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电视屏幕出现波浪纹抖动(电视屏幕出现横条纹并且上下抖动)

电视屏幕出现波浪纹抖动(电视屏幕出现横条纹并且上下抖动)

更新时间:2022-03-08 04:20:03

近日,松江广播电视发射塔

再次维修、刷漆

“新妆容”引众多路人举目张望

成为人们关注的明星建筑

期待它完工后将呈现怎样的效果

作为松江的地标之一

它的焕新

却勾起松江人满满的回忆

登塔远眺,发展中的松江尽收眼底

一句“从上面往下看,

汽车就像火柴盒,人就像小蚂蚁”

曾出现在多少松江孩子的作文里

松江人在这里唱歌、跳舞、眺望生活的城市

回忆的种子也在那时深深种下

小松带你探寻松江广播电视发射塔的过去

还有其承载的广电事业

找寻曾经的关于广播和电视的幸福回忆

1 1994年,松江广播电视发射塔建成

1984年,松江筹建了上海郊区第一家电视台,后借用县招待所,在其最高房顶上架设发射电线,一个简陋的电视台就此成立。1986年,当时的松江县电视台迁至乐都路,在一片农田上建起了105米高的拉线式桅杆和发射机房。就像现在的电线桩,用线拉着。人们比划时,圈起来大概就大树的树干那么粗。

1994年,大家最熟悉的发射塔建成,作为自立式无缝钢管广播电视发射塔,塔高158米,在当时的城区打造了一个标志性建筑,被称为“松江版的东方明珠塔”。

来源《松江文化广播影视志》

最有趣的是,这个发射塔对外开放,楼上的球状建筑内部居然是可以旋转的。不仅是集广播电视编制、播放、发射为一体,更是松江一大观光、娱乐景点。“你上过几次电视塔?”都是可以拿来在小伙伴们之中炫耀的。

《松江文化广播影视志》

电视塔地面建筑分两层,不仅承担着广播电视的相应功能,还是小型综艺活动直播场地、会议中心,甚至是舞厅和卡拉OK厅。乘坐可容纳14人的专用电梯到达空中部分——观光塔楼。电梯是封闭式的,也没几个楼层按钮,晃晃悠悠上下,单程其实是55秒,你数过吗?

看着小小的圆球,其实面积有300多平方米,分成了两层,上层平台45分钟可旋转一圈。夜晚,电视塔上的探照灯、霓虹灯、镭射灯,能照亮整个夜空,平台外围的霓虹灯广告架15分钟转一圈。

当时这座塔楼就是人们心中最高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喝茶、观景,望见整个城区和佘山。2013年时,还有网友说,佘山山顶上有人狂喊看到了东方明珠塔,被身边松江人无情拆穿:“那是松江电视塔!”

微博网友介绍,这是1998年从电视塔俯瞰松江的景色

而地面的两层更多承担的是信号发射的作用。松江电视台筹建时的老同志寿菊明,在电视塔建成后负责电视塔维护工作,和技术部的同事们,几十年如一日稳稳守好 “底座”。这次的维修他也参与其中。

工作人员日常检查广播电视发射机,维修工作非常枯燥单调。看似“无趣”的发射机,作用是将广播电视信号发送给公众。每一句播音,每一帧画面,都是通过这些机器,这座塔,以信号的形式,为千家万户送去精彩。

2 1986年,松江人民广播电台成立

在电视还未普及开来的时候,广播就是人们最重要的信息通道。对于田间劳作的农民而言,村口大喇叭是每天唤他们起床的闹钟,也是伴他们入眠的声音。1961年,一档叫做《阿福林谈生产》的沪语节目火遍上海,“阿福根”和“小妹”用沪语讲农业生产,说社会新风,“阿福根讲话实实在在,大家蛮要听的。”当年人们挂在嘴边的都是“阿福根这么说过的”。

其实在1959年,松江就有自己的《张阿大谈生产》《张阿大谈家事》,成了农村节目精品,连整天乱跑的孩子们也能跟着说几句,这个虚拟的松江人张阿大成为了陪伴一代人的重要角色。

1986年,松江县人民广播站改称“松江人民广播电台”。50年代后期,各乡镇也陆续建立自己的广播站,并会转播“县台”。那会儿村头有喇叭,村民家里挂个小方盒子,下方垂着一根绳子,一拉就开了。“踢踏(拟声)”,孩子们未必知道广播里说的是什么,但拉线就很好玩。那时,松江人民广播电台经常开展竞赛和征文,各个生产大队都来参与,在外的松江籍人士也来投稿。

来源《松江文化广播影视志》

松广新闻(松江新闻),还有健康你我他、歌声传情,这些名字都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3 1984年,松江电视台成立

松江电视台是上海郊区第一家电视台。在80、90年代,家里摆上一台14寸的电视,就很值得骄傲了。

那时候的电视外形“笨重”,像个小正方体,头上还插着两根天线。正看到精彩,电视出现雪花或波浪纹,人们就忍不住上手去拍一拍,再拨一波天线。

那时候,谁不爱看电视呢。但其实在1992年,有线电视开通前,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松江电视台,后来还有东方电视台,没几个台。拧动一个圆形按钮换台,就像是现在的微波炉。

90年代初,叶伟刚刚进入电视台工作,从看电视到“做电视”。那时候松江电视台每周一期松江新闻,其他时间播放电视剧。电视台积极寻找热门片源。

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渴望》的热映,大街小巷热议的都是这部电视剧。没有收视率统计的年代是怎么看出这部戏受欢迎的?晚上随便到一个小区,从窗户里传来的,走在路上听到的,都是一个声音!连其他区县能搜到松江台的,也会跟着追剧。

叶伟进入松江电视台的当口,正赶上一周一次松江新闻扩展到一周两次。他加入到采访队伍里,跟着师傅学摄像。整整跟了一年。带教师傅先拍,拍完了,他就能摸摸机器,自己也拍上一段。回去后,摄像们把片子放进机器先看一遍,连带着徒弟们拍摄的一起复盘。叶伟说:“开始的时候,跟考试一样,怪紧张的。”

叶伟(左)和庄佳在工作中,来源《松江文化广播影视志》

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出现了,频道出现了,看电视的人口中却还会念叨“换台”,说者无心,但真实地记录了一段岁月。

电视剪辑,来源《松江文化广播影视志》

电视部正在剪辑

4

2019年,松江电视台的对面一座新楼交付使用,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松江区正式进入了媒体融合新时代。松江区融媒体中心设立采访部、电视部、广播部、融媒体部、视觉部、技术部等部门,以“新闻 政务 服务 商务”为全新定位的融媒跨域传播服务平台,汇聚松江最新时政新闻资讯,聚合全区新媒体矩阵,呈现丰富、优质的图文、音视频全媒体内容。从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到融媒体时代,从坐着看新闻到现在资讯“随手可及”。

如今已经是视觉部负责人的叶伟,放下了摄像机,带着一帮年轻人,拿起了手机,抖音、视频号、微视成了他的“新战场”。他的身旁是一代代松江新闻人在台前幕后不断成长。

来源《松江文化广播影视志》

景点和娱乐方式的日渐丰富,电视发射塔早已不再作为景点开放,只是默默承担着广电功能,成为一代又一代新闻人心中的灯塔。

阳光下,照亮松江人梦想与生活的广播电视发射塔正以全新的样貌,守护着初心。

文字、编辑:王姝姝

策划:代启应

图片:代启应、朱织燕、吕岷崎、王姝姝、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