,它的出现,代表着文化蔓延,时代进步。从此,童年的快乐生活中再添加一道亮色。

黑白电视仅有村上富裕的家庭会有,晚上,热情的主人家会把电视机搬出来放院子高处,板凳马扎木墩子各种坐具齐上阵,大人小孩早早来此,闲聊等待电视节目开始。农村的院子是比较大的,后排人群基本离电视机要有5米左右了吧,我性格比较腼腆,不太好意思往人群里凑,但是又想看电视,所以一般情况都是后排角落坐下,虽然4,5米之遥,电视机也仅仅是14寸黑白,但是当时是能清清楚楚的看到画面的。那时的夜,浓墨刷黑一般,静谧安详,犬吠虫鸣声声入耳,夜空繁星清晰可数。院里一台电视的微光铸就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彼时的电视节目都已忘记,唯一记得清楚的就是济公电视剧了。人声喧腾的院子里,电视机响出 “鞋儿破,帽儿破”声音时,瞬间就会安静下来。个人的记忆里,初次接触的神怪片就是济公了,看活佛身着烂衣裳云游四海扶贫济困,惩恶扬善游戏人间,扇摇精奇佛法,壶纳须弥乾坤。

农村的娃儿身强体健视力极佳,无论是河里钓鱼,还是抓鸟摸蛋。全不在话下,砸纸壳可以把胳膊抡到次日酸痛难耐;打弹珠,玩到手指抽筋,拿筷子都略有困难。无论是滚铁环还是翻花绳,力量速度和智力的训练都应有尽有。当然,全国儿童通用节目,丢沙包和跳皮筋也是不缺的。河边挖来淤泥,反复摔打揉捏,可以变成胶泥,类似现在橡皮泥这些,做弹珠,捏小人,摔泥炮玩得不亦乐乎。倘若过年时节,买个炸炮枪,那叫一个美呀。吆五喝六,威风凛凛。

三四年级的时候,家里终于有了电视机,当然也是黑白电视,那个时候彩电还没见过,当时电视节目极其有限,没记错的话白天播放的是昨天晚上的重播,而且不是全天播放,中间有段时间是全部雪花或者大圆球一个。并且礼拜二是没有电视节目的。电视机的密友是天线,高耸的长杆顶立着傲娇的天线,每个频道都要通过它的转向来接收,杆子的高低,转向的熟练度,极大的影响收看节目的效果。想当年我姐负责看着电视,我在外面转天线,“怎么样啦,好了没?”“再回过去点就清楚了”此类对话是常态。

大概五六年级时候,彩电在小镇上开始出现了。不过拥有率极低,那个时候国人的聪明劲显现出来,黑白电视专用彩色贴纸出现了,按照现在话来说,应该还属于网红产品,反正当时我家里就买过的,透过彩纸的画面遮罩,依稀看得出画面有色彩的样子。算是平民DIY玩法了。

村里商店,叫代销店,通常都是土房子里零星放着些吃食用品,老奶奶忙着农活兼顾看店。村里人难免有手头紧周转不开,有了再给是约定成俗的人情规定。小孩零食基本都是最便宜的米团,泡泡糖,唐僧肉这些,用品类就是蜡烛,火柴等,那时候的火柴还叫做“洋火”。农村里亲戚走动很是频繁,这个时候小店里东西不能胜任了,大人们便去镇上购买,俗称 赶集。只要去赶集,正常情况基本都会带点好吃的给小孩子。一般也就是包子,糖糕这些。如今这些不起眼到平常的食物,当时却是难得的美味。

说起交通,村子一条土路通往小镇,路极窄仅一辆普通汽车宽度,路两旁前端为左右分布的农家,末端均为田地。站在村口小路上,遥望村末路口,依稀可辨远方行人身影,虽然这么远距离基本不可能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孩童来说,大概能分清远方模糊的身影是否家人,看着拐角处过来辆自行车,身形中总是能辨别个七八分,待到近时,若是家人,自然欢喜雀跃蹦跳迎接,若不是,失望之余依旧选择继续远眺,以便第一时间锁定家人。

土路的苦,读书时候已尽得知,雨天泥泞不堪,毫无踏脚之处,若是不慎跌倒,满身泥浆。自行车更是不行,前后胎会塞满泥,直至无法推行。就算及时拿棍子剃掉泥浆,骑起来的后轮也会泥水甩满后背。自然痛苦不堪。而今想起,倒也是温馨有趣的回忆。小路几经变迁,就像人不停地成长,路的前方是未知的远方,后方是温暖的家。我在一头,家在另外一头,小路是载体。

若干年后,我们出去读书或者打工,逢年过节时候通知家里几号回来,想必家人早几个小时就在路口观望了。如今小路已经换成了柏油马路,宽阔笔直,雨雪天再无泥泞。但是路口却少了不少老人的身影。人生过往,好像一直在等待,循环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慢慢变老,原来的人已经不在,等待一直在继续,每次听到筷子兄弟一首歌总会难受,那一句:“时光时光慢点吧,不要再让你变老”,道出了心酸。

记忆零碎,文笔稀烂,但总算引子写完了,下次更新游戏时代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