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集成灶>

嵌入式集成灶能用几年(嵌入式的集成灶弊端)

嵌入式集成灶能用几年(嵌入式的集成灶弊端)

更新时间:2022-04-11 21:24:57
| 嵌入式蒸烤该咋选?| 要买对,这10个细节必看!

通过长期的分析和研究,我把各类嵌入式蒸烤箱(或者叫嵌入式蒸烤一体机)的共性和特性都分别做了归类整理。

「共性」上面其实已经提到了:

主力价格区间在3000~5000之间,外观颜色一般都是黑色,正面的宽高都是一样的(宽595mm,高455mm),适合60厘米宽46厘米高的嵌入位。

不一样的「特性」其实很多:

(仔细列大概有20~30条)

为了方便理解,归类为下面10点。

炉腔大小、水箱位置

蒸汽发生、蒸汽功率

烤管分布、控温能力

操控面板、菜谱数量

大厨模式、散热技术

到底什么区别,下面一一详解!

1、炉腔大小:

55~60升算合理,太小可能有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一线嵌入式蒸烤箱的生产企业基本都get到了获取做大炉腔容积的方法。

所以,靠谱的嵌入式蒸烤箱,标称炉腔容积一般都在55~60升。

之前我也专门发文章讲过,蒸烤箱的容积会有「10%的虚标空间」。

也就是标60升的产品,也许需要打个9折,折算为54升,才是实际容积。

已经标到55~60升的产品,大家可以不用太纠结差的那几升,因为很难判断到底有没有虚标,虚标了多少。而且实际使用的体感区别不大,直接默认是一类产品就好。

但是,还有一类标称也没达到40升的,就必须谨慎了!

这是西门子的一款嵌入式微蒸烤,因为要屏蔽微波,所以炉腔内壁要做的很厚。

同样的嵌入尺寸,但炉腔只剩下36升了(这也是我不太推荐无脑上嵌入式微蒸烤的原因,到底要不要牺牲掉35%的体积,想清楚)。

这是美的的一款微蒸烤,容量是34升。原因是一样的,有微波,要屏蔽。

那……还有一些没有微波功能的蒸烤箱,容积只有36升是几个意思?

具体是谁家的不说了,反正你碰到的时候要注意,绕开!

(是的,你没猜错,这是用微波炉生产线改的)

2、水箱位置:

开门换水很落后,且影响炉腔大小

水箱的位置,对炉腔的大小影响很大。

我讲过,「蒸烤一体」这是中国人发明的。

原型呢,就是欧洲的嵌入式电蒸箱和电烤箱。

下面就是被参考的欧洲电蒸箱,不到30升容积的台面式,1万左右。

这些原型机的蒸箱都在机器右侧,藏在门内。

商家把这种位置的水箱叫做「隐藏式」,听着好像是个好事……

但他没告诉你的是,一旦没水了,你必须打开炉门才能换水。

一开门,蒸汽喷涌而出,不但很烫,还损失了炉腔温度。

很多在蒸烤这条路上走的时间不长的企业,甚至至今的主力产品还是这样的所谓「隐藏式」。

比如之前我讲集成灶时给大家晒过的某些大牌……

以及一些台面式蒸烤,因为专利或技术原因,没法做底部外置水箱,就也只能还把水箱做回到里面。继续和本就不大的炉腔抢空间。

为啥放到侧面就抢空间了?

来,看个图,我之前拆机时拍的。

红色区域是侧面的水箱,后面蓝色区域,是未能被充分利用的空间。

那底部隐藏式水箱又是啥?

前两天刚做的这个美的微蒸烤,用的就是底部水箱。

不占用炉腔空间,隐藏在底部,充分利用宽度。

这种水箱,和上面那种所谓隐藏式最大的区别,不是藏没藏起来……

而是「换水箱式是否需要开门」以及「水箱是否占用炉腔体积」。

比隐藏式更好的区分名字,应该是叫「内置」和「外置」。

外置,不需要开门,不会抢炉腔体积,是首选。

嵌入式里,也有做底部外置的,但底部外置普遍储水量有点小(底部空间有限)。

对于嵌入式来说,真正主流的,应该是顶部外置。

一般都在机器的右上角位置,至少能做到1.5升大小。

而且就算水用没了加水也很方便,无需开门,直接抽出水箱加水就行了。

这种顶部外置不和炉腔抢空间吗?

