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70后推荐电视剧(70后必看十部电视剧)

70后推荐电视剧(70后必看十部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1-07 01:08:59

作者简介:

张虎生,孝义市下堡镇下堡村人,北宋大儒张载第27世孙。1993毕业于兑镇高中,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任职高级工程师,从事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工作。

电视机现在是普通人家的寻常之物,但它对我们70后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因为它的珍贵稀缺,也因为它给我们略显枯燥的生活带来了色彩的点缀,还因为它带领我们认识了外面的世界。

电视机最早由英国工程师约翰•洛吉•贝尔德在1925年发明的;1958年9月2日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研制成功,开始播送黑白电视;1973年开始试播彩色电视。电视机虽然早已出现,但电视进入普通家庭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家庭略早一些,农村家庭则还要晚几年。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这首歌是绝大多数70后对于电视的第一记忆。反正我是通过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开始对电视有印象的。之前在大姑家应该也见过电视,但是记忆很模糊、印象极不深刻。这部电视连续剧是内地从香港引进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它的出现掀起了广大群众收看电视的第一个高潮。该电视剧播出的时候我们村有没有电视我不知道,记忆中没在住户家看过。我们看《霍元甲》是在旧公社二层的会议室看的,大彩电(当时只有机关单位才有彩电)。记忆中只记得电视机和屏幕画面,其它场景细节就很模糊了。看电视的人很多,但是我们这些小孩子还是能看到。对霍元甲大战独臂老人的画面记忆尤为深刻,可能是因为画面中有白老头,再有就是因为有打斗镜头,小孩子就喜欢这个。看到霍元甲打败俄罗斯大力士的,大家都是激动万分,纷纷叫好。那时候公社的彩电有点故障,正看着电视突然就没彩了,这是当时唯一的缺憾。后来《霍元甲》又播过几次,记得在铁厂的宿舍楼上也看过,在这儿看的依然是彩电。

《霍元甲》播完没多久,《陈真》就开播了。“海贼这是nei的ga,庭院高雅”,粤语主题曲依然好听,以至于那段时间经常不自觉就哼出来了。剧情和其中的打斗场景依然很吸引人,里边出现了属于正派人物的日本浪人柳生静云,对这个人物印象深刻。剧中的舞狮场景也很吸引人。播陈真的时候,街上出现了介绍详细剧情的报纸,只有一张,相信好多70后的朋友都买过吧?

《陈真》之后,《血疑》开始上演了。《血疑》是在街上二马(英富)家看的,黑白电视机。《血疑》应该是国内引进的第一部日本连续剧,讲述的是幸子和光夫这两位有血缘关系的青年的爱情悲剧故事。该部连续剧的剧情是其最吸引人的地方,相信每位观众的心都随着剧情的变幻而忽上忽下的跳动。剧中人物整洁大方的着装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穿着马甲的大岛茂至今留在我的脑海里。当然随后红遍大江南北和山口百惠和连续剧主题曲也都是每位观众都忘不了的,多年之后再听,依旧是那么动听。通过连续剧第一次知道了白血病这个可怕的不治之症。

从看《血疑》开始,我看电视就变成了打游击,这个连续剧这家看,那个连续剧又在那家看。因为电视机开始逐步普及了,好多新结婚的都会应女方要求购置电视机,不过当时只能买得起黑白的。

紧接着《十三妹》上演了,又一部香港武打连续剧。不知道当时大家是否道剧中有大红大紫的温美玲,我是不知道的,因为当时还不流行追星,我看电视只关心剧情和享受主题曲,不看演员表的。连续剧讲述了十三妹何玉凤父亲何大人受奸臣纪献唐所害,她为救父亲勇闯法场,连杀十三刀斧手,但终不敌受伤,被独臂神尼所救,后神尼与十三妹、安公子在躲避纪献唐追杀时,遇到种种磨难,不过最终他们取得了胜利。与《血疑》相比《十三妹》剧情复杂,涉及纪家、何家、安家、皇上、独臂神尼等众多人物,剧情中也有了三角恋。记得最清楚的人名是纪献唐,大奸臣嘛,人人痛恨之;记得独臂神尼的形象;也记得能仁寺和邓九公。更忘不了的是主题曲《巾帼英雄》,“身虽女儿身,心是壮士心……”该歌曲用粤语演唱,根本听不懂歌词,但是依旧觉得好听。十三妹是在隔壁院子的三胖子家看的,离家更近了一些。

