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燃气灶>

老板燃气灶锅架太矮(燃气灶锅架怎么一高一低)

老板燃气灶锅架太矮(燃气灶锅架怎么一高一低)

更新时间:2022-03-08 22:48:35

他是中国家电业的一个“另类”,低调却不平凡。既是一名持证的厨师,也是一位享誉业界的设计师,还是一位拥有江湖地位的工艺美术大师,当然更是一位知名家电企业的掌门人。

在当前的中国家电业,欧琳集团董事长徐剑光的名气,或许不如同城的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大;但是在中国的设计界、美术界,徐剑光无疑是知名的家电企业家。其现在或曾经出任过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以及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MBA特聘导师等社会职务;

作为厨师的他,当年曾一人操办家中弟弟妹妹的几十桌婚宴;作为设计师的他,当年不仅为正大青春宝等老品牌设计过商标、还为欧琳设计出几十款斩获红点奖和IF奖的水槽厨电等产品;作为工艺美术大师的他,将原本油污脏乱工厂变成当地工业旅游的知名景点;作为企业家的他,坚持高端定位和工匠精神凭借一款水槽将企业推向行业一哥后又进军厨电橱柜净水等领域;

面对当前中国家电产业正在进行的转型升级、面对很多家电厂商最为缺乏的工匠和匠心、面对正在引爆的一轮消费升级变革浪潮,徐剑光和他创立的欧琳集团在经过23年的发展和沉淀后又将如何应对,他又是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中国家电产业的机会?

(以下内容为徐剑光口述,小标题为家电圈后加)

产品是一棵大树的根:工匠精神取决于企业家

我认为一切竞争的核心还是产品力。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好的产品会自己跟用户交流。十年前在宁波二手房市场上,你经常可以看到报纸上登的广告"二手房转让家里用的是欧琳厨房"。当时,使用欧琳厨房等于是说家装标准很高的,相当于一个高品质生活的标志。

产品能真正挖掘消费者痛点、需求点,企业具备这样的产品才能顺着这条道持续前进。就像一棵树只有把根培育好了,上面才可能不断的生长、茂盛、开花结果。很多德国企业,他们有时候三代、四代、五代人都只专注于做一个产品,很严谨、很专注,有匠心。

最近这两年来,上至中央下至地方,以及媒体都在关注工匠精神。其关键和核心是自上而下的工匠精神,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讲的工艺匠人要有工匠精神,因为工匠和精神是两个层级,组合起来是一个体系,精神是自上而下的,工匠是有代价的和成本的。

比如说一个产品、一个环节如果增加一道工序,一连算起来就是上百万,增加两道工序就是好几百万,这个你要扛得住。那"精神"的决定或者拍板者是公司掌门人,要来持续推进这个工匠精神。

我在德国多年看到很多:比如说工人下班以后都会把工具擦洗得非常干净,好象明天就去参加展览一样,把工具摆放的非常整齐,工作岗位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擦干净。在中国工厂车间里能看到对工具这么认真擦洗的情况几乎看不到。这种发自于内心的敬畏,你没办法抗拒,他们是用心的,他对自己的工具好象是搞音乐的人对乐器的保护一样!或者是戴眼镜的人对眼镜一样的保护。

一次我们去德国参加一个展会,当时已经很晚了,会场还有一个老先生,头发都白了,穿着背带裤趴在地上,因为两块地板中间有一些小垃圾,他用小刮刀刮得非常干净,也非常认真,很自然的这样做。我们一行三个人同时停下脚步,拿小摄像机把这一段拍下来。如今18年过去了,我都没有忘记的。他们这种对待工作的用心和状态,一丝不苟。产品质量在这种精神支撑下才可以做出来。

这些年来在欧洲不管是好的汽车或者是奢侈品,企业会跟你讲这是纯手工打造的。但是我们的手工却不敢提,总感觉没有档次。这是不对的。工匠精神和工匠体系,不是一个岗位,不是一个生产,还包括服务、管理以及其他面都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心态能静得下来,能管得住自己,这样才可以真正在细节环节上超越别人,达到精品的要求。

冲出去才能看的明白:中国消费原来大有可为

当今世界一体化,人也要变得"冲明":冲出去看明白。冲就是冲出去的冲,明就是看了明白的明。我这个人就是这么到处冲,全世界到处跑、到处看,跟我不相关行业、展览会我也去,汽车展览、服装展览、奢侈品展览都去看,这里面一定有相通的东西。求新、创新、消费创新往往不在行业内,在跨界行业里的东西整过来可能就是我的创新。

比如说在全世界我买过很多鞋,我对其他国家的鞋都记不住,却对意大利米兰的一双鞋记忆深刻。当时我在意大利罗马买鞋,款式很好,但是我穿不进去,因为我的脚背比较高。到米兰后看到同一双鞋以后我也不敢试它,但是服务员说你可以试一下,我说这个我不能穿,他说你可以的,因我一试,正好。

