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

洗衣机变成电冰箱是什么梗(洗衣机暗示什么意思)

洗衣机变成电冰箱是什么梗(洗衣机暗示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03-13 15:35:55

都被误导了,这句话仅对了一半,却被当成“营销圣经”

最近还是有很多人在鼓吹这句营销上的“神”理论

营销的本质不是赔本转吆喝,而是为了赚钱;

我想这句话是很多老板们或者企业高管们,最喜欢的一句话吧!

就像“圣经”一样,万能受用,无网不破。

就像:

“把梳子买给和尚”

“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产品的人”

“没有淡季市场,只有淡季思想”

这些销售圣语一样高度的一致。听起来很好道理,很受用,其实就是用来洗脑的工具。直击企业老板和企业高管们脆弱的小心思,同时又是那些营销和销售机构高转化的洗脑工具。

对了一半

营销的本质不是赔本转吆喝,为了赚钱——其实,这句话仅此对了一半,后半句是要赚钱,更要吆喝。(为了赚钱,而更好的吆喝)

营销的本质是为了赚钱,而更好的吆喝。而不是为了赚钱而去赚钱,

营销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销售,而并非是更好的赚钱。

张磊的投资神话:

张磊高瓴集团创始人

2008年,蓝月亮推出国内首款洗衣液,直到2009年,联合利华的奥妙洗衣液才姗姗来迟,而宝洁的汰渍、碧浪还要更晚,2010年才开始进入市场。

正是这两年的时间,让蓝月亮快速占据了洗衣液品类

08年正当蓝月亮结束连续亏损7年历史,转亏为营开始盈利的好时候,而高龄投资人张磊却在那时找到罗秋平,表示可以投资入股,助蓝月亮跻身日化巨头,但也提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条件:“蓝月亮必须继续亏损,账上的钱也都花出去!”

罗秋平懵住了,我努力奋斗了7年,好不容易要盈利了,你却逼着我亏损? 真是咄咄怪事!

原来,高瓴资本2008年期间调研了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发现在日化行业纷纷由联合���、宝洁等国际巨头所占绝,没有一个国民品牌,而恰巧中国消费升级正在蓬勃发展,而且未来潜力巨大,

看好中国的消费升级市场。蓝月亮当时正是高龄张磊所看好的日化行业最好的国产品牌,张磊也希望国产品牌能冲出外国品牌的包围,于是就找到了蓝月亮公司创始人罗秋平。与他分析了中国日化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人民从洗衣粉到洗衣液,必将是一个大流行消费趋势,鼓励他做洗衣液,趁机打败外国品牌。

并斥巨资2亿邀请当时正红的“跳水女皇”郭晶晶”做蓝月亮的代言人。当时的蓝月亮,一年营收不足4亿,不管从规模还是资金上,和联合利华,宝洁等日化巨头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巨头一年的广告费用也不超1亿。他却要花2亿天价请品牌代言。

事实证明在张磊建议的“战略性亏损”真是一招险棋,却又可以起死回生,非常值得!蓝月亮与郭晶晶签约之后不到3个月,其洗衣液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32.7%,跃居洗衣液第一品牌。在随后的7年中,营收也从4亿元翻了10倍。

有了张磊的投资加持 ,蓝月亮抢先一步完成了对宝洁和联合利华的压制,等两大巨头反应过来,蓝月亮洗衣液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蓝月亮集团的发展也迅速进入快车道,在港交所上市后市值高达880亿港元,当年张磊那笔4500万美元的投资,回报率超过了20倍!

从蓝月来这个案例上来看,当然张磊的投资和战略眼光固然重要,正像马云说的“不赚钱的企业,就是在耍流氓”但是,企业要赚钱,如何更好的赚钱,长期稳定的赚钱,就是营销必须要去和解决的问题。因此,营销的本质是让企业更好的,长期稳定的赚钱。

本质上是促销,而非营销:

“营销的本质不是赔本转吆喝,而是为了赚钱”这句话错就错在本质上是促销,而非营销。

营销的本质是获取客户心智认同,并建立品牌的预售机制;就是当用户要购买某一种商品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的品牌。正如,顾客要购买洗衣液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蓝月亮,而非汰渍、立白等其它品牌,这就是心智预售。而心智预售所反应的结果就是品牌对于客户购买决策权的竞争。

