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电视片大全免费看(神马电视剧大全免费观看)

电视片大全免费看(神马电视剧大全免费观看)

更新时间:2021-12-29 23:52:18

翁以钧

按:翁以钧先生是12月9日在美国去世的翁万戈(兴庆)先生的侄子,也是翁万戈先生父亲翁之熹的长孙。改革开放以来,翁万戈先生多次回国探亲访友,大多时候都是以钧先生陪同,因而他对翁万戈先生的人生以及电影事业有了较多了解。翁以钧先生这篇回忆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国内有关翁万戈电影史料的缺憾。(上海音像资料馆 龚伟强)

1948年翁万戈回国时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合影。前排男孩为翁以钧,后排左一为翁万戈,左二为翁万戈夫人程华宝女士。

2020年11月翁以钧先生(右)参加上海音像资料馆在天津张园举办的“翁万戈早期电影作品放映活动”

谨以此文悼念敬爱的万戈三叔。

三叔翁兴庆1918年出生在上海。在家塾接受基本教育后,1930年起在天津公学(现天津耀华学校)读初中,1933年到北京汇文中学与两位兄长同班读高中。1936年,为了离老家常熟近些,方便和过继的母亲见面,于是放弃了直升燕京大学和考入中央大学,而到上海交通大学读电机工程专业。后因日本侵略中国,1938年赴美国普度大学继续攻读电机工程专业,1940年获硕士学位。随后便进入工程公司工作,参加了印度的一项给排水工程设计。

因为他的兴趣和志向是从事艺术及文化交流,对工程设计没有兴致,所以当时华美协进社社长孟治先生建议他做电影制片专业,这既要热爱文艺,有艺术底蕴,又需要有电气专业知识。因此他到了1940年底在哈蒙基金会(Harmon Foundation)开始学习教育电影制作。他在此期间还发挥和锻炼写作才能,在中美报刊上发表了美国游记一类的作品。翁万戈(Wan-go Weng)这个笔名从此面世了。

翁万戈先生

他学习制片是很艰苦紧张的:白天的时间要用来在基金会上课和学习,每天晚间要连夜给报社画出一幅连环画,第二天一早交出作品给报社,这样才能在报社获得报酬,维持生活。而他学习半年后便独立进行制片,影片销售到学校进行教育之用,基金会便给他发奖金,可用于生活消费。于是他辞去连环画的工作,由以画为生转为以制片为生了,专心到各图书馆阅读中国美术史及制作电影等方面的书籍资料,给制作中国美术方面的教育影片打基础。

在哈蒙基金会学习制片的一年多时间里,制作了若干部教育短片,如:1941年摄制的《中国古画》,请张书旂教授示范如何绘制没骨花鸟。当时美国还没有这种视听资料,所以这些短片很受学校和博物馆的欢迎,用作教材,补充书面课本的不足。这也是他制作教育电影的开始。《中国古画》一片是目前查出的他的第一部公开发行的纪录片。

在此期间恰逢中国教育电影先驱者孙明经在美国考察西方电影教育等事项,共同的理想和事业使两人结交,成为终生好友。

1941年12月7日发生了珍珠港事件,日美开战,基金会让翁万戈制作了《滇缅公路》《中国儿童》《重庆再起》等短片。1942年8月美国军部的电影服务部门急需编制一系列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的系列电影《我们为何而战》,其中第五集叫《中国之战》,需要懂得电影的人来制作,便找到了翁万戈。摄影师则是黄宗霑。

1942年底及1943年春美国国务院为了向中国人民介绍美国的社会情况,请翁万戈从众多的美国纪录影片中选编出优秀而适用的部分,用中文制片,给美国驻重庆大使馆,免费发行,以增加中国人民对美国的了解,共同进行抗日战争。这样,直到日本投降共完成了许多中文有声片。例如《钢铁》,讲美国的钢铁工业;《大河》,讲美国的水利工程,防洪,灌溉,水电,航运;《青空无界》,讲鸟类的迁徙,提倡人类合作保护生物。1943年5月美国务院与华美协进社签约,把该项工作移交该社,仍由翁主持。后来扩大了任务范围,特制一些影片,由哈蒙基金会承办,翁是监制。其中有介绍美国图书馆的短片《有书大家读》;另外重点是拍中国赴美留学史的《镕美铸华》,加强中美文化交流。他在此片的拍摄过程中结识了终生伴侣程华宝女士。

