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

洗衣机儿歌简谱(儿歌乐谱大全电子琴)

洗衣机儿歌简谱(儿歌乐谱大全电子琴)

更新时间:2022-03-06 09:57:11

弹琴杂记

秦元明

音乐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从婴儿时妈妈的催眠曲,到渐行长大的儿歌、励志歌、情歌 、伴隨我们一生的整个过程,音乐给人以愉悦、快乐和力量。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的参与形式有两种——唱歌和玩乐器。

唱歌是人们参与音乐的最主要形式。它的受众最广泛,小到牙牙学语的幼童,老到颤颤巍巍的耄耋老人,都能参加到唱歌的行列。文革时的“语录歌”那是全民皆唱,上世纪后期改革开放时的流行音乐席卷全国,现在流行的广场舞歌曲普及面甚广。说到唱歌的参与载体,KTV和全民K歌那是不得不说的,每个城市、甚至乡村都有许多KTV歌房,供人们展喉高歌。全民K歌是当下网络时代最流行的歌唱载体,参与者可达千万量级。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中国好声音”、青歌赛等更是响誉全国。歌曲的种类很多,民歌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优美豪放。美声唱法代表了西方的音乐热情,高昂激奋。通俗歌曲是当下最流行的歌曲,高低起伏跌宕,低时如说如述,高时声嘶力竭。当然在众多歌者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歌唱家、歌手,他们也成为了众多听众的崇拜偶像,也不乏一歌万金的亿万富翁。

参与音乐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乐器演奏。参与的人较歌者要少一些。缘由一是需要有乐器(口技除外),乐器的原因就排除了一部分人的参与。二是要有一定的演奏技巧。演奏技巧首先要有演奏的兴趣,没有兴趣坚持不下来。其次要有点音乐的天赋和乐感,这样练起来相对容易些。第三是要有恒心,不怕枯燥,反复练习,才熟能生巧,以勤补拙。这要有一个练习的过程。演奏技巧的要求也使很多人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

我的唱歌天赋极差,受遗传基因影响,嗓音低哑,再加上慢性咽炎,唱歌不但声音嘶哑,而且音域很窄,高音上不去,低音又下不来,很少能唱一首完整的歌。因此唱歌不是我不爱,是实在爱不了。

我接触乐器演奏是在上中学时,那时班上有几个同学玩起了乐器。当时在农村,条件艰苦,收入很低,家长根本没有闲钱为孩子们买乐器。我有个同学叫赵成银,他心灵手巧,就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做二胡。用胶合板做琴鼓,抓来野蛇剥皮做鼓面,偷剪生产队的马尾做琴弦。虽然所做的二胡样子很土,也很粗糙,但拉出来的曲子也很优美。每到中午午休时,几个要好的同学就聚在他家,匆忙吃完午饭就开始拉二胡。那时流行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选段就成了必奏曲目。听到他们的演奏也勾活了我要参与音乐演奏的念头。但自己没他那么手巧,做不来二胡,没办法就用自己攒的零钱到村供销社买了一支笛子,记得大概是花了一角八分钱,又到野地里寻来了芦苇,剥出了苇膜做笛膜,学起了吹笛子。记得当时学练的曲子无非是那时最流行的红歌,如《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沙家浜》的选段及毛主席语录歌等。经过一段时间练习,这些曲子也能吹下来了。吹笛子要用气,练习时间长了,腮帮子也累得发胀。玩了一段时间,兴趣就没有那么高了,但吹笛子的确是那个年代比较有趣的业余爱好了。中学毕业下乡后,干活之余的闲暇时间也吹吹笛子消磨时间。