还真不抢,因为顶部本来就要放电脑版、散热风扇这些只能放到这里的部件,就算不把水箱放过来,也是比较空的。

▲来自德普蒸烤箱评测

▲来自海氏蒸烤箱评测

总结一下:

对于嵌入式蒸烤箱来说,水箱放到右上角做成外置式,才是真正的靠谱。

3、蒸汽发生:

底部发生更靠谱,顶喷效果不好

这个问题,之前也讲过。

这次再系统说一下。

欧式的蒸汽发生,用的是底部蒸发盘。

水从水箱里导入蒸发盘里,靠蒸发盘加热把水变成水蒸气。

如果你经常需要蒸东西,要大的蒸汽量,大炉腔内的东西都能被蒸熟,那么这种蒸发盘可以作为首选。

2018年开始,很多企业开始用蒸汽发生器替代蒸发盘,并用导管送入炉腔。

这种技术的好处,是空出了炉腔底部空间,让炉腔底部也可以装烤管,实现上下管。

但是,也有很显著的缺点:

如果蒸汽发生量不够大,或者蒸汽导入的出口太高,就会大幅降低蒸制效率。

类似下面这种,试图从上往下喷的,大家还是远离吧,整个炉腔除了最顶部20%空间能蒸熟,其他位置都根本蒸不到。

怀疑根本不可能有这么脑残的设计?

是不是忘了上面那个36升的蒸烤箱了……

很多商家,不但做了这种从上往下喷的设计,还引以为豪的进行宣传。

下面都是我从他们店铺里截出的宣传图。

是不是以为自己是喷气战斗机呢?

不加压,蒸汽怎么可能这么喷??

用户的体验说明了一切:

根本没有蒸汽,就是全靠温度闷熟。

再强调一下:

以55~60升的大炉腔来说,选择任何一种导入蒸汽都不如底部蒸发盘的蒸制效果好,尤其是那些号称什么顶部喷射的,全是没搞清楚蒸烤原理贸然进入市场的扯淡之作。

如果要选择蒸汽导入式,首先蒸汽功率要足够大,蒸汽量要足,而且导入进口必须在底部,最后蒸箱体积越大,这种导入蒸汽的效果就会越差。

多说一句:这些扯淡之作是谁做的?

如果没有做过产品分析,你可能会觉得是某些山寨小厂搞的。

但实际上,上面我截图的出处都是一些真正的大牌。

市场火了,现在正是大牌进场用品牌收割的阶段……

为了不被人告,我只能说这么多了,自己体会吧。

4、蒸汽功率:

1500W以上是基础,越大越好

现在电商的图片做的越来越好看,也越来越容易理解……

直接的结果是,所有商品看起来好像都差不多,蒸也差不多,烤也差不多……

最后能区分的,就只剩下品牌和价格了,就这俩是直观能看懂的……

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至少,你还可以看看功率!

尤其是蒸汽的功率!

比如,这是某蒸烤箱公开的参数,蒸汽功率为1200W。

但也有一些产品可能不公开具体的蒸烤功率信息。

那,我就建议你好好问问客服,问清楚再决定。

▲没有功率信息,完全没有

▲有功率信息,但没有写明蒸或烤

一般这种信息都会放到产品介绍的最下面,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

但是,对于一些以贴牌和忽悠为主的产品来说,对参数的重视往往比较差。

不但信息可能不完整,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

▲额定电源200V?220V是不是就烧了?

敢不敢,愿不愿意,以及是不是重视「参数细节」,这是认真做产品和靠忽悠的重大区别。

下面这个,是我翻到的一个比较好的样本,介绍很全面。

▲蒸的功率达到了1900W,非常靠谱!

我再强调一遍:

蒸,是非常奢侈的烹饪方法!

有烧水的火,直接把食物放火上烧,早熟了!

但蒸熟的东西,都是「水合反应」,味道比较独特。

而且不像煮熟,食物不会被水泡,营养保全比较好,形变也小。

以55~60升这种体型的嵌入式蒸烤箱来说,要想能够保证「蒸功夫」,1500W以上的功率是基础。

如果功率太低,而且还是导入式蒸汽,蒸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讲到这里,忍不住要拉水波炉来做个比较。

目前,国内行货里,东芝RD7000算是最有代表性(甚至是唯一可以被承认)的水波炉。

看图,东芝RD7000的蒸汽功率是1000W。

以RD7000仅仅30升的容积来说,是不是1000W就足够了呢?

