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空调>

为什么空调的耗电量是这么大(为什么空调的耗电量越来越大)

为什么空调的耗电量是这么大(为什么空调的耗电量越来越大)

更新时间:2022-03-07 05:38:31

进入夏季后,空气渐渐地进入“烘烤模式”,空调也开始忙碌起来,家里的电费也会消耗得更快。但是炙热的环境下使用空调,如何在舒适与耗电量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呢?怎么才能节省空调的电费?

使用习惯带来的空调省电
  • 温度设置高一点

空调有着较宽幅度的温度设置区间,制冷的时候可以从16℃到30℃之间任意选择。当室内空调的温度设置过低时,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就会越大,那么空调做功的时间会越长,消耗的电费就会更多。

通常室内的温度设在与室外的温差保持在8℃-10℃之间,室内保持在24℃-28℃之间,这个温度区间有利于人体体温的自我调节,舒适性也是比较高的。从省电的角度分析,空调制冷时温度设置得越高,节能性越好,反之空调温度设置低1℃,室内所需的冷量需求会更多,能耗会增加5%-10%。

  • 空调与电风扇搭档使用

空调的内机中有风扇转动,便于空调产生的冷量快速散发到室内,而电风扇的主要功能是加快室内的气流循环,从而达到凉爽的效果(实际不会对温度降温)。当空调使用的时候,在室内打开电风扇进行气流的快速流动,这样可以快速地提高空调的制冷速度。

此时,空调设置高一点的温度,在快速气流的配合下,房间的温度也会快速降温,达到最佳的舒适效果,这时的空调工作时间减短,节能性可以提高,而电风扇的功率都是比较小的,即使常开也消耗不了多少电费,二者配合使用后的节能性和舒适性都提高了。

  • 窗户的隔热能力强

住房的外墙结构不易改变,但是窗户结构是可以改变的。窗户是室内外热量交换的主要通道之一,做好窗户的保温可以提高空调的节能性。

①窗户的隔热性能

窗户的隔热性能取决于使用材质和密封性。单层玻璃的隔热能力是比较差的,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的隔热性能更好,而且玻璃的框架使用断桥铝的比塑钢的密封性要好,隔热性能提高了,空调的热损失就会减小,耗电量也会降低。

②窗帘的阻热性能

在家庭中窗帘与窗户的搭配必不可少,窗帘有着装饰美观、调节光线、对隐私的保护以及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采用阻热性较好的窗帘,可以隔绝大部分的光照热量向室内传递,从而减小室内的温度波动,间接地减少空调工作时间。此外在玻璃上贴膜不仅可以阻挡紫外线照射,还可以起到隔热保温的功能。

  • 通风换气的控制

空调在室内采用内循环的方式工作,这样室内的空调效果会更好,可是室内的空气会变得污浊,需要通风换气的方式补充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但是长时间的通风换气会导致室内的冷量损失,从而增加空调的耗电量。

因此,空调房间的通风换气需要选择最佳的时机,在室外空气质量比较好且温度接近室内的时候换气, 可以得到很好的新鲜空气,还可以降低空调使用过程中的冷量流失。可以在清晨温度较低 的时候和夜间温度下降的时候通风换气,此时室内的温度与室外相差比较小,冷量损失也比较少,耗电量就会下降,而且通风换气之前可以提高空调的制冷温度,并且开窗的缝隙和时间要控制好,都是有利于省电的。

  • 空调开关的时间控制

空调的频繁开关会导致空调消耗更多的能耗,一般建议短暂出门时,保持空调的正常运行,可以适当提高空调的温度,因为当空调关闭以后,再次启动制冷需要消耗的电能更多。

①空调的温度持续能力

空调在制冷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效果,由于建筑的保温能力,空调的温度也具有一定时间的持续能力,当关闭空调的时候,冷量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如果我们能够预计外出的时间,可以提前20-30分钟关闭空调制冷模式,开启空调的送风模式,室内同样能够保持很强的凉爽感觉,出门前10分钟再关闭空调,从而节省空调的电费。

②空调的睡眠功能

空调的睡眠模式是为夜间睡觉舒适性设计的,启动睡眠模式之后,空调运转一个小时,温度会自动上升一度,再运转一个小时再上升一度,总共温度会上升两度,连续运转8小时后自动关机,夜间温度会下降,人体所需要的温度需求也会降低,启动睡眠模式使得空调在夜间工作时提高了人体的舒适性,又让空调节省了电费。

③空调的定时功能

空调都带有定时的功能,这方便空调的短暂使用,在办公的时候,不会由于繁忙,而忘记空调的关闭,在睡觉的时候 ,不会因为夜间对空调温度需求不同,而空调保持低温导致身体疾病。 善于空调定时功能的利用,可以减少空调不必要的浪费。

总结

空调属于大功率电器,耗电量都会比较高,空调都有功率的限制,在正常设计、安装和维护的前提下有着正常的耗电量。但是一些空调的使用条件和习惯会导致空调的耗电量增大,从而电费也会升高,因此合理的使用空调可以降低空调电费,例如空调温度设置高一点、空调与电风扇搭配使用、增加窗户的隔热能力、通风换气的时间点控制以及空调开关的时间控制。这样使用空调电费自然会下降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