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建党百年优秀电视剧名单(建党百年电视剧一览表)

建党百年优秀电视剧名单(建党百年电视剧一览表)

更新时间:2022-03-07 07:12:22

作者 / 明月帆

2018年,被献礼剧支配的一年。

2019年,被献礼剧支配的一年。

2020年,被献礼剧支配的一年。

2021年,又双叒叕是被献礼剧支配的一年。

根据不完全统计,接下来将有《光荣与梦想》《我们的新时代》《百炼成钢》《公民》《十月》《红船之约》《为了新中国》《战上海》《爱在平凡》《青年周恩来》等10部建党100周年献礼剧要与观众见面。

与扶贫、冬奥等热点结合

从宏伟叙事到“以小见大”

10部建党100周年献礼剧中,通过重大革命题材备案公示的电视剧仅《光荣与梦想》《青年周恩来》两部,《我们的新时代》《百炼成钢》均为不涉及真实人物的近代革命剧。《百炼成钢》启动之初拟定为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剧,后改为近代革命题材备案;《红船之约》涉及众多革命人物、革命事件,目前暂未备案,但大概率为重大革命题材。

剧情上,总局钦点的《光荣与梦想》走宏伟叙事路线,讲述从一大建党到抗美援朝期间,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革命故事。剧中将涉及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三大战役、抗美援朝等重大革命事件,并加入了赵语迟、厉春风一正一反两个虚构人物。

《红船之约》同样走宏大叙事路线,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革命者,在嘉兴南湖上共赴红船之约,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故事。

《我们的新时代》《百炼成钢》《为了新中国》等剧,走“以小见大”路线,通过一个或几个小人物在革命洪流中经受考验和信仰转变的过程,展现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和共产党员的奋斗故事。

《我们的新时代》讲述十八大以来,不同地区基层党员的奋斗故事;《百炼成钢》讲述五个不同历史时期,五位共产党员砥砺前行的故事;《为了新中国》讲述地下革命时期,江姐等四个共产党青年人在狱中进行战斗的战事。

为体现出时代感,《我们的新时代》《百炼成钢》等剧,结合当下的扶贫、冬奥话题,在剧情上进行了相应体现。

单元叙事的《我们的新时代》,在第四个单元《最后一课》中讲述大学生扶贫故事,第五个单元《小城之冬》以筹办冬奥为故事背景。

另一部单元叙事的《百炼成钢》中,第五个单元也为大学生扶贫故事。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历史节点依次到来的情况下,建党献礼剧融入扶贫、冬奥元素,“保质期”更长。毕竟,如果今年播不了,明年、后年再播,也还是可以搭上献礼剧的快车。

商业化、年轻化

回避内部矛盾问题

早年的党史剧,例如《长征》《井冈山》《延安颂》等,多起用特型演员,固定在央视平台播出。与之相比,当下的建党100周年献礼剧,明显更加商业化。

《光荣与梦想》《我们的新时代》《百炼成钢》《红船之约》等项目,主创班底都是业内顶尖团队,集中业内优质资源,目标已经不仅仅是随便播播的任务剧。

尚未开机的《光荣与梦想》,已经拟定2021年7月1日登陆一线卫视黄金档 三大网络视频平台,《红船之约》《百炼成钢》背后,也各有一线卫视撑腰。在招商、市场影响力上,这些出动业内精英班底的献礼剧,显然有更高期望。但究竟能不能成为剧版《建党伟业》,还是有待观望。

为了顺利实现商业化,做好主旋律题材的年轻化表达,自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的新时代》五个单元故事,均以青年人为描写对象;《公民》的主演,则是受年轻人追捧的冯绍峰。

努力讨好年轻人,期望引起更多观众注意当然是好的,但去年播出的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外交风云》中,原本为迎合年轻观众特意加进去的爱情戏,最后反而成为该剧最不受认可的部分。

“后浪”是很难讨好的,与其刻意迎合,不如在故事上下功夫。质量有了,不管是不是献礼剧,观众都会买账。

迫于政策审查压力,当下的建党100周年献礼剧,在有意识回避内部矛盾问题。

《光荣与梦想》中,“变节”叛党的厉春风为虚构人物,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党内反面人物,并没有出现。

早年间,审查政策没有当下紧迫,当时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在尺度上更放得开,勇于从正反角度表现党内问题。

1991年的电影《周恩来》讲述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人才的故事,片中除了有对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内人物的正面描写,也对林彪等被党内否定的人物进行了描写,该表现的内部矛盾场面也进行了相应展现。

当下的建党100周年献礼剧,在大方向上已经定下了“献礼”基调,因此均是对党史的讴歌、赞扬,鲜少出现对党内反面人物的描写。在审查上,这比较安全,但在艺术价值、史实感上,也相应打了折扣。

内容忌说教立场

市场忌消化不良

吃政策红利,打着献礼剧旗号,硬往建党100周年主题上凑,是当下很多所谓建党献礼剧的通病。

2019年开机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落叶生根》(原名《参花红》),故事讲述退役军人扎根乡村,带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剧情简介上来看,这更像一部契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的扶贫剧,但在官方的宣传口径中,却出现了建党100周年献礼剧的字眼。

这不是个例。

扎堆生产,造成了献礼剧的消化难。为了乘上政策东风,2018年未消化的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剧摇身一变,成了2019年的建国70周年献礼剧;2019年被剩下的建国70周年献礼剧,今年又变成了脱贫攻坚献礼剧。如果今年再播不了,明年改一改措辞,还可以争取一下建党100周年献礼剧。如果明年还是播不了,再想一想办法,也许就成了2022年冬奥献礼剧。

2022年总会过去的,再播不了,难道等到改革开放50周年再接着献礼?

有些中小型制作公司,2020年片单中出现了三部建党100周年献礼剧,至今一部未开拍。很多大型上市公司,一年开一部献礼剧已经够呛,这样一年之内连开三部,在资源配合、时间成本上,如何协调?并且,平均4个月一部剧,质量如何保证?

这种投机取巧的献礼,毫无意义。如果所有制片公司,都打着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小算盘,那么不仅苦了观众,也背离了献礼剧的创作本心。

这几年,观众快被组团来袭的献礼剧整成PTSD了。从2018年的献礼大潮开始,至今已经生产了不下百部献礼剧,但真正被观众记住的,寥寥无几。通篇说教,生硬的正能量台词满天飞,形式大于内容,让观众一听到献礼剧几个字,就头皮发麻。

如今,献礼剧在数量上已经相当可观,接下来,是时候在品质上,拿出一点诚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