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烤饼机>

家用烤饼机全自动可拆洗(家用小型全自动烤饼机)

家用烤饼机全自动可拆洗(家用小型全自动烤饼机)

更新时间:2021-12-09 03:49:16

1956年6月,新帘子胡同西口赵记油盐店的赵大妈在给顾客秤菜。卓志/摄

1984年,于国强老两口的店不但能印布,还能印丝绸、的确良。 叶用才/摄

上世纪80年代,阜外八里庄有家乔天民夫妻俩开了26年的客店。司马小萌/摄

1984年,张阿峰、王秀芬夫妻服装店手艺精巧、式样新颖,受到群众称赞。叶用才/摄

1997年夏,麦子店街道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开展亮牌经营活动。群众反映说,在党员摊位购物心里踏实,我们信得过!陈德生/摄

日前,北京经过三年的“试验”,明确了未来老百姓家门口的新建菜店、便利店、早餐店将获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最高有望达到总投资的50%之多。说起这街边巷口的小店,不少都是一家子经营的“夫妻店”,北京人的生活似乎总也离不开它,从解放初到现在,它始终都是亲切而方便的存在。

1 胡同口儿的连家铺

1956年3月28日,《北京日报》2版

1980年6月24日,《北京晚报》1版

上世纪50年代,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夫妻店”。那会儿,人们习惯管它们叫“连家铺”。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夫妻店很多都是家和铺子连在一块儿,前面是做买卖的门脸儿房,后面就是住家儿了。多数连家铺经营的都是小饭铺、油盐店、猪肉铺、牛羊肉铺、糖果糕点铺和烧饼铺等。(1956年3月28日《北京日报》2版,《公私合营后连家铺经营品种增加》)

别看店不大,却是正儿八经的坐商,老百姓居家过日子都离不开它。拿小饭铺来说,在解放初,北京的餐饮“夫妻店”等个体饮食户有2000多个,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如年糕张、元宵王、锅饼王、豆腐脑白、豆汁张、馄饨侯等。常静夫妇和另外三对夫妻合股在东单开设了康乐餐馆,最负盛名的拿手菜是“过桥面”。女厨师常静用鸡蛋和面,不掺一滴水,擀出的面条黄澄澄的,又细又长,光滑而筋道。另用三鲜生片(鱼、虾、鸡)做菜码,调以佐料。经过一些特殊的炮制,这种面吃起来别有风味。郭沫若就曾到康乐餐馆吃过“过桥面”,大加赞赏道:“名不虚传,名不虚传。”(1980年6月24日《北京晚报》1版,《北京的烹饪“女状元”》)

有了这些小饭铺,50年代北京人的早餐跟现在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除了豆汁、豆浆、小豆粥、杏仁豆腐、炒肝、豆腐脑、春饼、煎饼、油饼、切糕以及牛奶和西点外,顾客还可以要求豆浆卧鸡蛋,江米酒卧鸡蛋。秋天还有烤白薯、煮嫩玉米等时鲜货作早点……(1981年5月20日《北京日报》2版,《站在上海滩眼望北京城》)

再说“开门七件事”,那会儿北京人出门走不了多远就有小油盐店。1956年,不少小店都进行了公私合营。对公私合营食品店,国营商业公司是没有原料的供应原料,没有资金的给贷款,还尽量保持它们的经营特点。这下,油盐店里不仅有油盐酱醋、烟酒糖果这些“大路货”,青菜、粉丝、鸡蛋甚至葡萄酒也都有了,胡同里的居民不用上大街就能一站购置齐全。

新帘子胡同西口的赵记油盐店,是一家只有一间小门脸的连家铺。店里收拾得干净利落,盛油盐酱醋的缸子都罩着雪白的纱罩,柜台也擦得很干净。晚上,赵大妈还要把所有的用具用开水消毒。难怪他们会被评为西单区油盐酱醋业的卫生模范。

自从挂起了“庆祝公私合营”的红幛子以后,银行已贷给赵记油盐店四十元款子,国营商业公司又拨给了价值三十多元的商品,店里的商品从四五十种增加到了一百多种,而且大部分商品的价钱和零售公司差不多,比过去公道了。“真够全的,连新下来的菜都短不了啦!”老主顾王大嫂一边挑菜一边感叹。

老赵夫妻干得也特别欢。油盐酱醋的买卖很零碎,可赵大妈从来不嫌烦,有时顾客带的钱不够了,只要是街坊熟人,都能赊欠。他们的营业时间更是让大家满意,即使是深更半夜,只要有人敲门,还是照样做买卖。(1956年7月7日《北京日报》2版,《居民们需要这样的连家铺》)

2 共产党员也可以开夫妻店

1980年9月5日,《北京日报》3版

1980年5月19日,《北京日报》1版

从1957年到1980年,全市人口增加了近一倍,而城近郊区的商业、服务业网点却减少了大约60%。改革开放后,北京商业、服务业网点不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据1980年5月19日本报1版《尽快把首都建成生活方便的城市》报道,为了尽快解决人们吃饭难、做衣难、买东西难等问题,北京提出要有计划地办一些“夫妻店”,经营日用小商品、小食品和拆洗缝补等业务,方便群众生活。

