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集成灶>

集成灶不开风容易坏吗(集成灶不通电了一般是什么问题)

集成灶不开风容易坏吗(集成灶不通电了一般是什么问题)

更新时间:2022-01-21 23:00:52

2018-10-23 14:1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刘慧

刘江一家人

难能可贵!同为美院校友,同为美院教师,时年93岁刘江,82岁章培筠,52岁刘丹——"书艺传家——刘江捐赠书法篆刻作品展暨刘江、章培筠、刘丹艺术展"10月21日在母校与观众见面了。数十件篆刻、书法精品、白描花鸟,让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成了一个巨大的书艺空间。

期待已久!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国家美术作品收藏与捐赠奖励项目吸引众多观众。展厅里,刘江先生的篆刻,偶参九叠文笔意,并熔封泥、陶范于一炉,在浑穆中求灵动,朴拙中寓雄秀;夫人章培筠笔下的白描花鸟,虚实相间,光影律动。儿子刘丹的书法篆刻,子承父业又隐隐自得。

刘江题写展名

金石书画古韵间

深秋,南山路上泛黄的落叶在讲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父亲刘江,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艺术家。1945年,他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预科习绘画,两年后升入油画系本科。1949年5月,他投笔从戎,投入了新中国对旧社会的最后一击之中。抗美援朝,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7年,他又回到浙江美术学院就读于国画系。 1962年,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篆刻专业的创建,并作为具体执行者之一而留在中国书法篆刻教育史上。之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篆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任西泠印社执行社长。他的书法篆刻外刚内柔,勇猛精进中饱含着家国情怀。

母亲章培筠,一个超越时代的艺术家。她始终没有离开过艺术,因为她已经来到了一个艺术的时代。她心平气和地在艺术之中,在她的时代之中。她认为工笔花鸟画"要有好心态才能画得好。画面要做到宁静、没火气,不受外界的烦躁所影响,需要不带世俗目的,目标纯粹,只是由心喜欢画画,简单地画画,只有这样才不会丧失自己的本心,变成别人的审美。"她的画外柔内刚,有养眼养心的表,坚定不移的里。

儿子刘丹,一个设计时代的艺术家。他在中国美院学的是设计专业,又赴国外留学,学的也是设计。在这个风尚设计的时代,他却回归中国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潜心于书法篆刻,回到了自我精神的"家"以实现文化复兴的个人探索。这是时代的赋予和他的担当与责任。

"家+家"这"时代三部曲",在这里,它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看到了时代中的艺术,看到了艺术中的时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在"时代"中能有何作为,看到了"时代"是如何选择艺术家的。更看到了,一个全部都是艺术家的"家"对于时代、艺术与生活、生命的意义。

大丽花 白描 (章培筠作画 刘江印章)

观者如织的展览现场,许江来了,王冬龄来了,浙江美院的师生和全国各地赶来的艺术家们相聚一堂。穿越书艺三人展,时光滑落西子湖畔——刘江、张培筠、刘丹一家三人,如同中国美术学院的缩影,见证了中国艺术教育的繁花盛开。

半世纪珍藏大众共赏——飘逸多姿的行书、峰回路转的篆书、颇见功力的篆刻,在美术馆,静静散发着诱人的馨香……金石篆刻所蕴涵的流动之美尽现眼前: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一把刻刀,浸濡或浓或淡的汗水,在石上纵横驰骋,满眼烟云,氤氲出万千气象,挥洒出篆刻家的内在精神,而"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杭州,天然地与篆刻艺术有着特殊的缘分。数十年里,从嘉陵江到鸭绿江再到钱塘江,临湖而居的刘江先生钟情西湖并驻足流连,留下了大量绝美的篆刻作品。

汉文字,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既是华夏文化圈不可动摇的千载基石,又是代代中国人日新又新、曰严曰敬的文化活态。作为一种"字",它记载了汉民族的千年历史,刻录着华夏文化的脸谱家书。作为一种"文",它指点江山,激扬天地,宛若惊鸿,翩若游龙,以建筑与节律之美,揭示华夏大地的性灵,抒展世界上最简约弘美的文心诗意。"而这门性灵之学,一直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之初,才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始她的高等教育的学历教程。从那时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却又是深思的初创期。刘江先生是横贯这个初创期的承上启下之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十年前,象山校园即成,需建一道纪碑,请先生写碑题。先生第二日就送来篆书,豪阔之气盎然。此碑至今立于象山东麓的巨匠广场,蔚然象山一景。去年参加先生90寿辰纪念展开幕,又见先生,笑容可掬,双目却时而涕泪,令我们心中不禁冲荡。

