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热水器>

美的热水器60升热水量为什么少(美的热水器60升热水量为什么小)

美的热水器60升热水量为什么少(美的热水器60升热水量为什么小)

更新时间:2022-01-21 05:57:27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日本文豪夏目漱石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英文时,有次让学生做英文短文翻译,其中一处情境是,一对青年男女在月下散步,男人情不自禁说了句“I love you”。学生将之直译为“我爱你”。夏目漱石表示,日本人不这么说话,他翻译成“今夜は月が绮丽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

这则小逸闻经过网络的传播,在中文世界流传甚广,被视为日语含蓄美的典型案例。

日语具有委婉含蓄之美,这大概没有错。但由此而出现了一种奇怪的论调:日语含蓄,中文直白。言外之意是,日语比中文更具美感。去年武汉疫情期间,因“风月同天”和“武汉加油”两句话引发的争论,算是这种论调的一个最近的表现。若说表达情意之含蓄,中文世界俯拾即是。

文化水平不高的吴越王钱镠想极了夫人,信上却偏偏写“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归有光《项脊轩志》写亡妻,无一思字,然其情潜流暗涌,不下于汪洋恣肆,全在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近人朱自清文章《背影》也是如此,“买橘子”已经成为网络名梗。

可以说,在中文的作用下,中国人的含蓄是深入骨髓的。中国父母表达对子女的关爱,从来都是多吃点、多穿点,这是诸如《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千年浸润的结果。老百姓不懂什么修辞,也甚少思考审美的问题,他们以朴素之口说朴素之言,美则在其中矣,日用而不知。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其美其妙,不止于含蓄。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他认为汉字别具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用汉字写文章,“写山曰崚嶒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晃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看见这些汉字,就仿佛看见山之形、水之声、草木鱼虫之意。

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一个字就念一个音节,加之独特的音调系统,这使得汉语读起来抑扬顿挫,天然地充满节奏和韵律。因为声韵母数量有限,汉语存在着大量同音词,所以从一开始,彻底的记音文字就不是汉语的选择。

我们的先民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历经千年,依然生生不息。独一无二的汉字,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诗词,独一无二的书法,以及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

得承认,汉字确实不利于记录语音和文字识读。然而这种不利,从另一方面成就了汉字独特的优越性:数千年来,汉语语音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们今天已然无法知晓古代先民的说话声音,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汉字去亲近和辨认古人的思想。

汉语言文字,从来不是简单工具。它是中国人的精神和思维的载体,是勾连古今历史文化记忆的血脉,更是中华文明得以绵延不绝的一大根柢。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贾村的何尊铭文,上有“宅兹中或(国)”。

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碰撞中,中国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疼痛。痛定思痛下寻求变革,遂有废除汉字或者说拉丁化改革的呼声和方案,连深赞“汉字三美”的鲁迅亦不能外。这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有关,无足怪也。

实践证明,这一方案行不通。

即使在朝韩日越等汉字文化圈国家,废除汉字的文字改革运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仅造成了国民的历史文化记忆发生了撕裂,而且也没能彻底废弃汉字的使用。在韩国,法律文书和姓氏依然需要借助汉字。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曾说,“韩国的各种历史古典文章和史料仍以中国汉字书写,如果无视中国汉字,将难以理解我们的古典文化和历史传统,有必要实行韩、汉两种文字同时并用。”近年来,韩国恢复汉字使用的呼声更是日益高涨。

2021年2月3日,韩国首尔,书法家在国立民俗博物馆写下汉字对联迎接立春到来。 人民视觉 资料图

日本在近代也出现了大量的文字改革方案,最终和、汉折中方案得以实施,其目的还是最终废除汉字。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日本人逐渐意识到汉字已经是日本社会难以抹去的记忆,并且逐渐发现了汉字在现代文明当中依然具有的优势和生命力,比如相比于假名更容易识别等,击穿了改革派所提出的“汉字难识难懂,假名简洁明了”的预设,并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反向改革:学校汉字教育强化,各种汉字文化的专门考试出现。日本社会的汉字热一直持续至今。

2020年12月14日,日本京都,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在京都市东山区的清水寺公布了日本2020年的年度汉字“密”。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文字拉丁化的思潮在中国业已成为明日黄花,然而一些新的情况仍引起大众和专家的讨论,诸如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是好是坏,电子化书写载体导致提笔忘字是否应被视为一种“汉字危机”,等等。

鉴于此,我们推出“最美汉语”系列专题。必须说明的是,世界各文明语言文字皆有其独到之处,我们当然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法国人当然也可以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各美其美,无关比较。

同时,我们也绝不是以此而反对吸收借鉴他国的优秀语言文字。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该专题唤起国人心底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好记忆和原初脉动,尤其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汉语汉字的学习中,加深对本国文化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是为引。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