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燃气灶>

燃气灶的打火石坏了大概维修费用(燃气灶打火针瓷碎了怎么修理)

燃气灶的打火石坏了大概维修费用(燃气灶打火针瓷碎了怎么修理)

更新时间:2022-03-08 20:54:45

二宝还没出生时,我跟孩子爸爸就聊起了如何处理俩宝的关系,会不会更偏爱小的,而忽视大的。孩子爸爸很淡定地怼了我,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俩宝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可后来的事实严重“打脸”,小宝在爸爸怀里的时间远远超过了那个时候的大宝。用孩子爸爸的话解释就是“我觉得自己刚刚有当父亲的感觉。”

今年小宝上小班,大宝上大班,在同一个幼儿园而不同校区。小宝的幼儿园离家近,4点放学,大宝的远一些,4点10分放学。我每次先去接小宝,然后再去接大宝,路上需要20分钟。因此每次到大宝幼儿园都会晚到15分钟左右,大宝孤零零一人跟老师站在那等我。虽然我事先都跟大宝解释晚到的原因,也希望他能理解,但大宝每次见到我后都很不开心,要过好一会儿才跟我说话。

前几天也是一样,只是大宝显得更生气了。他背对着老师冷冷地说了一句“再见”,撅着嘴,手里使劲拧把着一张纸。我接过那张被他拧得皱巴巴的纸,打开一看,哎呦,妈呀!是大宝9月份的全勤宝宝奖状!

我兴奋地大叫到“果果,你又得奖状啦!好棒!不过,你怎么能拧奖状呢?这可就一张,很珍贵的!”我心疼这张来之不易的奖状,心里既为大宝开心又有点怪他太冲动。

回家的路上,大宝都不理我,尽管我试了很多次跟他共情,解释,拥抱。过了很久,大宝才跟我说话,“你说过会很快来接我的,我等了很久,妈妈还不来,所以我一生气就把奖状给撕烂了。”

“奖状是老师对你的鼓励,是一种荣誉,很珍贵的。你撕烂了,不心疼吗?”我还在试图抚平这张皱巴巴的奖状。

“不心疼,撕烂了就给你当引火纸。”大宝平淡地说。

我差一点没笑出来!(科普一下:我家的煤气灶打火石坏了,一直没有修理,平时都用引火纸点燃。)

笑过之后,大宝看似好笑的决定却深深地扎了我的心。难道他真得一点都不在乎这张奖状带给他的荣誉吗?还是我对他的伤害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这张“纸”对他的意义?

想起大宝第一次得奖状时,他高高举着给我看,脸上洋溢出的满足和骄傲,连走路都自带旋律节奏。可如今……

在此之前,我自认为先接小宝再接大宝的做法并无不妥。小宝刚入园,还有焦虑情绪,如果我晚一点接他会让他更焦虑,甚至大哭。大宝已经适应了两年幼儿园,晚到一会儿他心里肯定会有些难过,但相信他慢慢会理解的,习惯就好了。谁让他是老大呢?

大宝的这一次情绪大“爆发”,让我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偏见:这不是“理解”的问题,也不是慢慢“习惯”的问题,而是大宝感觉自己被忽视,妈妈爱弟弟多于爱自己,他没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问题。

简·尼尔森认为,孩子出生后有四种基本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对自己能力的感知,个人的力量和自主及社会和人生技能。而归属感和价值感是排在第一位的。

“那些不相信自己有归属的孩子会变得很沮丧,而沮丧的孩子常常会做出不良行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都是一种“密码”,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他们感觉不到归属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爱。

大宝现在感觉自己被忽视了,失去了归属感,那以前我有没有让他也产生这种感觉呢?我在内心默默地问自己。

尽管我和孩子爸爸一致认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管教原则,生活中也尽量避免偏袒某个孩子,但细细想来,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公正”的处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公正,在某个时刻无形之间促使大宝形成了“爸爸妈妈爱弟弟甚于我”的想法,比如在处理俩宝打架的问题时。

这是最让我们抓狂的时刻,也是最能暴露“爱是否偏失”的时刻。简·尼尔森说,兄弟姐妹打架是他们不成熟的社会交往能力、寻找自己在家庭中位置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介入孩子之间事情的大人的反应的结果。父母要以平常心看待这种冲突,避免扮演“解救者”,“法官”或者“陪审员”。

“谁是凶手是你在读推理小说时应该惦记的问题,在养育3~6岁的孩子时不用惦念。”

反观自己在处理俩宝冲突中的做法,每次都充当着“法官”的角色,大部分时候是小宝的“解救者”,大宝的“行刑官”。几乎每次冲突都以小宝悲惨的哭声结尾。抱着对“弱者”的同情怜悯,对大宝身为“老大”理应谦让却时时事事“睚眦必报”的失望心态,我们心中的那杆公平秤早已倾斜。大部分结局都是大宝被训斥,安静地呆在原地默默抚平伤口。大宝那个时候心里是不是在想“爸爸妈妈更爱弟弟,不爱我。我在这个家里没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

简,尼尔森认为,父母应该远离打架的孩子并告诉他们什么时候不打架了自己再回来,然后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解决谁是谁非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父母处理不当而伤害孩子,从而影响亲子关系。

毕竟,父母不可能永远都能做到绝对公正,有时当我们认为“公正”的时候却让某个孩子产生了“爸爸妈妈偏爱弟弟/哥哥”的想法,孩子失去了归属感。一旦这种观念形成,认为自己被“忽视”的那个孩子就会寻求各种机会找回归属感和价值感,打架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爱是无法分割的,正如宫西达也的那本超有治愈功能的绘本所说“你们都是我的最爱”。而我们要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每一个孩子,即使是在他们被训斥或被惩罚的时候,让孩子时刻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感受到自己一直被爱着。

我以为我曾经做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但事实是我没有。庆幸,我现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在这个年龄段,大宝不应该因为他的“老大”身份而被“强迫”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希望“老大”能够做出表率的样子,谦虚礼让,照顾小的,理解父母,但实现这个目标不是靠父母“强加”给他这个意识,减少对他的关爱来达到的。孩子的成长是一步一步来的,而这种意识的培养也是循序渐进的。

脱去“老大”这个词身上所附加的意义。“老大”,他是我的第一个孩子。“老二”,他是我的第二个孩子。他们都是我最爱的孩子,仅此而已。

谨以此文送给那些在育儿路上跟我有同样困惑的宝妈!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