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热水器>

速热热水器不热是什么原因(速热热水器不制热的原因)

速热热水器不热是什么原因(速热热水器不制热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2-01-21 14:12:04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发自济南

1月4日至8日,2021中国济南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在济南举办,其中的主题论坛“跨代影人对话:当下的力量”线下分享中,“第四代”导演陆小雅、“第五代”导演夏钢、新生代青年导演殷若昕、曹金玲就各自导演作品的题材选择、自我表达和时代关切等进行了分享。

第四代导演陆小雅的代表作是《红衣少女》《法庭内外》《热恋》,80岁高龄的她至今仍旧活跃。《法庭内外》在1980年拍摄,故事讲了一个交通肇事事故,死了人,但这个案件很潦草地就结案了,其背后有诸多隐情,并最终牵扯出一个强奸杀人案。即便在今天来看,这部电影也非常有反思力度,其中饰演反派的陈佩斯当时虽然年轻但表演已经成熟,陆小雅分享:“陈佩斯是一个很用功的演员,他看了剧本之后给我和另一位导演写信,都是用毛笔来手写,谈他给剧本提的建议,谈他对角色的理解。”

论坛现场

本次济南吴天明青年电影高峰会的线下放映环节中,陆小雅的《热恋》也在大银幕上呈现。陆小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样一个热烈而神奇的年代一共拍了五部电影,均反映彼时的时代气象,其中文学改编的电影《热恋》塑造了市场化潮流中迁徙的一代、一群想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人如何随波逐流,又如何身不由己地做出选择,《热恋》中保存着那个时代独特的气息,一种脱离了简单的道德判断的自由、热烈。

时间转入到1990年代,电影中所关注的“潮流”也在嬗变,如热衷于描写“出国潮”的夏钢。

《大撒把》海报

在夏钢最著名的电影《大撒把》中,演员葛优和徐帆演绎了两个因为各自的配偶出国、被迫留下的人。影片创作的时期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第一波出国潮。谈起这个电影的创作,夏钢观察到,自己的亲戚、身边的朋友的家人都有出国,或者正在准备出国,而选择出国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他看到了因为出国前签证关系的复杂原因导致很多配偶、恋人被迫分离,《大撒把》用独具老百姓智慧的语言去讲述独特的时代。

而比起讲离开的人,夏钢也更关注留下的人的处境和心理,“留下来的人是一样的孤独,一样的感情缺失。他们的出国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在这个影片里选用了这样的角度用玩笑的口吻说了沉重的事情。”

《与往事干杯》海报

参与了本届电影峰会线下放映的《与往事干杯》也有一个出国潮的背景,但更是一个聚焦于少女心事的抒情的故事。这部改编自陈染小说的电影描写女主角从一个女孩儿到一个女人的成熟的过程,里面的很多东西是她主观的、如梦似幻的内容,女性的第一人称的叙事,各种感情的纠葛,让《与往事干杯》有着独特的沉郁的气质。

夏钢

夏钢也谈到自己的另外几部电影,“比如有一个片子叫《玻璃是透明》的,它写的上海大都市一些外地来上海打工的人,希望成为上海人,他们自己内部之间又有一些各种各样的争斗,各种各样的竞争,各种各样互相的关心、爱护和争夺,既比较残酷又有一些温馨。另外还有一部描写一个音乐家的生平,叫做《生命如歌》,写一个钢琴家,他的原型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范大雷教授父子,范大雷和范继森,范继森是范大雷的父亲,他是中国第一代的钢琴教授,写他们的故事,这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看。”

陆小雅

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的创作也常在故事文本、语言、镜头呈现上表现出很强的文学性,陆小雅谈及,这是因为在80年代,文学在当时是最活跃的,传达时代气息的走在最前锋的是绘画、音乐、戏剧、文学、电影,电影排在最后,努力捕捉到这些兄弟文化样式的种种前卫的思想。

导演们努力从文学家那里汲取基于真实体验的故事,陆小雅看到了当时还是小姑娘的铁凝写作的《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感觉到“它要表达的是我想了很多年的东西,在女孩安然身上有几代人的关于理想主义的烙印”,并由此拍摄了《红衣少女》。

王朔的小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也被夏钢改编为电影,这个故事开启了关于两性关系的非常极致的思考,夏钢分享道:“当时‘文革’刚结束,解放思想,那个时候很多年轻人的内心是很混乱的,他们的价值观完全被这么多年的动荡给粉碎了,大家心里充满了迷茫,王朔的这篇小说特别准确地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纯粹的讨论什么是爱的电影,男女主角对爱情的解释是不一样的,男孩儿说我们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我爱上了你但是你并不爱我,你又去爱了别人,我们俩分手了,多年以后我们在这里相遇了,你是孑然一身,晚景凄凉,感时伤怀,你哭了。女孩儿说不,故事是另外一种讲法,是我爱上你,你不爱我,你爱上了别人,于是我为你而死。他们两个人的爱情的理想是相悖的,所以最终是一个爱情悲剧。”

《再见,少年》海报

年轻导演这边,《再见,少年》是殷若昕自编自导的处女作,在中戏本科学戏剧文学,研究生学舞台剧的殷若昕认为自己的整个状态一直是很学院派的,“我很难接受跟着市场的感受去写一个电视剧,或者是排一个当时都市的戏剧。创作其实就是沉浸感”,不管是在写《再见,少年》还是《我的姐姐》,“自己必须把心掏出去跟着所有的人物走一走,才能去创作”。殷若昕说,自己在快到三十岁的时候内心里创作的冲动是非常强烈的,很想写一个自己成长中的故事,“所以一定要写下岗潮,要写跟我们父辈们的斗争”。

关于殷若昕的电影,影人、电影监制藤井树谈及,殷若昕从中国式的家庭中发现了姐弟关系的某种困境,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将电影中人物的命运,与当下人们的普遍情感很好地嫁接,用一种情感上的浓缩去折射更多人的情感,是电影《我的姐姐》做得到位的地方。

青年导演曹金玲是非科班的“野生”创作者,在拍摄《莫尔道嘎》之前,她做过十年的警察,本科所学的专业是经济。尽管如此,这些经历却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丰富她的生活经验。当意识到自己有想写作倾诉的欲望后,曹金玲进入中戏系统学习理论,再出国学习电影实践创作。电影《武汉日夜》则是用纪录片的类型记录了当下这场疫情改变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电影是时代的刻痕,每个时代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电波。当变化如风的时代来临,对“当下”深切体察都显得意义非凡。

关于最想表达的,陆小雅谈及“这个时代确实是有非常多的磨难,我可能想表达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宽容”;夏钢认为“我最关心人的内心到底是有些什么样的纠结,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和遗憾”;殷若昕最关注的是“我们到底是怎么沟通的,我们的沟通到底是不是有效的,并且是真的是拿自己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东西在沟通”。

在被问到如何书写时代的现实主义的故事,陆小雅认为,我们要去关心身边的人,夏钢导演回答“应该关注人们内心的痛苦”,殷若昕认为创作者需要打开自己的五感随时感受世界和人,曹金玲则化用毕希纳的台词,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深渊,需要创作者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深切地体验和表达”。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施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