70后的记忆中应该也少不了《万水千山总是情》这部连续剧。始终记不得这部连续剧是什么时候播的,感觉应该是在《十三妹》之前。唉!我的记性真差!该剧讲述的是民国时期阮、庄两家的恩怨情仇,故事情节记得不像《十三妹》那么清楚。主角是谢贤扮演的阮公子(阮庭深)和谢贤扮演的庄小姐(庄梦蝶)。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有还两位,曾江扮演的阮二少爷,因为他在霍元甲中扮演过赵倩男的哥哥;还有就是庄有为,记得他是因为他穿的一身黑皮和下图中的场景;另外两位老太爷的形象也留在脑海中。该剧主题曲依旧那么吸引人,当时有位女同学叫“四青”,同学们经常唱着“万水千山总四青”逗人家。

1985年第一部国产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开播了。该剧的一个特色就是“京味儿”。京味儿作家老舍的原著改编,主题曲是京韵大鼓,人物对白也带京味儿。“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歌曲悲壮有力,京味十足,很是吸引人。电视剧展示了日寇的铁蹄下,北京胡同里小市民的生活百态,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祁家老大);卖国求荣(祁家老二);英勇抗争(代表祁家老三)。感觉剧中的几个反派人物角色刻画的很好,尤其是大赤包和老二家媳妇,看着居中的表演对这两位痛恨至极。老二家媳妇的扮演者如今依然活跃在舞台,眼婆婆类的角色。现在从眉眼间一眼就能看出是老二家媳妇的扮演者可见当时给我留下多深刻的印象。《四世同堂》之后还播过《啼笑因缘》,这部连续剧情节似乎不是特别好懂,但是主题曲很吸引人,还是用京韵大鼓演唱的,具体歌词也不记得了,但是味道熟悉。

印象之中,在《四世同堂》前后还看过一部革命教育题材的连续剧《欧阳海》,演的具体细节不记得了,但是欧阳海同志纵身跃上铁轨,用尽全力把惊马推离了铁轨的镜头,我似乎看到了,记得当时是在同学张艳红家看的。不知道多少70后还记得欧阳海这位英雄?

在此之后国产电视连续剧似乎多了起来,水浒系列《林冲》、《武松》、《宋江》陆续播出;记得还有《包公》。这些连续剧应该都是大陆拍的,电视画面朴实无华,电视剧主题曲也比较平淡,所以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林冲夜宿草料场时的茫茫白雪。

在这个阶段还播出过两部神幻类题材的连续剧。先播的是《八仙过海》,剧中人物古怪的造型(主要是铁拐李)比较吸引人,通过这部连续剧,知道了八仙传说的一些故事,知道了各位大仙的成仙过程。因为剧中有曹国舅这个人物,我们一位叫张朝国的同学就被人叫成“曹国舅”了。随后的《济公》就比《八仙过海》好看多了,游本昌诙谐幽默风格的表演把济公给演“活”了,使我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济公身穿破袈裟摇着蒲扇的形象至今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也是当时大家比较爱唱的一首歌。

慢慢的看电视的场所转回到了自家院里,在仡佬窑洞的三候厮儿家看的电视连续剧多一些。记得最清楚的一部是《李信与红娘子》,讲述了李信和红娘子(李自成义女)从跟随李自成起义到最终李信被陷害致死的过程。按教科书上的讲,从这部连续剧中看到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刚取得革命的阶段性胜利就忘乎所以了,哪能不败?

