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面包机>

三菱面包机的说明书(三菱面包机说明书)

三菱面包机的说明书(三菱面包机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2-04-12 09:53:01

在几个世纪科学诞生以前,冒险家身上充满了神秘色彩,探寻未知之地,是探险家们的宿命,也是他们的独门秘笈。

探险家们在指南针普及之前,仅仅靠低头利用水流、风向、抬头观测鸟类的运动,甚至还可以用日月星辰的位置为依据,就能够穿越一望无际的海洋,到达遥远的国度。

人类一直是好奇的种族,不管哪个时代,探寻未知的冲动都烙印在灵魂的深处。所以,刚刚往太阳系外轨道发射了一辆特斯拉超跑的马斯克同学,又动了火星移民的心思,特朗普也表示很感兴趣,号称美国将在2030年前,载人登陆火星。

朋友,在踏足太阳系深空之前,我们现在的深空导航技术,真的靠谱吗?

在地球上消灭路痴

在告别地球开始星际旅行前,我们再回望一眼脚下的地球,在这个时代,迷路或许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了。

人不喝水能活三天,不吃饭,大约能撑过2个星期,但只要智能手机没电了,很多同学活不过1小时。

而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上,都配备着导航系统,以GPS导航系统为例,通过在地球20000公里高空轨道运行的卫星系统,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位置,都会接收到至少4个卫星的信号,这些卫星不断的传输它们的位置和当前时间信号,根据这些信号,你的手机就能计算出你在地球上的当前位置。

所以,在地球上,只要你手机能够收到GPS导航系统卫星的信号,理论上,同学们的字典里面讲没有迷路这个词汇。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地面,还适用于轨道低于GPS卫星的近地轨道航天器。通过地面监控,了解航天器的位置和速度。进而可以对这些航天器进行控制。

这几乎已经把路痴这个人类亚种,推到了灭绝的边缘。当然马航的意外失踪不可避免,你直接关机了,神仙也表示无能为力的。

通往月球之路

地球逛腻了,星辰大海的第一步,当然是征服月球。如果离开了GPS卫星的覆盖范围,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这个挑战人类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阿波罗登月任务中,美国NASA为此专门开发了一个阿波罗导航计算机。该任务的绝大部分导航,都是由地球上的任务控制中心完成的,它不断的跟踪阿波罗宇宙飞船的位置和轨道。

简单的说,美国人把无线电遥控玩具的思路,贯彻到登月飞船上了。只是和同学们在淘宝上买的遥控无人机不同,这玩具贵了点,前后花了2000亿美元左右,而且是一次性用品,双十一也不打折。

当然,美国人也不敢托大,另外给宇航员配备了空间六分仪作为保险装置。空间六分仪通过简单的几何知识应用,比较恒星和地球以及月球的位置,就能够计算出宇宙飞船的轨迹和机动角度。一旦地球上的遥控出现疏漏,飞船上的宇航员能及时发现并修正。

空间六分仪,和几个世纪前,航行在大海上的水手们使用的六分仪,其实并并无二致,也许当时飞往月球路上的阿姆斯特朗,在飞船上操作空间六分仪时,脑海中会闪过哥伦布船长的身影吧。

如何正确的穿越太阳系

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终于在电视机前,向全世界的人类,说出了远在38万km外,传播距离最远传播范围最广的这句话。

月球之后,火星之旅开启,接着才是深空探索的正式篇章。和仅仅奔向月球不同,为了正确的穿越太阳系,同学们不仅需要知道航天器的位置,更需要有准确的太阳系地图,知道你将会去到哪里。这个问题可不能靠遥控或者手动操作空间六分仪解决啦。

美国NASA给出的第一种解决方案是——深空网络导航。

这是一组遍布世界各地的巨型无线电天线,它的三个主要设施位于西班牙的马德里,美国加利福利亚的戈德斯通,以及澳大利亚的堪培拉。通过深空网络,NASA可以和太阳系中的任何探测器进行通信。

