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小杨维修液晶电视顺口溜(家电维修口诀电视售后)

小杨维修液晶电视顺口溜(家电维修口诀电视售后)

更新时间:2022-03-21 21:30:20

杨涛涛(左)和村干部为村民演示垃圾分类。本报记者 申东昕摄

本报记者 申东昕 见习记者 杨子浩

沿着一条宽敞又干净的通村公路开车进入延川县永坪镇高家屯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路边与众不同的垃圾桶。这些垃圾桶是用废弃油漆桶改造而成的,被喷绘成不同颜色,标识清晰,摆放整齐。

“能卖钱的蓝桶桶,易腐烂的绿桶桶,有毒有害红桶桶,没人要的灰桶桶。”6月8日,54岁的村民刘白冯背着朗朗上口的“垃圾分类顺口溜”。他告诉记者:“除了颜色标识之外,桶上的‘对勾’表示可回收,‘叉号’表示不可回收,让不识字的村民也能轻松做到垃圾分类。”

这个乡村版垃圾分类法是高家屯村第一书记杨涛涛提出的“2113”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中的一环。这个贴近农村现实的分类办法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不仅使村子里“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畜禽乱跑”的现象消失了,而且在试点成功后,已经推广到了整个延川县。

见到杨涛涛后,记者才发现,提出这么“接地气”方法的她,居然是一个扎着马尾辫,身材纤细的90后姑娘。这个姑娘点子多、爱动脑子,担任第一书记的这两年在乡村治理上屡屡出新招,为高家屯这个老村子带来了一股新气象。

走在高家屯村,黝黑发亮的沥青村道上,一片纸屑、一个烟头都看不到,垃圾桶摆放整齐,路旁的树木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在点缀着鲜花绿植的美丽庭院前,村民种植的几垄蔬菜生机盎然、翠绿欲滴。优美的环境让这个小村庄透出一股安详、静谧的气息。村中心的广场上,村民们聚在一起唱红歌、闹秧歌。他们的欢声笑语成了村子最好的点缀。

这是杨涛涛带着大家组建的“高家屯乐队”。“城里人有的,我们村里乡亲都要有!”她说,“原来感觉整个村子死气沉沉的,村民们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打牌。我觉得这种娱乐方式不健康,久坐对身体也不好,就利用下班时间将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聚集起来组建乐队。现在乐队渐成规模,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经常利用农闲时间自发在广场上排练节目,大家脸上的笑容多了,素质也提高了。”

文明素质跟上了,精神生活丰富了,物质生活更不能落下。杨涛涛跟村干部分析:村里现在最缺的是一个产业带头人,只有带头人把产业带动起来,村民才能有稳定的收入途径。杨涛涛找到了常年在外打拼的能人高佳,两人一拍即合。在杨涛涛的鼓励和支持下,高佳参加了生猪养殖的专业学习培训,并在村里的帮助下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养猪场。

现在,养猪场已经吸纳了村里的一批劳动力,并紧锣密鼓地筹备扩建工作。“这一批育肥棚建好后,少说还能再招10个人。”高佳说,“包吃包住离家近,大家都很满意。”

“村里来了个年轻人,一开始大家都悬着一颗心,生怕她靠不住。”高家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忠界说,“没想到小杨不仅主意多而且工作踏实,村子里的大小事情,比我这个老书记还清楚。”

作者:申东昕

来源: 陕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