八十年中后期还陆续引进了几部台湾连续剧,《昨夜星辰》、《一剪梅》、《星星知我心》、《海鸥飞处彩云飞》等等。这些连续剧的情节不记得了,记住的就是一首首好听的主题歌,虽然没专门学唱过,但至今都能哼来几句。尤其是主题曲《一剪梅》,经过费玉清费氏唱腔的演绎,似乎兼具了美声和通俗两种味道,十分耐听,百听不厌。这些写台湾连续剧就跟后来看的琼瑶和岑凯伦的小说一样,看过之后感动地落几滴眼泪就结束了,记忆中留不下多少东西。

1987年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上映了,我认为这个80年代比较经典的一部连续剧,周志明的正直坚持,周、施两人的爱情深深打动了我。比较同情申军谊扮演的杜卫东,痛恨势利和没有立场的姐姐施季虹。刘欢演唱的《少年壮志不言愁》也传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曲成为了好多70后公开场合的必唱曲目,我也不例外,多次在班级晚会上演唱,虽然唱得不咋地。(想找一张剧照,没找到,遗憾!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很多)

《乌龙山剿匪记》也是同一时期电视连续剧,讲述的是解放军在乌龙山剿匪的艰难过程。这部连续剧满足了喜欢看枪战片的同学们的愿望。正面人物没记住,反倒是记住了两个反派“板爷”和钻山豹,个人觉得钻山豹的扮演者申军谊是表演最出色的一位,把土匪的匪性和狡猾都演绎出来了。后期还播出过《湘西剿匪记》,同样的题材,感觉就没这部精彩。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视里多了一个光头小和尚,似乎一夜之间《聪明的一休》就成了当时电视里的常客。“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 ”,主题曲很是好听。由于当时动画片资源比较缺乏,连续好多年电视里播的都是《聪明的一休》,一休用俩食指在脑门两侧打转也成了70后脑海中抹不去印象。

现在该回忆《上海滩》,上海滩是能够比肩《霍元甲》的一部连续剧,其火爆程度不亚于《霍元甲》,为什么放在这儿回忆呢?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早些时候我没在电视中看过《上海滩》。我接触《上海滩》开始于亲戚家里墙上的贴画,类似于小人书那种,一张画面再加上情节介绍,一幅幅画面串成整个故事。我最早就是通过这些画面看完《上海滩》的。真正电视版的《上海滩》后来重播时看的。为冯程程对许文强的痴情感动,也为丁力的堕落感到叹息;也痛恨冯敬尧和聂人王的奸诈与残忍。不多说了,相信许文强身着风衣头戴礼帽的形象已经深刻在了70后的脑中。叶丽仪演唱的那首令人回肠荡气的主题歌也是传唱至今,热度不减。后来大概到了90年代了,还播过《上海滩续集》,之前的主角只保留了丁力一个,依然是吕良伟演的,不过该剧的整体水平明显不如《上海滩》。

接着该回忆《射雕英雄传》,同样没在电视机里看过,后来补看的,不过还是跟大家同步回忆一下吧。翁美玲把冰雪聪明、可爱娇嗔的黄蓉诠释的入木三分;黄日华把憨厚踏实的大侠郭靖诠释的非常成功。洪七公和老顽童周伯通的“调皮”也给连续剧增色不少。这部连续剧后来又在电脑上看过好几次,百看不厌!

想来想去回忆中还是不能绕过《西游记》和《红楼梦》这两部连续剧。西游记由于剧集太多,很多故事情节和镜头都不记得的。但是孙悟空的抓耳挠腮和那一句“师傅”、猪八戒憨傻中隐藏狡猾的形象深刻在了脑海中。蒋大为演唱的《敢问路在何方》也是从电视剧开播起一直喜欢到现在。说实在的,《红楼梦》我不咋爱看,在当时的我看来一个院子的家长里短,所以从来没认真坐那儿看过一集。但是连续剧的主题曲依然好听,对林黛玉那忧郁的眼神和王熙凤的精明干练印象深刻。最爱看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那一集

还看过一些连续剧如:《铜鼓》、《秋海棠》、《木鱼石的传说》……,最近一两天,突然想起来,很小的时候在大队院里看过《杨家将》的连续剧。70后们,大家可有印象?我的印象好模糊好模糊!以上就是我在上初中之前关于电视或者说电视剧的回忆。咱们不是专业作家和戏剧评论家,写得是自己儿时的直观感受,没高度,没深度,大家凑合看吧!

最后还是回到电视机上来,忘了什么时候,大概就是上初中前后,家里有了一台电视机,12寸黑白,终于可以在自己家里看电视了!不过上初中之后开始上晚自习,看电视时间被剥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