翁万戈先生

1945年抗日战争获得胜利,二战宣告结束。翁万戈便想利用这几年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为中国的战后恢复出力,愿意用教育电影的方式来提升国家和民族的水平。此时驻华盛顿的中国制片厂厂长罗静予提议成立“中国照相电影器材公司”,由翁、罗及上海商会会长寿景伟、上海冠龙照像器材公司总经理黄嘉恩四人合作,日常业务由翁在纽约、黄在上海执行。经罗的联系,16米厘(毫米)电影放映机在华特销权归此公司,而后公司逐步具备了拍摄、剪辑、放映、录音、灯光、冲印等整个电影厂的能力,可供应各教育机构、电影院、制片厂。

此年翁万戈还和晏阳初先生合作,筹划“平民电影”和“平民出版”。 然而终因筹措资金和国内政局的变动,此项工作总在等待之中。

1946-1947年,美国国务院延请中国文化界的教授到美国考察,成员有:小说家老舍,戏剧家曹禺,漫画家叶浅予及舞蹈家戴爱莲等。电影界派来了制片人郑用之,导演司徒慧敏及孙瑜。于是在1945年秋翁万戈组建了“中国电影美国公司”,自任总经理,司徒为副手,郑用之和孙瑜为董事。主要业务是一方面把美国好的纪录片和教育片介绍给中国,另一方面为美国观众制作中国题材的影片。最早制作的短片是《中国民族舞》,由戴爱莲表演,司徒慧敏导演,翁和叶浅予绘制背景。下一部是《中国人物画》,由叶浅予绘戴爱莲的舞姿。再一部是《中国山水画》,翁万戈自编自演。第四部是《中国影戏》,即滦州皮影,由美国人本腾(Pauline Benton)女士利用她在华收集的彩色皮人及学到的操作技巧,表演《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和“祭塔”的片断。这些短片受到美国的学校和博物馆欢迎。《中国民族舞》和《中国影戏》两片被推选到两年后的爱丁堡第二届国际电影节演出放映(1948年)。

1948年夏翁万戈赴美已有10年,时时思念家乡和亲人,于是他和夫人程华宝携女儿翁以思返华探亲,带着照相机和电影机,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拍下留念的影像。他们在常熟、南京、天津、杭州等地都拍下了纪录片。这段时间国统区经济凋敝,通货膨胀严重,因此开办的电影器材公司只能压缩,甚至关门停业。真是“无心栽柳柳成荫”,没想到他在1948年回国拍的这些英文纪录片在2018年竟引起国内各地的轰动。

翁万戈先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国内对华氛围极差,后来形成“麦卡锡主义”,对在美华人进行刁难甚至迫害。

1950年开始,翁万戈夫妇为美国电影做中文字幕,译制了一些世界名片。如《凯撒》《随风而逝》《卡萨布兰卡》等。这些都要求有极好的中英文水准。

而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摄制了《中国美术简史(总介)》《中国古铜器》《中国历代陶瓷》《中国历代雕刻》《中国历代绘画》五部系列片。除总介为30分钟外,余下四部每部20分钟长。完成后在美国文化机构演出,得到胡适、林语堂、赛珍珠等人的好评。 《中国美术简史》在大波士顿电影节获奖,《中国历代绘画》入选第六届爱丁堡电影节(1952年8月)。

到了1955年,翁万戈夫妇看到只能放弃暂居异邦的想法,需做长久的计划,便在赴美17年后办理了入美国籍手续。然而他们继续研究中华文化,不忘自己的文化根基。他们利用多年来在美国文化界建立的人脉关系,以及家藏的中国文物的影响,逐渐把业务范围扩大。由于美国反华的思潮泛滥,制作中国题材的电影遇到诸多困难,只好扩大题材范围,制作了《玩具制作人》《国旗的故事》等教育片,还承接了巧克力厂家协会的《巧克力的世界》,西屋电气公司的《怎样修理涡轮机》及《特快室内电车》,全国电工承包商的《电的世界》。此时翁万戈开始想利用积存的电影资料制作系列的电视片《生存的传说》,分别讲狮子和大象。这种娱乐教育性的电视片在当时未获成功,又制作了系列(四部)短片,是NBC广播电台《探测》节目的一部分,以动画形式拍摄,喜获成功,广播后作为教育片发行了若干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便预见到电视的发展潜力,将影视联合,为科普及教育电影的发展拓宽道路。

1968年老朋友贝聿铭力邀翁万戈参加1970年大阪万国博览会的中国台湾馆建设和布展工作,这样直到1970年5月多次往返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之间,摄制了无声文化短片《汉文字的发展》《陶瓷》《蚕丝》《印刷》《书法》,每部3-5分钟。这些解说针对性强,符合各国观众尤其是日本观众口味,反映极佳,在博物馆界极具影响力。