《敬业为国》(印面)刘江

刘江先生书如其人。他的篆书,笔力酣强,结体挺拔,于苍劲中葆存生活的朴厚之气。他以独特的叠篆,深入中国文字考古的源头,从那里蜿蜒牵出文字的建筑意美,构建起一种书体的诗学。他的篆刻,沉厚广大,苍遒拙劲,磨炼汉印之美,在方寸之间塑造扛鼎之力。刘江老师最为人师的秉性,在于他的谦和、他的敦厚。谦和陶养中和,敦厚凝练深厚,所以他的艺绝无怨尤造作的浮薄,有着一种大地的气性,一种真挚感人的诚意。秉着这种气性与诚意,他谆为人师,诲人不倦,一生都孜孜奔走,传授书艺。从三尺孩童到已有成就的艺者,他是一切学书试篆者的尊师。这种大地般的气性和诚意,宛若一种智性之火,铸炼着国美书艺教学的气质,跬积而成代代濡染传习着的学术风神。

在许江眼里,刘江老师还以他的捐赠深深感动着我们。他多次慷慨捐赠代表之作,其中较大规模的捐赠有2009年的书法代表作30件、篆刻代表作30件。后又向学院捐赠200方印章,从而入选"2018年文化部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捐赠作品涵盖刘江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从数量到质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这种捐赠不仅是刘江先生一人的高风,也是他们一家人的亮节,这是一个书艺之家。章培筠老师是美院极优秀的花鸟画家,其艺娟秀素美,又落落大方,凝着一种离尘脱世的高雅气质。刘丹的书艺、篆艺也在磨炼集成之中。书风即家风,书艺即家传。这种书艺传家,这种阖家艺者的和瑟谐美,让我们感受到精神的智性和富足,感受到艺术宽广圣殿中的诚挚而温情的呼唤。

《降龙》(印面)刘江

艺术人生长歌行

谁能想象,眼前这个弱小的老者扛过枪、打过仗、跨过鸭绿江,做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返回美院后他又凭借手中的那把小刀,成为"中国篆刻第一人"。刘江打趣地说,"讨老婆也要像当战士一样稳、准、狠。想当年,那个同班画工笔画一流的才女章培筠就是我眼急手快一把抓来的。"

"那时筠小姐比我有名多了。"小刘江11岁的夫人章培筠,1937年出生于浙江鄞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擅长工笔花鸟画。作品曾获过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以其工笔画代表作《茶花》摘取首届齐白石奖。

那么,浙江宁波美人章培筠又是怎样被四川万县人刘江"抓"到的呢?

机会终于来了!朝鲜停战后,1957年部队批准刘江到浙江美术学院复学,与章培筠成为同班同学。"他善良、忠厚、实诚,我们也就这么平淡地过了一辈子。"同样出生在大家庭中的章培筠,最为看中的是刘江的人品。他们的金婚秘诀无非就是:"赞美她""相信他""包容他"——哈哈,简单明了的三字经。

众所周知,工笔花鸟画是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画种之一,历经了千年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更迭而几经沉浮;新中国成立以来,又经历了从落寞到复苏再到振兴的艰辛道路。当年,时经校长潘天寿先生亲手交付谢稚枊,陈佩秋两位先生亲炙,章培筠真正的师出名门。

《红叶鹦鹉》章培筠

师承渊源对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从此次展出的张培筠的白描品中,人们依稀可见恩师的影子。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历程中,生活在江南一带的工笔花鸟画画家名家辈出,谢稚柳、陈佩秋两位先生开风立派,张培筠及众多门徒紧随其后,都以其优秀独特的工笔画作品,为工笔花鸟画的振兴和创新作出了贡献。张培筠是中国美术学院50年代的高材生,品学兼优,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在长期的创作和教学实践中,创作与理论研究并重,创作了大量既真实又美又新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发挥了工笔花鸟画的技术潜能。

今年已82岁的章培筠,仍忘不了那段在上海跟随谢稚柳、陈佩秋夫妇学习的快乐时光。"由于没有师资,培养工笔花鸟画教师迫在眉睫,这才有潘天寿先生送我到谢稚柳、陈佩秋先生家求师的故事。"章培筠说,谢稚柳先生和陈佩秋先生皆有博大精深的国学功底,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重视写生,吸收西方绘画的优秀技法为我所用,其作品笔墨精湛,造型和意境双高,为中国工笔画的健康发展树立了榜样。

《群喜护松 》章培筠

很幸运,章培筠在两位先生毫无保留的细心指导下,对工笔花鸟画艺术有了更深的认知和理解,创作了她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如《四季同春》《娇凤红叶》《绿树闻歌鸟》《茶花》等工笔花鸟画作品。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

