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1980年代的松下电视机(松下80年代21寸电视机)

1980年代的松下电视机(松下80年代21寸电视机)

更新时间:2022-03-14 19:37:54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朱雪黎 摄影报道

位于绵阳涪城区的跃进路,总长不过1公里,却是一条在全省乃至全国电子工业发展史上拥有姓名的路。

早在国家“一五”计划时期,全国部署重点项目建设,其中有四个国防军工企业落户这里。绵阳的工业之路也由此揭开序幕,后经过三线建设及改革开放发展,这里走出了长虹、九洲等知名企业,长虹彩电、华丰连接器等很多产品从这里产出享誉全球。这条路的背后,光荣与梦想闪耀。

忆往昔:

起步1958年,曾占据全省电子行业总产值的1/3

明媚春日中,走进绵阳跃进路,参天梧桐排列两侧,树影斑驳,车水马龙。“曾经的这条路,比现在更热闹。”路边随机街采几位老人,无一例外都回忆起这条路的往昔荣光。

1958年,是绵阳跃进路的起点。当年,绵阳县城市建设委员会,在规划建设的无线电基地生产区和生活区之间,新建一条长970米的碎石路。之后,九洲厂前身涪江机器厂、华丰无线电器材厂、长虹机器厂等一批工厂相继开工建设。人们以当时火热的“大跃进”,为贯穿整个片区的这条路命了名,一直延续至今。

那时,绵阳如同一块巨大却无形的强磁场,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们。他们怀揣着梦想云集在绵阳这座老城。本不繁华的跃进路从此变得熙来攘往,俊采星驰。“这些梧桐,就是当年工厂组织职工们种下的。”老人们说。

绵阳跃进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进驻的国防军工企业、院所,让这里初步形成了一个工业集中区。而跃进路真正进入高光时刻,则在改革开放以后。在绵阳的统计年鉴里,最高峰时,这里企业的产值占绵阳全市半壁江山、全省电子行业总产值的1/3。

至今保留的长虹121#大楼,是那段光辉岁月的见证者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长虹就研制成功多个型号的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1980年,长虹从松下引进散装件开始组装电视机。1986年,长虹获准引进彩电生产线“计划生育”的最后一条线,而这成为长虹最为关键的转折点,“彩电大王”由此起步。之后的长虹121#大楼,正是专为生产国产大尺寸彩电而建。

跃进路上的长虹121#大楼。

“跃进路长虹121#大楼是首批国产大屏彩电诞生的地方,这里也是绵阳当时最高端、最时髦的代名词。”长虹多媒体公司绵阳制造分部的郝申琳,是首批入驻这里的人员之一。他说,当时长虹在121#大楼独立完成了四条彩电生产线的设计和制作,生产出首批国产大屏彩电,轰动一时。“基本生产25寸以上的彩电,最大生产到38寸。“当时市场的火爆,让郝申琳记忆犹新。“我们生产的电视机供不应求,火车货运都忙不过来,厂里还专门协调了很多汽车来运货。”

在长虹多媒体绵阳制造分部工会主席蒲丽彬的记忆里,那个年代,长虹121#大楼是跃进路上最气派的大楼,身着灰色工装的他们走在路上也是最神气的。

1987年10月,四川长虹电视机集团挂牌成立。(资料图片)

看当下:

变化持续在发生,时代记忆如何留存仍需探索

最初的跃进路,一侧是企业生产区,另一侧是家属生活区。如今,企业生产区,厂房产线已全部搬离,只留下了华丰、121#大楼等为数不多的时代记忆,其余多变成了商业楼盘。生活区里,也只有一些保留的红砖房,诉说着这里的历史。

很长一段时间,“搬离”是跃进路上居民和企业共同的话题。一方面,长虹、九洲生产规模不断壮大,跃进路的老厂区发展空间有限,制约了企业们的发展;另一方面,上世纪50年代铺设的供水、供电、排污等市政设施陈旧,已严重超载、老化。

2009年起,跃进路上最大的四家企业:长虹、九洲、新华、东材都启动部分生产环节或子公司的搬迁,在城郊产业园区新建了厂区。而腾出的老厂区,部分用于商业开发,以补贴新建厂区和搬迁的费用。

郝申琳和蒲丽彬在保留的长虹121#大楼前。

作为资产清算负责人,郝申琳也是最后一位搬离长虹121#大楼的人。他说,从这里到绵阳高新区,再到如今新建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长虹彩电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如今,长虹生产的液晶显示电视最大尺寸已可达100寸左右。除了尺寸,满足用户对更高画质、更多功能的需求,成为他们追求的方向。“例如今年1月斩获全球金奖的长虹5G 8K电视、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手写触摸屏等。”

如今的长虹121#大楼,一部分成为长虹旗下置业公司的办公场所,更多区域空置中。“这栋楼已经明确不会拆除,但未来将怎么用,各方都在商讨和规划中。”相关负责人说,如何走好保护和开发的平衡术,目前仍面临两难。一方面原本建筑老化,直接改造使用,安全性、功能性欠佳;一方面,各方都期待要留住那些峥嵘岁月的时代记忆,但整体规划还待明确落地。

跃进路上的华丰老厂。

事实上。早在2012年绵阳就启动了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起草工作。从那时起,各方就一直在努力权衡保护和使用之间的矛盾。2016年,绵阳采取“保护性开发”的原则,通过了相关改造实施方案,指明了跃进路的未来是“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以保护为先,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

目前,结合楼盘开发,跃进路上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提升。

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工业起步、改革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范例,绵阳跃进路上的变化一直在持续发生。未来如何精彩蜕变,值得各方更多思考和探索。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