1970年开始集中精力制作《中国佛教》一片,与华美协进社签订合约,在欧美等各大博物馆积累了诸多中国佛教的影象资料,对佛教的起源、发展、传播给出有图像的阐述。1972年3月完成了《中国佛教》一片,在华美协进社内部试演,获得各位董事的满意通过,并一致支持他继续完成《中国历史影片大系》。而此片在美国当时最大的广播电视网CBS教育节目上播映,日后在亚特兰大第六届国际影视界中获金牌。

1974年翁万戈拍摄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彩色电影,为此赴伦敦、西柏林、斯德哥尔摩、东京、京都、旧金山、西雅图等各地,在博物馆、图书馆里广泛采集素材,共制成13集的电影,从史前夏商开始至清末、辛亥革命止,供美国大、中学及博物馆的教育机构及教育电视用。1975年在纽约成立了Film Dimentions Inc.,以此单位名义发行影片。影片共有以下内容:

1,“中国的起源:先史至商”;

2,“文化的形成:西周、春秋”;

3,“百家争鸣:战国”;

4,“天下一统:秦、汉”;

5,“文化的混合:魏、晋、南北朝”;

6,“黄金时代:隋、唐”;

7,“天可汗:唐与世界”;

8,“文化的成熟:宋”;

9,“蒙古大帝国:元”;

10,“恢复中原:明”;

11,“满族的统治:清”;

12,“西潮东渐:东西文化的冲突”;

13,“悠久的传统”。

这十三集影片连续播放需要四个半小时。在教学应用时可选其中相关的某一集,而观赏全片时则常常要分四次播映。

脚本写作方面请了专家学者作为顾问,计有哥伦比亚大学的房兆楹教授(全部),耶鲁大学张光直教授(先史到商),柯利夫兰博物馆何惠鑑博士。而搜集资料及拍摄方面则完全是翁万戈夫妇来完成,从1972年始,到1974年共到北美、欧、亚各国,约三十个城市,六十二家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十五家私人收藏,费时三年半才算完成。最大的遗憾是当时中美尚没建交,无法到中国进行工作。

此片在1975年底完成,1976年5月4日在华盛顿预演,11月5日在纽约公演,大获成功,观众爆满。华美协进社将此片的发行权交给印第安纳大学,在教育界应用至今,且转化为电视录像片。

1976年10月又将此系列片制成中文版,翁万戈夫妇自译、自编、自播、自录,用时两个多月完成。这是当时唯一的系统讲述中国历史的教育电影。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侯桐、赵明德先生观后表示希望帮助翁万戈夫妇回国,修订和丰富影片内容。

这部《中国历史大系》可以说是翁万戈电影事业的一个高峰,在美国好评如潮,观众踊跃观看,学校和博物馆争相排队联系放映档期。这主要源于翁万戈丰富而深厚的中国文史根底,以及来自各收藏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1975年翁万戈夫妇决心离开纽约这座喧嚣且高税的大都市,选择了美国东北部的莱姆小镇,在此自己设计建造了他的居所——“莱溪居”,1977年移居在此,专心于写作事业,当然也渐渐脱离了他所钟爱的电影事业。

从翁万戈这三十多年的电影生涯中可以看到,他热爱文艺、热爱中国文化的初心不改,一心一意地用电影等手段来宣传中国的历史文化。能够在西方社会宣传中国文化,让西方社会了解、认识、热爱中国文化,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之举。

他做事认真,讲求高标准。电影的脚本要正确无误,请专家审核。演员也是高水平,例如:画家拍张书旗、叶浅予,舞蹈请戴爱莲女士表演。这些都是当时的顶尖人物。中文的片头、字幕、解说由他自己担任完成。夫人程华宝女士对外文解说给予把关。该花的钱就花,不为蝇头小利而影响电影质量。

1977年后他继续致力于向西方社会宣传中华文明,写书,办展览,奔波不倦,乐此不疲。

当然他的电影事业从1941年算起,到1977年共有36年之多。为什么在中国知道他的电影事业的人不多呢?主要是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中美正式建交从1979年始,此时他已经不再拍摄电影。而1979年前大陆方面无法知道他的电影活动。二是他的影片主要面对的是美国大众,在中国宣传甚少。并且这种教育电影当时在中国还是小众文化。三是他从不喜欢自我表现,“夹着尾巴做人”,不自吹,不蹭热点,外人绝少知道他的电影业绩。总之,他始终埋头做事,在美国宣传中国文化。

补记:

2020年12月我开始组织材料,准备写文章讲述三叔的电影事业。不料9号竟传来万戈叔父去世的噩耗。顿时头脑僵滞,心如乱麻,无法继续写作下去。现在看到各方的纪念文章,促使我重振精神,尽快写完此文,作为对三叔的怀念。

翁以钧 12月12日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栾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