深空网络的操作原理

美国挑选了三个通讯点,以约120度的间隔围绕着地球建立。随着地球的旋转,航天器将从一个天线的视野,转移到另一个天线的视野,除了向航天器发送指令,接受数据之外,深空网络还将帮助它们导航。

当信号往返于航天器和天线时,它们会经历频移,然后,计算机可以根据频率的变化和信号传输的时间,计算出航天器的速度和距离,通过其位置与天空中的恒星的静态地图进行比较,我们就能知道它在哪里,它的速度有多快。

传输信号的次数越多,计算也就越准确。然后,我们可以将这些测量值,和已知的所有天体的轨道图进行比较,这样我们就能以惊人的精确度来了解航天器的位置。

深空网络导航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深空导航技术,绝大部分NASA的地外登陆和多次精确的引力助推,都是它成功的保证。

量子力学与时间

人类的前进看似无法阻挡,但事实果然如此吗?深空网络导航的精确,关键是拥有精确的时钟,说到底,就是人类到底有多了解时间

感谢爱因斯坦打开了量子力学的大门,量子力学让科学家对于粒子世界的规律有了巨大的突破,人类有了直面原子世界的真相和宇宙时空的奥秘的手段。

NIST的美国物理学家哈罗德•莱昂斯 (Harold Lyons)于1949年利用氨分子的振动制造出了第一架原子钟。简单的说,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组成一个很像三菱锥的氨分子。这些原子振动速度极快,1秒钟内发生240亿次。可以大大提高秒的精确度。

铯原子钟的制造成功,成功的将人类时间度量精度提高到了10^-14量级。

深空原子钟只有面包机大小,使用汞离子微波,能达到低至0.3纳秒的精度,配备给航天器,就能确保它们即使和地球失去联系,也能始终准确的知道自己在何时、何地。

脉冲星图的逆袭

除了力求高精度的原子钟,还有没有其他手段?答案是——脉冲星。

脉冲星是恒星演化末期留下的快速旋转的中子星,这些脉冲星可以每秒旋转次数达到数百次,发出强大的无线电波。脉冲星的无线电信号,可以替代原子钟的角色,用于高精度定时信号。

类似于GPS导航的工作方式,星载计算机通过这些脉冲信号,理论上,任何航天器都可以知道其在太阳系内的准确位置,无论你是在木星轨道还是在遥远的柯伊伯带,无需NASA深空网络的精确更新,始终都能知道它们的确切位置。

唯一的额外条件就是,我们需要在星系图和定时系统中绘制出更多的脉冲星。

而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的开展,同学们只需要下载你想要访问的银河系区域的脉冲星地图,航天器就能在整个银河系中找到自己的路线,自住导航到目标恒星。

一切顺利的话,同学们现在只欠一艘太空船了。

真的就高枕无忧了?

人类的深空导航技术,看来在引入了太阳系外的帮手——脉冲星后,可以满足我们前往太阳系以外的需求了,但事实果真如此简单吗?

好吧,我们回顾一下现在的技术基础,全部是建立在对时间的精确测量以及比对的基础之上,这时候问题来了,如果同学们对物理主单位有一定了解的话,会发现一个事实,时间的主单位——秒——仍然没有通过基本物理规律或常数来定义。

也就是说,秒,它仅仅是通过客观世界中某个事物的周期性运动来定义。时间仍然停留在具体物质层面,而这必然存在重大的隐患。

根据狭义相对论,同时性是相对的;根据广义相对论,时间的流逝受到引力场的影响,时间节奏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

从广义相对论出发,我们甚至不能确定,铯原子钟震荡的每个周期的时间都是等长,同样脉冲星的脉冲间隔时间又如何保真?这种依赖周期性运动而定义的时间,真的就精确无误吗?

从相对论出发,时间和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未知,人类离最终的认知,还有很长的路在等待前进。

结语

事实上,人类应该庆幸,第一个选择登陆的是月球,而不是火星。虽然我们的探测器已经进入了柯伊伯带,但是导航理论的本质,时间的真相,我们仍存很大的未知。

对于仍困在光速中的人类技术,在星际航行面前,仍旧只是一个只懂得玩火柴的孩子。

努力吧,少年!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我是猫先生,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