“营销的本质不是赔本转吆喝,而是为了赚钱”更像是促销,而非营销。

赚钱是目的,促销是手段,最终的考核结果就是ROI的最大利益化,为了这个利益最大化,你会更关注产品的最大特性使之尽快产生变现效应,却不会关注消费者的心智教育和引导,完成品牌的心智预售。或者你会利用促销手段快速扩展你的交易规模和交易量。但是,你的目的是赚钱这个有限的目标,而非顾客心智预售的管理。最终的结果是,短期的盈利,带来更大的竞争;甚至在你没有达到预期利润目标的时候,就品类中的大鳄所扼杀。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目前最火热的电商行业是否也是如此。

多年前,我们曾高喊放弃实体零售,拥抱淘宝天猫(当然如今的实体的确很难堪)

两年前,我们有开始高喊放弃淘宝天猫,拥抱拼多多

如今,我们有开始高喊放弃拼夕夕,拥抱抖音直播

你会认为,其根本是高昂的各平台获客成本,哪里的流量成本你就去哪里。结果就是各个平台都跑遍了,新生的平台还未诞生,而你却无处可去。流量竞争的本质就是不是成本,更不是谁能搞定最多,最便宜的流量谁就能获得最终胜利。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流量竞争本质是消费者购买决策权的缺失,说更直白一点就是品牌竞争力的问题。越能抗击高昂流量成本的品牌,越能获得最终的竞争胜利。即,品牌自带流量。

吆喝是一回事,而赚钱是另外一回事。营销就是吆喝,而赚钱是另外一回事。

你觉得国美电器,苏宁电器这些渠道品牌,他们卖的是是什么?

你一定会告诉我是电器,是空调,是洗衣机,冰箱等等,是的没有错,那么来思考一个问题。

那么针对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他们的盈利产品是什么?如果你还说是电器,那么就错了。

国美、苏宁营销都是针对电器产品,而企业真正盈利的是房地产。

国美、苏宁的营销是电器,而赚钱的是房地产。

这些案例比比皆是,肯德基、麦当劳营销的产品都是鸡腿汉堡,但是赚钱的是房地产。

这样的情况不单单发生在传统行业,在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

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春节红包大战中,其营销的本质是对对于用户移动支付使用习惯的品牌份额夺取战,而非盈利的抢夺战。这也就为什么滴滴、美团、京东等超级互联网大厂们,在多年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依然有那么的投资机构巨资投资的原因。因为在互联网行业中用户心智份额(品牌份额)才是这些资本们更看重的机制,这也就是为什么互联网巨头普遍估值比较高的原因。

所以,吆喝一回事,而赚钱是另外一回事。

营销真正的本质是吆喝与赚钱有机的结合:

吆喝是传播,赚钱是用户购买决策

吆喝是心智预售的培养和教育

用户购买决策是品牌差异化概念的心智位置的占位。

想要吆喝的有效首先是考虑品牌需要一个有效的差异化概念。心智资源是有限的,而且消费者对于已有的认知不愿意轻易发生改变;这也就是你看到的是你想看到的,我们每个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认知的小世界,这就是心智。而品牌定位必须遵循心智运行的规律,找到品牌能够在心智中展位的机会,才能有效的进入顾客心智。

而目前用户的心智已经被各大品牌所占据,

例如,治疗上火是牛黄解毒片的占位,而预防上火是王老吉的占位、

天然矿泉水是农夫山泉的占位、

智能手机是苹果的占位,

超级性价比手机是小米的占位等等,消费者心智已经被各大品牌占位。记住消费者不会轻易发生改变,想要抢占顾客心智,要求品牌必须找到消费者心智的空白位置,即品牌的差异化概念。才有机会获得占位的机会。

赚钱是用户购买决策的抢夺战,用户购买决策就是品牌完成了用户的心智预售。

吆喝就是将品牌的这个差异化概念植入用户心智,并完成品牌预售的过程。

正如,腾讯利用春晚春节红包,完成微信支付的心智预售。

蓝月蓝利用郭晶晶代言完成对于洗衣液品类的心智预售

农夫山泉有点甜完成了农夫山泉对于天然矿泉水的心智预售。

有了心智预售就有了心智份额,心智份额=品牌份额,

品牌份额自带光圈效应,自然带动流量,最终完成品牌自带流量,完成企业销售盈利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