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真实的历史和电视剧有多少出入呢(怎样看待电视剧与真实历史的区别)

真实的历史和电视剧有多少出入呢(怎样看待电视剧与真实历史的区别)

更新时间:2022-03-09 08:51:25
通俗易懂!给你重讲真正的三国历史,《三国不演义》很给力

一开始我以为《三国不演义》是一本对比《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不同的偏评论性的书。可真正拿到书,才发现错了。

这是作者【王觉仁】续《大唐兴亡三百年》后,新出的一部关于三国的历史书。当然,依照现在更流行的说法,叫做“历史故事”。不同于《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较为刻板的记载,这种书籍在遣词造句上会更强调“通俗易懂”,在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基础上,让那些冰冷的史料多了一些人性的温暖。

也不怕大家笑话,我小时候读《三国演义》那是一个热血沸腾,刘关张的义气让人羡慕、诸葛孔明的“智且近妖”让人心生膜拜、曹操更是无愧于“乱世之奸雄”的名号,而这些英雄豪杰,伴随“滚滚长江东逝”后,端茶送客关屋子的却是更为狡诈阴险的司马家!

只是,后来,才慢慢知道。在汉末的乱世,是没那么多传奇。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像是从晋至明末一系列关于三国历史故事的汇总升级版

可能我们只是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却会不曾想到诸葛家本身就当地大家豪强,若真是“晴耕雨读”的一介布衣,恐怕没有那么多传奇;“三气周瑜”与“过五关斩六将”更是戏说;刘备虽建立蜀汉,但这位汉室宗亲也并不总是故事里的那般仁厚,作为“外来户”,与势力盘根错节的“地头蛇”(地方豪强),若不是恩威并施,找几个刺头献祭下,甚至用一度损害民众的“改革币值”的经济手段间接扩大财政收入,这偏安西南且当时势力远弱于魏、吴的政权,恐怕是无法长存的。

当然,曹操爱人妻——用现在大家喜欢的术语,也就是爱熟女——倒是真的。

话说,那还是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落魄军阀张绣率众投降。曹操很高兴,不仅接纳了张绣的军队,还“顺手”接纳了张绣的家眷,确切地讲,是把张绣的叔父张济的遗孀(俏媳妇)邹夫人直接迎入帐下。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很不爽的对吧?好家伙,这曹操听说张绣很不爽,就准备秘密做掉张绣和他的手下——让他们无法表达不爽。

结果,好巧不巧,计划泄漏,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惨败,还搭上了长子(世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的性命。

尤其是这曹昂之死,恐怕是历史的转折点。否则,就没有后续曹丕的事儿了,而曹丕又死的太早,否则,可能就又没司马家什么事儿了。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你还爱熟女吗?

话说回来,《三国演义》固然可以帮助我们提起对这段历史的兴趣,【故事】与【历史】算是一个树根衍生出的不同树枝。

而且,由于三国的特殊性,我们目前所知的“三国历史”也不一定是最完整最真实的历史——也许小细节有待商榷,但大人物大事件应该是不太有出入的。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人去看历史,可以看人物故事,也可以去琢磨人事、历史的变迁规律,王觉仁的这《三国不演义》,不应该简单视为“三国历史读本”,而是我们去了解三国历史的指路灯。

例如,针对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作者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史料,又是怎么看待这些史料,不同的观点如何对比?这种史料结合常理的分析,远比作者抛出一个【观点】更负责任

前文也提了,《三国不演义》并不是一本,第1部还没说到官渡之战,依照这个节奏,整个“三国历史”应该至少有4部才能说完。

王觉仁的文字相对通俗且有趣,所以,我相信这套书对于只是想理清整个三国历史脉络的人已经足够友好了。

这种以时间线叙述的“历史白话本”是不应该与易中天的《品三国》放在一起比较的,因为后者品读的是【人物】,着力于单个人物在某个历史条件下的表现——本质就不是一类书。这就意味着,作者一定会在字里行间加入很多主观的情感,它读起来有张力,但就宏观看历史的角度说,不免有些“失真”。

最后,我相信《三国不演义》肯定有很多高手能一眼挑出毛病的地方,但之于我,全书通俗易懂,能尽可能还原历史,已经足够!还是相当期待后续几本能尽快问世!

同时,如果你觉得市面上还有哪些讲【真正三国历史】的书,也可以推荐给我!

PS 我觉得《黎东方讲史:细说三国》也不错,缺点就是有点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