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电视媒体发展历程(电视媒体发展前景)

电视媒体发展历程(电视媒体发展前景)

更新时间:2022-03-08 20:17:02

全面勾勒、真实记录上海广播电视33年发展历史和探索历程的新编史志——《上海市志·新闻出版分志·广播电视卷(1978-2010)》(下称“《上海广电卷》”)已正式出版发行,今天在上视大厦举行座谈会。

《上海广电卷》全书共计190余万字、300余幅照片,充分反映了上海广播电视工作者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出色完成重要的舆论宣传任务,促进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繁荣发展所取得的卓著成绩和宝贵经验,是一部文献性、科学性、经验性兼备,富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广电特点的志书。这部志书历经九年编纂完成,于2021年年末出版发行,志书中所记载的上海广播电视改革奋进史中,有相当一部分史料系首次挖掘披露,是一部“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修志为用。上海广电33年的发展历程,也是彰显改革之志、奋斗之气、创新之力的拼搏史,创造了许多与时代同行、值得汲取的基本经验。在广电卷的筹划、编纂、出版期间,广电系统经历了通讯的更新、直播手段的创新、传播形式的迭代、技术的轻量化等深刻变化。但上海广电新闻立台的核心价值不变,注重文化品质的情怀不变。在上海广电人看来,《上海广电志》中记录反映的改革开放案例与经验,可以启迪未来,激荡今天的广电人续写辉煌、创造历史的豪情决心,鼓舞重新出发、再出发的志气。

全面记录上海广电33年创新发展史

《上海广电卷》全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彩色图照、序言、发展概述和大事记,是该书的纲要和提示;第二部分记述了上海广播电视行业的机构、节目、经营、技术、新媒体、管理、交流、合作、研究、出版等等,是该书的主干和筋骨;第三部分收录了上海广播电视行业1353位人物的介绍和诸多重要事件、创新亮点的专记,附录辑存的文献中还有领导的重要讲话等。《上海广电卷》是上海广播电视(1978-2010)重要的史料平台和上海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精神家园。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是怎样建成的,上海广播电视曾经打造了哪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节目和知名主持,上海曾经创造过多少中国广播电视史上的第一,上海广电的改革步伐是如何走在全国前列的……凡此种种都能在这部志书中找到答案。

从历史中汲取面向未来的智慧与力量

市委宣传部、市地方志办公室、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市史志学会、市广播电视协会、市出版协会及闵行、黄浦、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代表出席座谈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上海广电卷》体现了“史料丰富、系统全面、真实客观、人物众多、细节生动”等特色,充分展现了上海广电系统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的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可以让包括广播、电视、新媒体从业人员在内的广大读者,从上海广播电视行业勇于开拓、创新求变、快速发展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上海广电卷》由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组织编纂。上海广播电视台的14位资深编辑孜孜不倦、攻坚克难、百折不挠、辛勤耕耘,有的退休老同志身患大病,忍着伤痛,全情投入,抢救挖掘史料,数易其稿。在各参编单位和资料提供者的配合协助下,编纂团队历经九年艰苦奋战,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内容浩如烟海、记述绵密深长的编纂任务。

《上海广电卷》主编李尚智介绍,编纂团队在修志过程中坚持遵循三个理念。

首先是突出改革主旨。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广电系统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相继建立三个新的省级电台、电视台,成立首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影视合流,文广合并,实行企业化、集团化、市场化管理运作等;许多单位成为宣传文化系统体制改革的探索者、先行者和实践者,它们在改革嬗变中自我完善、发展壮大。基于这些重要特征,编纂团队在谋篇布局、内容择选、结构编排等方面,努力用史料去佐证上海广电改革创新的主题和主线,以此作为贯穿全卷的灵魂和主旨。

其次是体现广电特色。33年间,上海广播电视工作者坚持新闻立台,开创重大事件现场直播、重要活动异地联播等诸多新型节目形态,加强内容制作生产,向世人展现上海文明、开放、进步的良好形象;上海广电率先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运营模式、产业开拓方面改革创新,整体发展速度、能级和水平都走在全国广电系统的前列。志书在资料选编上,努力凸显这些特色和亮点。比如,在“专记”篇目中,我们特意撰写18篇专题文章,共计3.6万字,记述上海广电在全国行业中创造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各种“第一”和精彩。

第三是注重文化品质。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准确全面的原则,杜绝事实差错和重大遗漏,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份表格。该书不仅设有中英文“目录”,还设有“索引”,便于读者按照内容关键词首拼字母查阅史料;卷首的彩色照片按主题分类编排,彰显上海广电一批标志性建筑的气派和上海广电工作者的风采;书中将去世人物的肖像照片配在人物传记文字前面,增添了人文情怀。

作者:王彦

编辑:童薇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