1975年上大学后,隨着工作、结婚、带娃、上业大(学英语)等繁重的生活所累,就中断了吹笛子的爱好,与音乐断了联系。

与音乐的续缘来到了1988年,那年我参加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一个资助项目,去荷兰皇家气象局参加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业务进修项目,学习和引进他们开发的一个小型数值天气预报释用模式AMT——气团传输模式。学习结束回国时,按当时国家海关规定可以买一大一小两件免税家电,大件包括电视机、录像机、电冰箱等,小件有电子琴、洗衣机、吸尘器等,我就用那个小件指标买了一台电子琴。这台电子琴是雅马哈牌的儿童用49键电子琴,虽然琴键少了点,但功能较强,有12种伴奏,能仿21种乐器的音色。买了这台电子琴后,我的业余生活中就增加了弹琴的内容。由于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加之自己的音乐天赋较低,不会识谱,只能弹练些过去吹笛子时熟悉的那些曲子,再就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一些电视剧插曲和老电影的插曲,遇到复杂曲谱时就弃之不弹。加上工作繁忙,家务事连累使业余时间不多,弹熟的曲子也不过二三十首。不过,这也给我的生活中增加了许多快乐。

弹琴的新进步还是在退休后的近几年,休闲的时间多了,弹琴也就成了退休生活的一部分,用以消磨时间,快乐度余年。刚退休时,陪伴孙子、外出购物、伺弄小菜园、偶尔写点诗歌,事情挺多,用于弹琴的时间还不多,主要是温习以前熟悉的曲目,新曲练得不多。近几年,特别是新冠爆发后,受疫情影响,外出的时间大大减少,居家的时间大大增加,弹琴的时间自然也多了,就开始探索学习新曲目了。先从网上下载一些自己熟悉的曲谱,如《父亲》、《母亲》、《走进新时代》、《祝福祖国》等,对这些曲子反复弹练。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南湖公园游玩,碰上了一群老年人在进行大合唱,有伴奏,还有一个指挥的,参唱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足有一百多人,唱的歌曲都很优美。我看见他们每人手里都捧了一个歌本,看着歌本跟着指挥的节拍在尽情地放声歌唱。我就问了其中一位歌者他手中的歌本是从哪里买的,他就指了指一个背包的人,我就从那个卖歌本的人手里花25元钱买了两册歌本,每本大概有近百首曲谱,都是流行好听的歌曲。这两本歌本就成了我学新曲的好帮手。

我弹琴因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自悟自学,从专业角度看是很差的。首先是指法没有练习两个手弹练,而是单手弹奏,时间久了左手就不会弹奏了。其次是不会使用伴音,节拍的掌握全靠自己的感觉,节拍失准情况时有发生。第三是定调不准,只会用c和f调弹奏,对其他音调的歌曲只能选就近的邻调弹试,有时弹出的曲子与原曲有差异。尽管是这样,由于弹练的时间长了,对曲谱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了进步。起初,我只能弹自己熟悉的曲子,这样在音节的掌握上就容易些。对不熟悉的曲子只能放弃。对那些虽然听过的曲子但曲谱比较复杂,弹奏难度大的曲子也只能放弃。即便这样,弹熟一首曲子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的才行。随着弹练时间的积累,对曲谱的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乐感也在增强,弹曲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一首熟悉的曲子两三天就可以弹顺溜了,对一些曲谱相对简单的新歌也能弹下来了。这些收获对我的弹奏起到了鼓舞作用,弹琴的兴趣也更大了。

弹琴可以使人获得很多快乐。快乐的乐曲使人能进入幸福的想象,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烦恼。那些过去的老曲目也能把人带回过去的少年和青春时代,回顾人生的成长历程。把所弹的曲子录下来,闲睱时欣赏也是弹琴乐趣的一种享受。开始时,我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弹录,录存了十几首歌,在外出的公交车上,在医院里打点滴时,听自己弹录的曲子,打发那些无聊的时间。前年更换了手机,手机的内存有很大空间,我就用录像方式弹录歌曲,去年一年弹录的歌曲已经超过一百首。每天晚饭后的健步锻炼路上,就边走边播放自己弹录的曲子。这种欣赏的方式忘记了走步的疲累,忘记了冬夜的寒风刺骨,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真是件快乐的事。

音乐是人类快乐的催化剂,是人类健康的神丹妙药,愿我们每天都在音乐的营养滋润中享受生活,享受音乐,享受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