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空调>

水暖空调取暖农村(农村空调取暖可行不)

水暖空调取暖农村(农村空调取暖可行不)

更新时间:2021-12-12 11:26:14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悠悠淮水滋养着州来大地上诸多美丽乡村,也见证着凤台因“美丽乡村”而发生的变化:一处处绿树掩映的村庄,一批批特色明显的产业,一座座留住记忆的乡愁园……

“一村一景”改善人居环境

生态美,农村才能美。

一年四季满塘活水,流水潺潺鱼儿畅游,花园环抱农家小院,香樟冬青依偎村道,这在凤台县丁集镇前元村是处处可见的美景。

凤台县丁集镇炮楼中心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水景观的建设,打造了景观鱼塘、优美水系,与田园风光、生态竹林、百年古树、农家菜园,构成了一幅富有水润生机的村居图。

凤台县桂集镇颜王村通过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加大生态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今,户户接通了下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并与污水处理设施相连,道路两边安装了路灯,栽种了花草树木,对路边的房屋墙体进行了美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其中,新建了小游园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庙李村史馆,对村内沟塘清淤后进行了生态护坡,每到春天,鲜花盛开,垂柳青绿,水体清澈,让人流连忘返。置身颜王村,犹如人在画中走,车在景中行。

打造“一村一景”已成为凤台美丽乡村的亮点所在。

凤台县农业农村局美丽办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凤台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宜业的生态型美丽乡村,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从工作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农村改厕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坚持县、乡、村、运维企业齐抓共管,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对全县15个乡镇的38700座户厕、184座公厕开展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一村一业”带领群众致富

笔者走进位于凤台县杨村镇中塘村罗庄中心村的中山杉育苗基地,看到处处显现勃勃生机。罗庄中心村充分利用群众房前屋后零星地块、闲置用地,进行中山杉育苗,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种植。项目总投资30万元,首批用地10亩,种植了10000棵中山杉幼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凤台县朱马店镇清泉村的50亩香菇基地是本村的主要产业之一,从春天一直到9月份都有香菇上市,目前该香菇营运公司直接与一些大超市签订订单销售,解决了本村100多人的就业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务工增收。

大兴镇界西中心村同样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全村新建规模化育秧工厂1个,规模化养鸡场2个,专业化鱼塘面积100余亩,还建有梨园、冬枣园,面积150多亩,羊角酥大棚400多亩,现代化农业初具规模,农、林、牧、渔发展势头良好。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凤台县以产业为抓手,聚焦发展后劲,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整合村集体闲置资产,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一村一特”留住万千乡愁

“茨淮新河展馆”“农耕文化展馆”“农特产品馆”……在凤台县大兴镇闫湖村,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头的“晒谷场”“丰粮仓”,村道边的老石碾、老磨盘,村史馆里的老瓦罐、老纺车、煤油灯等老物件,既把村庄装扮得古朴典雅,又勾起了许多人的乡愁记忆。

乡土,永远是褪不掉的底色。凤台县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理念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突出生态保护、绿色覆盖,尽量保留乡土风貌、本地特色,注重挖掘历史古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风俗民情等内容,提升文化内涵。在挖掘历史遗留的同时,柔进现代建设元素,形成了一村一特色的区域风格。丁集镇郭徐中心村以革命传统教育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为特色,朱马店清泉中心村以美丽传说和园林建设为特色,新集镇陈巷中心村以花鼓灯艺术传承和现代元素建设为特色,既突出实用性,又注重建设品牌的提升,为农村基础功能建设提升了档次。

位于凤台县杨村镇后海村八庄中心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村里以前分别靠酿酒、磨豆腐等为谋生手段的苏家6兄弟为原型,利用原来的房屋建起了“苏家湾屋场”。每个小屋场里,都按照六、七十年代的模样摆放,游客既可以全貌欣赏整个屋场的场景,又可以在每个小屋场里过一把实际操作的瘾。该村还复原了“扳不倒井”,这口古井千年不竭,井水甘冽,附近老人如今仍习惯于饮用这口古井的水。通过把水文化融入乡村景观,既有利于村民身心愉悦,又有效地保护了乡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维系了一方乡愁。

据悉,截至“十三五”收官,凤台县共建设美丽乡村130个,其中省级98个、市县级32个。

耿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