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日本50年代电视普及率(日本电视使用年限)

日本50年代电视普及率(日本电视使用年限)

更新时间:2022-03-12 12:06:43

侵华战争前的小日本真的“小”吗?

很多朋友对侵华战争时日本的了解,大多是基于几个时代的影视作品,小时候八一电影厂的黑白电影,《平原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九十年代的《红日》《赵尚志》《百团大战》《血战台儿庄》,,以及近些年一些明星的电影作品《斗牛》《南京南京》《拉贝日记》《八佰》,还有堪称经典的电视剧《燃烧的天空》《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当然,很多地方台为提高收视率,抢夺新剧资源,使得大量由港台导演、编剧拍摄的抗日神剧充斥电视频道,以致有的网友戏称“消灭日寇最多的城市是横店影视城”、“一年消灭日本鬼子一个亿”。

这就好像盲人摸象,这些都是点,有很多还是错误的,误导性的,当时的日本真实实力到底如何?他决定侵略中国,真的是赌徒心理,一直梭哈一直赢吗?本文试图从宏观国力数据上做出更直观对比。因为其中不少数据,与教科书上是有所不同的,不同之处都备注了缘由,这仅代表一家之言,有谬误之处敬请斧正。

1937年中日两国实控地区实力数据对比

序号

对比项

中国

日本

1*

实际控制国土面积

541万平方公里

210万平方公里

2

实际控制人口数量

4.4亿

1.3亿

3

工业总量(占GDP%)

13.6亿美元(占GDP10%)

60亿美元(占GDP80%)

4

煤炭年产量

2800万吨(其中外资企业占55%)

5070万吨

5

钢铁年产量

4万吨

580万吨

6

石油年产量

1.3万吨

169万吨

一、 国土面积

当时民国的领土面积名义上是1141万平方公里,但由于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被苏联控制(173万平方公里)、台湾 东三省 热河 被日本控制(134万平方公里),所以实际上的面积只有830多万平方公里,再加上国民政府当时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控制力是极其有限的,两地基本属于高度自治状态,123万平方公里 166万平方公里=289万平方公里,故民国的实际控制面积为541多万平方公里,这还是算上云贵川、陕甘宁等军阀割据地区。

日本于1875获得整个千岛群岛,1879年吞并琉球,1895年取得台湾,1905年占领南库页岛,1910年合并朝鲜半岛。1922年正式吞并原太平洋德属岛屿,如北马里亚纳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和帕劳 。1931年占领东三省,1932年占领热河、设立傀儡的伪满洲国。

1937年前,日本的版图包括: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地区、千岛群岛、朝鲜半岛和南库页岛、“南洋厅”(太平洋岛屿属地)

傀儡伪满洲国当时未正式合并,不算“本土”,但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经过6年的殖民统治,已经纳入日本的战争体系中。

另外旅大地区为日本的租借地,名为“关东州”。

总计大约80万平方公里

PS:伪满洲国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

二、人口数量

1936年民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是4.76亿,但考虑到连年的军阀混战,很难让人相信这个数字的准确性,估计还是还是依据1911年清朝灭亡、民国初立时的人口普查数据得来的。当时的伪满洲国人口约3000万,加上台湾、外蒙等被侵占的地区,以及西藏新疆高度自治地区,民国政府有效控制的人口约4.3亿。但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更重要的是战争动员人口和受教育人口数量,前者代表的你能够持续战争的潜力,后者则是军队机械化的基础。纵观整个民国,都没有建立有效的征兵制度,军队盛行抓壮丁补充兵员。缺乏受教育人口,军工厂就缺少合格的工人,军队就缺少合格的技术兵种,都不说空军、海军等高科技兵种,像陆军的炮兵、通讯兵、运输兵、医护兵、防护兵、工程兵等,哪一种不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快速上手。

在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第500号令《识字运动宣传计划大纲》,引言部分指出:

“考全国现时之不识字者,虽乏确切调查,要不能少于百分之七十,若即以全国人口四万万而论,则不识字者应有二万万八千万之多。此大多数不识字之国民,欲求其具有知识,故当以实行义务教育为根本办法,而目今救济之道,则宜从事于推广民众教育及识字运动之宣传。”

1930年教育部进行了统计调查,在《实施成人补习教育计划》中:

“全国总人口436, 094, 953人,不识字者约占百分之八十,即348,875, 962 人”-《抗战时之教育》,罗家伦编

反观日本,日本的国土面积超过德国和英国的总和,人口超过德国和法国的总和,在整个轴心国都是排名第一的。再看国民受教育这块,虽然日本正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是在战后的1947年。但是在10年前,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1937年,日本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了89%。

即使后来太平战争爆发后,日本开始征召大学生服役(日语:学徒出阵),也只是限于征召文科生,理科生依然免征。到了即将战败的1945年,日本陆海军技术当局为了保护理科生不被兵役部门强征,开始保护性征调理科生到技术部门服役。比如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是被日本海军理化研究所保护性征调。

所以,日本保护住了自己优秀的精英人才,为日本战后复兴储备了人才。

1937年的日本被一种强烈的军国主义思想笼罩着,并且把天皇当作至高无上的存在,把其奉为神明,在作战的时候,这也能极大地鼓舞日军的士气,并且他们始终怀揣着这份信仰为日本帝国浴血奋战,因此日本国民可以说是一条心。但是中国却恰恰相反,军阀割据,内战不断,并且当时的国民政府对底层人民压迫严重,导致大部分人民群众都十分不满这个政权,甚至产生了怨恨的情绪,这对当时中国的形势很不友好,还导致整个国家没法齐心协力地抗战。因此我国的抗战氛围并不热烈,军队作战能力也不突出。

自古以来,打仗打的就是后勤,也就是经济!1937年日本经济总量是中国的3倍左右,而人均GDP就更夸张了,达到了中国的20多倍,财政跟军费开支在中国的10倍左右。

数量上的差距很大,经济结构也不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当时仍是以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大米、茶叶等农产品或生产丝绸、面粉等初级加工品。产值低不说,还基本都被国民给消耗完了。

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开始褪变,战前已能生产飞机、大炮、钢铁等等工业物品,用途价值都很广,还能出口到国外。

简单来说就是日本变得有钱,而中国还是处于内耗阶段。对比两国军费开支实在惨不忍睹,中国几年甚至加起来都比不上日本一年。

经济实力决定了军事装备,经济结构决定了战争潜力,在这两点上中国与日本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经济是一方面,打仗最直接的则是军事方面,别看中国人多,当兵的人数其实还比不上日本。

日本很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1937年动员的总人数达到了448.1万,这还不算伪军。而中国最开始只有170万兵力,后来经过陆续的补充曾达到过500万之数。

人数是上来了,质量还是千差万别,日本人年幼时就开始进行一些军事训练,侵略我国的部队都训练有素。而中国当时获取兵员的主要方式就是拉壮丁,做炮灰有用,真要打起来很多人连枪都不会开。在士兵装备方面,日军有全套的军靴、军装、钢盔帽,而我军还是穿的布衣棉鞋;两军士兵在作战素质方面也是天差地别,日军基本上都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有较高的军事素养,不论是正面战或是白刃战,日军都非常有优势,侵华战争前期3个日本兵就能单挑一个班的国军士兵。

这是关于人员方面的,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更是重要,1937年时日本拥有飞机2700余架,海军舰艇190万吨位,中国则是600架左右的飞机,11万吨位的舰艇,数量上完爆,性能上也是如此。

日本在开战前已经是世界第五工业强国,能单独制造飞机、航母等装备,更何况日本凭借其强大的工业生产实力,进一步扩大军事工业的规模。等到了1937年,日本在军事工业方面一共投入了22.3亿日元,同比去年增加了两倍多,差不多是日本当年工业投资总额的61.7%。日本的军事工业已经达到了年产战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52400吨吨位的军舰的水平,,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建造了20多艘航母,其军事实力的确十分出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100多年前那个“东南病夫”了,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中国常规军事实力世界前三,中国军事核反击能力世界前五,中国在一步步的和平崛起。但忘战必忧,中国的“大”既是震慑侵略者的利剑,也是吸引贪婪者的肥羹。历时上的殖民帝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吉利,法兰西,比利时,日本,意大利,德意志,哪一个不是靠着工业技术的领先和船坚炮利,以小博大,侵略和殖民国力落后的地区。正视对手,奋发图强,提升国力,强到一力破万招,才能保我中华民族长盛不衰。

万招,才能保我中华民族长盛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