当然是不够的!

除非你可以放弃蒸,改用「蒸烤」,也就是利用过热水蒸气加热食物。

效果,就是表面会有一层是美拉德反应(食物变熟的一种过程),变硬了,类似于「烤焗」效果。但里面则不一定能熟透,食材越大这个现象越明显。

再说白一点,就是「蒸不行」。

我上次很委婉的表达了水波炉蒸不行的论点,在海淘社区色魔张大妈家引来了一堆喷子,张口说我脑洞,闭口说我瞎扯。

最精彩的是,其中一个喷子,自己发了一个介绍水波炉的文章……

其中提到:RD7000的蒸类菜式只有可怜的半页,30克以上大包子不行,只能蒸小笼包。

瞎喷半天……竟然是友军……无语

不买东芝行不行呢?

水波炉里,东芝的蒸能力确实是比较弱的。美的收购了东芝后,几经改版调整,也没能成功突围。

据说,夏普的蒸功要好一些。

但这家伙没有国行,海淘风险比较大,我也劝大家不要轻易尝试。

毕竟,国内很多微蒸烤和蒸烤在蒸上都能吊打水波炉。

▲没保修,运输也没保障,坏了就废了

5、烤管分布:

上下都有更均匀,只有上管也不少

蒸烤箱,是欧式烤箱和欧式蒸箱的结合体。

技术上虽然有了一系列创新,但也保留了很多原本的特色。

比如,烤管的材质和烤管的分布。

一般来说,顶部烤管是2根左右(U型或M型),背面风扇后面会有一根(环型),底部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理论来说,上下都有烤管当然更好。

但实际上,真正能做到上下都有烤管的,非常少。

为啥?我来解释下原因:

1)如果底部是蒸发盘,和烤管冲突。

蒸发盘是实现蒸汽能力的捷径和保证,尤其是对大体积蒸烤箱来说,导入式会有很大不确定性(我之前测过效果还行的蒸汽导入式,嵌入式腔体都在35升以下)。

所以,会有一些产品舍弃了下管,保留了蒸发盘。

2)只有上管,其实影响也不会太大。

有一些蒸汽导入式的蒸烤箱,也没有下管,而且这种现象还很普遍。

网上介绍,上下管最大的影响是「烤蛋糕坯子」这类烘焙,如下图。

我用过有上下管的产品,烤制效果确实蛮好(之前评测的图)。

但我也用过只有上管的产品,也没有出现容易夹生的现象。

下面这个是我前些天做集成灶评测时,用集成灶集成的蒸烤箱做的,只有上管。

认真分析,应该是这个原因:

小烤箱的功率低,没有下管确实影响很大。

嵌入蒸烤,只要烤的功率足够,控温效果好,就不会有什么塌腰、夹生等现象。

反过来讲,如果烤的功率一般,温控也不到位,那做烘焙的话最好选上下管都有的产品。

6、控温能力:

5度一档,还是1度一档

目前,比较主流的是「5度1档」进行控温。

仔细看各种产品的页面介绍,也有体现。

这个也是5度一档。

但也有一些技术更牛的,做到了1度1档。

怎么调1度1档?

如图所示,选就行了!

以热电偶的测温能力,1度一档其实是可以实现的。

相信这也会是未来的一个变化方向,建议大家关注。

7、操控逻辑:

触摸彩屏搭配app是方向

2019年,top蒸烤箱品牌都在发力彩色触屏操控。

上面我用的两张图分别是机械式和触屏式,相信大家已经能有所体会。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品牌已经把蒸烤箱配套的app做出来了。

除了机器上的触摸屏,用手机上的触摸屏也能搞定。

当然,某些日货爱好者可能会喷我:

水波炉早就实现了彩色液晶屏幕!

是的,他们确实实现了,东芝RD7000的屏幕长这样,如图。

这彩屏……也太菜了吧!

和中国比对小屏的理解能力……

是不是应该先把手机做好了再说?

8、菜谱数量:

无限菜谱是趋势,太少且固定会落后

菜谱很重要!

