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七八十年代北京生活题材电视剧(反映七八十年代老北京电视剧)

七八十年代北京生活题材电视剧(反映七八十年代老北京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3-06 12:32:00

老北京的民间传说,雨伞的故事

喜欢听评书的老北京人可能对单田芳都再熟悉不过了,其实九十年代那会儿,电视上见天儿播单田芳的评书,中午那会儿有,晚上也有,尤其是晚上这段时间,也就是六点到六点半这个时间段儿

当年大杂院里不少老北京人都等着听,过去在北京还有一外号叫‘净街王’说白了就是万人空巷,其效果跟电视剧《渴望》不相上下,大伙儿都跟家听评书,胡同里一个人都没有,不光老北京人喜欢听,小孩儿也是一样

按理说小孩儿放了学都不直接回家,都得先跟胡同里折腾够了,玩够了,饿了才知道往家走,但是单田芳风靡京城那几年完全不一样,北京孩子放了学都直接回家,进门儿就写作业,为的就是不耽误听单田芳的评书

可能喜欢听书的北京人都没少听单田芳的作品,比方说《白眉大侠》《金丝大环刀》《铁伞怪侠》等等一系列作品,确实好听,过去不少北京孩子听书都听入迷了,赶上北京下雨出门儿带把伞可了不得了,人守一把雨伞,都号称自个儿是‘铁伞怪侠’

在胡同里互相抡,疯跑打闹,其实历史上还真有鉄伞这种兵器,只不过功能没有‘鉄伞怪侠’里说得这么邪乎,所谓的‘鉄伞’是盗墓用的,众所周知,盗墓是一技术活儿,毕竟墓里全都是机关,为了防备古墓里的飞镖和弩箭,宋朝的盗墓贼就发明了专业的工具,号称金刚伞

它的结构跟普通雨伞一样,说白了就是把伞面儿换成了铁皮,万一墓地里的机关放暗器,直接把鉄伞打开,作用跟盾牌差不多,是一种防御性武器,不具备任何进攻性,而真正把伞做成兵器的,还得说是洋人

二战时期,各国间谍都开始用雨伞做枪进行暗杀,表面上看普通雨伞没什么区别,但伞杆儿是中空的,能往外发射毒针,而《鉄伞怪侠》里边说,岳霆的鉄伞能往外打五毒化血钉可能就是受洋人的启发,除了这玩意儿以外,不少老外都喜欢出门儿带雨伞刀防身

老北京也有跟雨伞刀差不多的兵器,一般都是做成拐棍儿,这玩意儿老北京俗称叫‘二人夺’因为这种兵器隐蔽性大,乍眼一看就是一棍儿,除了把伞当兵器用,大伙儿琢磨最多的一个事儿就是能不能把雨伞撑开了,手举着,从高处往下跳

单田芳90十年代还说过《大明英烈》其中有一篇章叫《炮打庆功楼》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坐上江山以后,大杀功臣,表面上是为了叫大伙儿上庆功楼吃饭,实际上就是鸿门宴,周围全是炮,打算给这帮功臣们来一一锅端儿

民间传说,刘伯温有半仙之体,能掐会算,提出预料到了朱元璋会拿功臣开刀,提前自个儿准备了一把纸伞,等开炮的时候把这伞一打开,从庆功楼直接蹦下来,说《大明英烈》的老先生觉得这说法不太靠谱,于是就给改成了当天刘伯温紧跟着朱元璋赶在开炮前下了楼

其实过去老北京有不少刘伯温跳伞的传说,也不完全都是虚构,因为降落伞很有可能真是打国内流传出去的,西方说1307年,忽必烈的大孙子驾崩,重孙子继位,就在他继位大典上,有几个民间杂耍儿艺人,撑着用纸和竹子糊的伞从元朝皇宫墙根儿跳下来,这可能就是最早的花样跳伞表演

自打这以后,别的地儿陆续就都有了跳伞表演,慢慢就传到了东南亚,到了17世纪,欧洲人又从东南亚人手里把这招儿学了下来,不断改进,这才发明了降落伞,当然了,这只是一民间传说罢了

七八十年代那会儿,北京人穿得几乎都是雨衣,打雨伞的人特别少,因为北京人普遍都骑自行车,骑自行车打着雨伞确实不方便,当年的雨衣跟现在的也不一样,穿起来都很方便,老七八十年代,北京人穿的都是橡胶雨衣,全都是黑色的,带袖子,带兜儿,不仅穿雨衣,还穿雨裤,雨靴

这么一身行头穿身上感觉就跟防化兵差不多,雨淋不着,但特别闷,三伏天儿就更甭提了,那时候市面儿上买的都是油布伞,每次打完且得晾呢,七十年代最流行的是上海尼龙雨伞,经常看美剧的北京人都知道,美国总统出门儿都打黑伞,上海产的伞其实就是跟美国人学的

到了八十年代,杭州又开始生产折叠雨伞,直到现在各种国产雨伞还是杭州产得最像样儿,北京人真正普遍用上尼龙的折叠伞是在九十年代以后,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占地儿,直接就能搁包儿里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到夏天有不少北京大妞儿都随身带伞,下雨当雨伞,不下雨当遮阳伞,现如今的清宫剧,皇帝出门儿遛弯儿,后面都得跟一宦官,举着一大杆子,跟灯罩儿差不多,这玩意儿叫‘盖’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用的不一样

皇帝用的叫‘黄罗伞’其他大臣甭管什么品级都是黑色的,叫‘黑罗伞’《三国志》里说刘备小时候房子旁边有一大桑树,高有五尺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意思就是这人生下来就是当皇帝的料,普通老百姓不能打伞,下雨都得穿蓑衣,戴斗笠

直到宋朝以后,老百姓才有资格打伞《新白娘传奇》许仙跟白娘子在西湖两人谈恋爱,打的就是油纸伞,现如今打伞破了就扔,但老北京人过去真有给雨伞打补丁的,随便找块布,打一补丁就成,虽然难看但不耽误用

油布伞,绸子伞,尼龙伞破了都能自个儿打补丁,油纸伞坏了就得找专门的伞匠了,过去老北京遍地都是伞匠,手艺都差不多,北京的吆喝毕竟直白,就四个字儿‘修理雨伞’过去修油纸伞不能用布打补丁,得用纸和油,九十年代以后,北京人都用尼龙伞,这种伞结实,伞面儿破的少,不过现如今已经看不着有伞匠了

总而言之,雨伞这么个人人必备的玩意儿在北京流传着不少民间故事,每段传说都有它自个儿的道理,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流传至今,图片来源于网络网络,欢迎关注北京城old school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