章培筠记得,那是2001年,涵盖新中国成立后三代工笔画艺术家的近200幅作品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引起中国画震动。作为20世纪我国泰斗书画界元老谢稚柳、陈佩秋妇夫的弟子——章培筠的作品有幸与恩师同展。而此次画展则鼓励更多的有志于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中国工笔花鸟画推向一个新的时代高峰。

人生漫长,刘江和章培筠见证了国家由弱变强,由贫变富的过程,他对祖国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为祖国,他不惜与艺术短暂分离;为人民,他不惜一辈子埋头创作;为大众,他不惜将毕生创作的精品奉献。

《游春》 篆书 刘丹

时光里春华秋实

今年春天,3月16日,是90年前国立艺术院开学的日子,湖山烟雨中,师生们一起汇聚孤山,来到90年前学校的旧址,忆往昔,讲历史,叙情谊,展未来,仿先师留下了一张500人的沿湖大合影……中国美院教授、刘江先生的儿子刘丹告诉记者:"家父家母年事已高,身体腿脚不便,无法前往祝贺,代问各位老师、朋友、校友好!"

刘丹虽然学的是设计,但他却深受父亲的影响,潜心于书法篆刻。此次展出的《长城鉴史闻南天凤舞 洛水观鱼疑北国龙旋》 《知足者富自胜者强》《金石佛缘》等作品无疑都在流露和传递着书写者的内心对美的追求和性情。在刘丹看来,作为一门古老的抽象线条艺术,书法篆刻所具有的古典情怀和现代魅力,即便在当下永远都是那样的厚重、有力和耐人寻味。

《知足者富自胜者强》 刘丹

时光回溯,岁月静美。刘丹虽然不与父母同住,但位于吴山脚下的家,永远是他儿时的记忆。那处阳光灿烂的南阳台,是刘江先生制印的地方。两面书柜装满各色印章,桌上堆满各种印谱。

好有爱!在这个家,朝南的大书房属刘江,朝北的小画室属章培筠。"我现在很难得画画了,少有时间涂几笔。"这些年几乎成了刘江书童的章培筠,更多的是帮助先生查字典,监督他不要张冠李戴。"你看见了,一个‘窦’的篆字,我就查了一个多小时。"

身边,一脸无辜的刘江装着听不见,开始站在书案前写啊写;有阳光时,他也会坐在阳台的小桌旁刻啊刻。"真快啊,西泠已经115岁,我也93岁了。"刘江先生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吴山脚下的自家书房,蘸着墨香,赏着金石、品着红泥,细细度过的。

"书艺传家——刘江捐赠书法篆刻作品展暨刘江、章培筠、刘丹艺术展"现场

刘江不仅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书法篆刻家、书法教育家。作为开创者之一,亲历并见证了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从初创到蓬勃发展的50余年。鉴于刘江先生在书法教育、书法篆刻创作以及书法印学理论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2001年被授予浙江省"二十世纪有突出贡献的文艺家"和"鲁迅文艺奖·优秀奖";2008年被文化部公布为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授予"中国兰亭奖·终身成就奖";2010年被授予中国文联第九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篆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一代篆刻大师刘江真可谓著作等身,出版有《刘江篆刻选》《刘江篆书唐诗百首》等六种。创作之余,重视书法篆刻理论,撰有《论甲骨文书法》《略论唐宋元官私印》《论气》《吴昌硕艺术精神》等论文数十篇,发表在国内以及日本、韩国、台、港等地区。有《中国印章艺术史》等十余种专著面世,其中《篆刻技法》《篆刻形式美》等四种已被译成日、韩等国文字出版。

正如刘江著作《福寿无疆》一样:福、寿是人生美好的祈愿,企望一辈子能健康长寿,享受世间、家庭和谐幸福的生活。

望着眼前矮小的老父亲,还有满头华发的老母亲,儿子刘丹说:最浪漫的事,就是他们一起慢慢变老……

眼下章培筠在家里,主要管着这个"不听话"的老头子——随着年纪增长,刘江耳朵听力也越来越弱,说什么他也不愿戴助听器:"听不见才好,耳根清静,好专心创作。"大智若愚的刘江就随章培筠安排:外出参加活动必须按时回家,更不能在外随便大吃大喝……但也有例外,刘江当选执行社长那天,他没有听"家长"的话乖乖回家,而是与众人一起为西泠举怀畅饮。

丹青不知老将至,画笔沉浮绘江山——绘画、书法、编传纪、教后生,耄耋之龄,刘江说自己远没有退休之日。

就在今年7月1日,浙江省刘江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杭州成立——当首任刘江艺术研究会会长刘丹向刘江先生颁发聘书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当下,儿子刘丹,除了在美院教学之余,依然忙老父亲刘江艺术馆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