但是,当时也存在着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是一种倒退。本报还为此展开过一场“社会主义社会搞夫妻店是不是不伦不类”的大讨论。其中1980年9月5日本报3版刊登的《共产党员可以开夫妻店》,就有力地驳斥了这种错误思想。这篇署名为“建华”的读者在来信中说: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在现阶段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执行党的经济政策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况且待业青年、退休人员中的一些党员与其在家闲着没事干,不如允许他们利用自己一技之长从事个体经营,为党和人民多做点有益的工作。

就在大讨论促进人们形成对个体经济正确认识的同时,北京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的实践也在积极进行中。1980年当年,北京市个体商贩摊点由1979年的394户增加到2834户,比1965年增长25%;注册营业的服装加工门市部和个体家庭裁缝铺、夫妻店发展到230多个。特别是增设了弹棉花门市部和流动收活点44个,比原有网点增加1.4倍,群众“弹花难”已见缓和。(1981年2月27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多种经济成份的商业网点有发展》)

在北京一些小胡同里,小百货店、小缝纫铺又开始出现了。在那里,人们可以买到很多大商店买不到的鞋垫、普通手套、便宜的儿童玩具,还有的收做布料或其他低档料子的服装,或代售邮票、信封、信纸。(1986年1月20日《北京日报》3版,《向高档发展与方便群众生活》)

3 京郊夫妻店辟增收新路

1983年10月2日,《北京日报》2版

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力结构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生了很大变化。京郊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也开始改变。1980年初,以产粮、肉、蛋著名的顺义,开始少量出现农村小饭店。等到了1981年8月底,农村小饭店已经兴办了上百个,其中80%都是社员自营的夫妻店。

农村小饭店以经营早点小吃油条、烧饼、麻花等为主,也经营炒菜。它方便了农村各类人员的生活:一些在社队企业干活和从事其它生意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几乎天天到小饭店光顾;有的家长由于承包了生产任务,一大早就去忙活,给孩子一两毛钱,买个烧饼、油条,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吃;老乡最怕晌午前后来客人,“冷手抓热馒头”,不好办,现在来了客人,马上到小饭店叫几个菜,约上二斤大饼,就齐了……与此同时,小饭店需要的粮食、肉、蛋、菜等都是当地产的,这些农副产品通过再加工,也实现了增值增收。(1983年10月2日《北京日报》2版,《顺义兴办上百个农村小饭店》)

4 “国有民营”夫妻店开张

1995年11月11日,《北京日报》2版

上世纪90年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民营”成为国企改革的一种新尝试,便民又经营灵活的夫妻店成了扭亏为盈的“利器”。

1993年,海淀区在全市首创了“国有民营”改革试点,对微利亏损、每年须靠“皇粮”度日的200多家商业小门店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使全区33家菜店成为京城第一批“国有个体户”,区供销系统的55个基层分销店也正式领取了“个体照”,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遍布全区偏远之地的夫妻店等纷纷涌现。这些小店改革后,国家卸掉了“包袱”,门店扭亏为盈。以四季青乡北高庄分销店为例,不仅每天营业时间延长到11个半小时,而且销售额和利润都出现增长。仅1993年1月,只有2人的小店销售额和利润分别达到6.1万元和1.08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4人的小店增加了一倍。(1993年3月18日《北京日报》2版,《海淀区国有企业效益大增》)

1995年,在一套半地下两居室的小区单元住房内,由百万庄邮电局生产骨干、投递员刘业功和他下岗的妻子罗娟一起开办的京城第一家邮电夫妻店——露园邮电所在露园小区开张了。

这家邮电夫妻店,解决了小区4年不能通邮的老大难问题。刘业功夫妇将家搬到了邮电所,由老刘负责小区内14栋楼2808户居民的邮件、报刊投递工作和上门揽收劝储,罗娟在所内办理各项邮政业务。小小的邮电所一开业就十分红火,第一天就收储一万多元,十天已有几十户居民在此开户存款,而且还率先在北京实现了小区居民楼信报妥投到户。(1995年11月11日《北京日报》2版,《本市第一家夫妻邮电所开张》)

5 社区夫妻店“触网”抢单不含糊

2017年3月21日,《北京日报》11版

2019年3月9日,《北京日报》6版

大晚上突然想啃鸭脖、吃饺子差瓶醋、双休日宅在家一时兴起想买菜做饭……当你想要迅速买到某样东西的时候,电商大平台指望不上,但“触网”的家门口小店却能轻松满足你的需求。

进入21世纪后,在互联网大潮下,传统夫妻店也时髦地“触网”了。据本报2017年3月21日11版《“新零售”看上传统夫妻店》报道,在中商惠民社区O2O服务平台、“淘宝到家”等互联网平台,都有不少社区夫妻店进驻,在平台上抢单送货成了小店增收的新路数。以烟酒店店主刘传新为例,因为“触网”,他的客户范围从周边一两公里扩展到了方圆几公里开外,营业额也达到了以前单纯线下经营的好几倍。

不仅如此,很多社区夫妻店还通过与街坊邻里加微信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小店的“网络业务”。小区居民需要什么日常小物,只要发个微信给社区小店,就能坐等送货上门了。

因为经营灵活、紧跟时代,眼见着连锁便利店巨头纷纷在大街小巷跑马圈地,传统夫妻店依然能够保有自己的“江湖地位”。2017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夫妻店”贡献了所有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依旧是便利店市场中的强大力量。(2019年3月9日《北京日报》6版,《连锁便利店难以撼动传统夫妻店?》)

时至今日,我们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夫妻店,仍然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它的便利与温情,让人难以割舍。

文字:黄玉迎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原标题:老北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来源 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 刘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