这台设备会不会吃灰,主要取决于你会做多少菜!

如果你本身就是个小白,啥也不会……那就100%取决于菜谱的实用性!

有些蒸烤箱的菜谱是这样的,只有15个菜谱商家还当成是卖点在宣传,真是欺负小白啥也不懂啊……

但也别觉得15个菜单就很惨,还有一大批蒸烤箱,压根不跟你谈菜谱的事。

大家可以自己去翻一翻这些产品的介绍,除了「模式介绍」,一个菜谱你也看不见。

这回人家倒是尊重你了,默认你不是小白,而是大厨……

当然,除了上述坑爹的菜谱设置外,也有对小白比较友好的。

像上面提到过的,触摸屏 app的,普遍菜谱都要靠谱得多。

举个例子,我前几天评测的集成灶带的蒸烤箱:

可以直接选择你要做的菜(我基本都是这么用的)。

有菜谱,也有做法介绍。

如果之前做过,看两眼就能回忆起来了。

摆放好食物,直接点烹饪,就行了!

而且,这个系统还在不断更新。

再强调一遍:

这是一个方向,建议大家保持关注。

现在还买一个固定菜谱……一定会很亏!

9、大厨模式:

对小白没用,看看就行了,别当真

除了菜谱会明着坑小白外,大厨模式也是个隐藏坑。

看介绍,感觉世界全在我手,但……

先蒸汽再烘烤我懂……

蒸汽要多久合适呢?5分钟还是10分钟?

那烘烤用哪种呢?风扇烤还是快烘烤?

烘烤的时间呢?10分钟?20分钟?

难道让我自己去试???

你怎么不去shi……

10、散热隔热:

既要安全散热,还要避免受伤

首先强调一点:

所有的台面式微蒸烤和蒸烤箱,控温能力都不太好!

而且,有些玻璃质量不过关的话,还可能发生玻璃爆裂或爆炸!

那么是不是嵌入式的蒸烤箱就一定好呢?

当然也不一定,现在新品牌新产品这么多,怎么敢保证!

来看个评论……

字比较小,看图也能看懂,「玻璃门炸了」。

蒸烤箱的烧烤模式,温度最高可以达到230~250度。

如果没有靠谱的散热隔热技术,产品就很危险了!

目前比较主流的是,双风道前散热技术。

说是这么说,但真正能做到的并不多。

下面是我评测的两个产品。

都是在200度左右工作时,用温度探测枪试的面板温度。

这个是51度,其实手摸上去是有点烫的,待不住。

这个是24.6度,摸上去不但不烫,还有点凉。这就是区别。

10个细节介绍完毕,最后小结下:

1)都是干货,我已经尽量言简意赅了。不再单独逐条总结,哪里不会再去看哪里吧。

2)10个细节:炉腔大小、水箱位置、蒸汽发生、蒸汽功率、烤管分布、控温能力、操控面板、菜谱数量、大厨模式、散热隔热。

3)除了实在绕不过去的个别品牌和产品(也有的是没注意漏了),我已经尽量模糊掉了产品和品牌特征,只看技术特性。希望您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学会自己判断。

下面是附加题,指路!

都双11了,得给大家点实惠哈~

我家选的哪款?为啥?一起来看!

| 德普的彩屏蒸烤箱,| 真的值得买吗?

我家一直在用的,是德普蒸烤箱。

也就是我之前发过评测的那一款。

到底好不好呢?值得买吗?

按照10个细节,我来解读下!

1、炉腔大小:

55升,主流大小,够用且没浪费。

2、水箱位置:

正面右上角,外置水箱,随时加。

3、蒸汽发生:

底部蒸发盘,5秒出蒸汽,量大且快。

4、蒸汽功率:

1900W大功率,三层全透,没有死角。

5、烤管分布:

只有上管,但功率够大,完全够用。

6、控温能力:

支持1度1档控温,并且工作中可调。

7、操控面板:

彩色触摸屏幕,手机烹客app加持。

8、菜谱数量:

无限数量,app一直在更新。

9、大厨模式:

我家那款没有,新款有了……

10、散热隔热:

24.6度那个就是德普,完全不烫。

这10个细节,大家可以自己验证。

我之前的评测里,这些内容也或多或少都有提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