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24寸彩色电视机(24寸彩色电视参数)

24寸彩色电视机(24寸彩色电视参数)

更新时间:2022-03-07 18:06:00

电视机变奏曲

王卫东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

那时家乡刚刚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乡亲们的物质生活还不富裕,精神文化更是贫乏。村里有位退休老干部,家里有一台也是全村唯一的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晚上老干部把电视机搬到院子里,认真收看新闻联播里的十二大开幕式,一代伟人邓小平作报告,村里许多男女老少赶来看热闹,不大的小院十分拥挤。有些调皮的孩子在大门口、院墙根随意小便,让老干部有些反感。后来他晚上就早早关上门,不让大家去看电视了。晚饭后,朴实的农人们聚在街头聊国家大事、庄稼收成、乡野趣闻,孩子们在月光里玩捉迷藏游戏,没有作业负担,那段时光是我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土地承包到户后,乡亲们种田的积极性提高了 ,粮棉大丰收。家家粮满仓,棉花堆成了小山。1984年春天,淄博电视机厂来村里赊销一批“红双喜”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村里好多户人家都把电视机抱回家,父亲也抱了一台回家。等秋天棉花丰收了,村民们卖棉花有了钱,电视机厂再来收欠款。这个办法不错,村民有了消遣娱乐的方式,厂家开辟农村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一举两得,很好。家有了电视机日子红火起来了,大人们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在院子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剥玉米皮、剥花生壳,也感觉不到累。电视连续剧《渴望》、《霍元甲》、《陈真传》、《血疑》风靡一时,人们都看上了瘾,可是经常停电,让大家欲罢不能,抱怨供电所一番。

1984年我到邻村读初中,一个星期回家一趟。母亲蒸好通面馒头,装满干粮筐,切上一罐头瓶咸菜,这些就是我一周的食物。功课多了,电视不能经常看了,有时它也会生病——不出声了,没了图像。父亲用小铁车推着它去维修部换个零件,又能看上一段时间了。慢慢村里大多数人家买了电视机,最早有电视机的老干部家再也没有人去蹭电视看了。以致他在街上多次邀请人们再去他家看电视,大伙都摇头拒绝,老干部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让乡亲们都远离他。父母在地里辛勤劳作,种粮棉,种西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把我供到高中毕业,有愧于二老的是我没能考上大学,选择了回家务农,呆在父母身边直到现在未曾远离家乡一步。回家后,父母忙碌着盖起了五间前出厦砖瓦房,为我找对象打下些物质基础。新房气派漂亮,宽敞明亮,高高的五层台阶,台阶旁摆上几盆鲜花,院里栽种了几棵梧桐树。父亲日夜操劳自己打制门窗,厦檐下还挖了个地下室,用来盛放瓜果蔬菜,里面冬暖夏凉,如同一台天然的冰箱。这是父母给我准备的婚房。1995年春天,我结婚时购置了一台24英寸“青岛”牌彩色电视机,是二姑夫托人从县百货公司买的,那时彩电在农村刚刚兴起。色彩逼真的画面,中央、省、市、县电视台各频道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方便快捷的遥控器在手,想看哪个台的节目,只要手指轻点一下按钮,节目就随心所欲出现在眼前。我喜欢看新闻、体育类节目,村里按上了有线电视,接收的频道更多了,日子过得如同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一样,一年比一年好。

2006年村里规划楼区,我盖起了一座3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搬到楼上给小女儿过了生日,新买了沙发、衣橱、床等家具,结婚时的老彩电以五十元的价格卖给了收废品的小贩,从县商业大厦新买了台“海信”牌液晶大彩电,画面更清晰逼真,重低音喇叭立体声环绕,使人如临其境。当年德国世界杯决赛,我早起看球赛,把声音开到最低,怕吵醒了妻子和孩子。妻子八十多的奶奶跟我们在楼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奶奶真心疼爱孙女,帮着我们照看孩子。妻子是名乡村医生,她让奶奶住在家里也是为了更方便照顾老人家,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尽量守护好奶奶的健康。我正看着球赛屋门悄悄推开了,奶奶微笑着说:“这么早就起来看电视,真着了迷,沉住气慢慢看,我早做好饭了,看完了电视叫起她们娘仨一起吃饭。”奶奶的话说的我心里热乎乎的,又感到很羞愧,只顾自己喜好平时也不早起做饭,而是心安理得地吃饭上班,要不是早起看球赛都不知道奶奶起得有多早。

2011元旦,我买了车,又搬到村里新盖的五层社区楼里居住。家电、家具又添置了新的。妻弟妻妹送来5000元乔迁新居贺礼,说是奶奶的意思让我们再买台更好的大彩电,跟这新楼房要配套。妻子去商店买了台42英寸超薄“海尔”牌彩电,安装上有线电视机顶盒,连接到电脑网络上收看节目更加方便。孩子们都在上学,妻子有时还要值夜班,晚上6点到8点的这段时间就是我的自由支配时间。7点准时看央视《新闻联播》,结束后选体育频道看足球、篮球赛事。或者沏一杯清茶,捧一本自己喜爱的名家散文集,在文字中寻找生活中的乐趣,汲取书中的思想智慧,丰富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用一种积极拼搏不断追求进步的人生态度,在中年的人生舞台上从容走下去。家里电视机的机型、尺寸、功能、价格在不断变化着,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电视机的更新换代中演绎着一个个普通的百姓故事。

改革开放已四十余年,弹指一挥间,今年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从童年的浅显记忆到如今的尽享发展成果,庆幸自己有过这段亲身经历,以个人的视角从电视机里讲故事,观社会,体民生。时代在发展,幸福在延伸,改革没有停步,奋斗永远在路上,如此才能不负这伟大的崭新时代!

作者:王卫东,滨州市作协会员,邹平市企业员工,文学爱好者。文章散见于《粮油市场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滨州日报》、《扬州晚报》等报刊。

壹点号端午后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