我就问他为什么在罗马这双鞋穿不上,他说我们每个款式根据各个区域人群的不同所做的板型不一样。我说太厉害了,中国从来没有见到过。同一个品牌、同一个款式、同一个尺码的鞋子,脚背高低不一样、脚的宽度也不一样。做得那么细。这就是消费升级,这就是供给侧改革。

他告我这里的鞋,你在罗马是买不到的,因为罗马靠海边比较近,脚背比较低。米兰靠近阿尔卑斯山山脉比较近,他的脚背相对比较高。鞋就是这样区分。到德国慕尼黑,那边的人脚比较宽、脚背也高,因为德国人人高马大,所以尺度要大。一双鞋三个地方同一个号码但是尺寸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当前中国消费升级的空间还很大,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有找到用户需求。原来我们一直是粗放型追求规模化扩张,对用户大数据的采集和细分市场的需求抓得不深。

消费升级的核心,就是你的产品到底卖给谁。比如说,欧琳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现在主要群体一定是新锐消费群,因为他们的规模大,结婚刚需摆在那里。同时他们还要小房子换大房子,改变频率快又多。那么这类用户群体关心什么?第一,产品安全性。二孩以后,大人相对管不住,因此孩子的安全隐患都要考虑到,放暑假了怎么样也要关心。就是产品安全性至少要考虑。

第二,产品个性化。用户在厨房洗菜的时候,最好希望水槽台子稍微高一点,因为这样洗起来腰不会酸。炒菜的时候最好这个煤气灶的灶台矮一点,否则灶台上放一个锅架加一个锅,人的手就要抬起来做菜,这样很累也危险。这些都是消费升级里面可以研究调整的,就是人体工程学里面的高度的匹配性。当然,还有四川和黑龙江的人均身高不一样,这都要细分。

我在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读了两年半的厨师夜校,是正规国家厨师考级的。这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我连一碗汤都不会弄,但是给老妈投资了一家酒店,一次偶然机会厨师都下班了,来了一帮客人,我就想一个大男人怎么会连一个菜都不会烧呢?农村家庭妇女菜都烧得很好,我觉得这不对,吃是每天要吃的,烧饭都不会这不行,所以我想得学。后来读了两年半,从理论、刀功、整体全套学,弟弟妹妹结婚的时候他们十几桌酒席的菜都是我自己烧。

后来我做服装、搞设计,再转到做厨具,做一行懂一行才能爱一行。大家都有经验,如果会开车的人,就知道SUV、两厢、三厢是怎样的体验,宝马、奔驰的车子好在哪里。厨房也是一样,如果会做菜或者学过,就会喜欢厨房,就会知道怎样的厨具产品才适合用户的。如果你不了解,就不会去关心更不会了解。

二宝经济内有乾坤:让年轻人去应付年轻人

当前"二宝经济"出来以后,这些年轻人可能跟我们那一代最不一样的是什么,他们既是很时尚,受教育程度很高,但是又承担两个孩子的教育培养,这些年轻的父母都在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和趋势。因为现在互联网带来了生活的便捷性,可以下载很多软件,网上会推送,这个菜怎么做,那个东西怎么烤,吃了对身体有什么好,又方便了很多。所以这种培养、培育以后,人有一种不断的自我成长感、成就感。我今天会做这个菜了,明天会烤蛋挞了,后天卡布奇诺会煮了,他会有另外一种对自己的成就感。我们也发现了小年轻群体的一种需求。产品研发最后要关心的就是消费原点在哪里。

接下来,不是说去简单研发制造一款产品,而是这个产品推出之后会带来或者掀起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真正让年轻人感受到这种变化。所以,接下来一定要用相同年龄的人来设计相同年龄段的产品,让年轻人应付年轻人,他们最知道同龄人的身心和喜好。

举一个例子,我在意大利威尼斯,那边买小水晶,小戒指、小项链。我跟一个老板闲聊的时候,我说你这个东西怎么设计这么好看、很漂亮,很有时尚感。他说我的设计全部是跟学生合作的,全部二十岁,超过二十岁我一个都不要。我说你有很多设计师?他说没有,我一个设计师都没有,确实是学生,永远是二十岁的学生,产品永远卖给二十岁这个上下年龄段的人,超过二十岁就不要了。他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实际上这些年来,我们的企业在不经意中已经发展20多年,甚至30年了。很多企业家也一不小心从30多岁走到50多岁了,不是消费市场年轻化,是我们开始年龄大了,因此我们要关注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要有一套系统来推进。

比如说,年轻人里面也是分群体的,比如中层的或者是中偏上的,还要再把他细分出来,他的接受度是怎么样。你不能说做出来的东西很好看,叫好不叫座,那也很麻烦。对这些数据采集和调研,与市场的沟通更明晰,对小市场的细分,和年轻群体与自己品牌定位里面的相应关系,要开发中要更多的接近与这样的解决方案,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需求。

====

家电圈(cheaa007):中国家电覆盖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