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

迎宾小区附近有修洗衣机的吗(玉兴路附近有修洗衣机的吗)

迎宾小区附近有修洗衣机的吗(玉兴路附近有修洗衣机的吗)

更新时间:2022-03-01 02:57:15

人们习惯把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院落、楼栋称为“三无小区”。

在城市管理中,“三无小区”一直都是社区工作的难点。可见物业管理关乎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与城市品位,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物业管理类型,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德州市中心城区共有147个“三无小区”。

这些小区现状如何?又是哪些原因造成了“三无”现状?是否有妥善解决“三无小区”问题的办法?5月30日至6月1日,记者连续走访中心城区多处“三无小区”,探寻其原因及解决办法。

探寻成因

地点:迎宾小区、金旭花园

住户少,物业公司不愿入驻

迎宾小区位于迎宾大街以东、建设街以南,迎宾市场以北。“我们小区十多年都没有物业了。”6月1日,三位居民正在迎宾小区门口聊天,其中一位阿姨告诉记者,迎宾小区建于1995年左右,她2000年搬进小区时就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小区。

据介绍,迎宾小区有6栋居民楼,每栋楼有约20户居民,“我们小区比较小,住户不多,一些物业公司可能不愿接手。”因为小区没有“管家”,小区事务多年来都是居民自己“打理”,比如集资铺修小区道路。“现在这条小区路面也变得坑坑洼洼,大伙还得再商量修路的事。”居民赵阿姨说,“可是小区内有不少租户,原住户已经搬走,想协商修路都不好办。”此外,小区集体供暖的事,也是居民最操心的问题,“现在这几栋楼都没有暖气,去年还在测量住宅面积,可最后也没结果。”

和迎宾小区一样,位于天衢路的金旭花园小区,也一直没有物业公司管理。据了解,金旭花园小区于2005年底交房,整个小区的占地面积不到6000平方米,只有50余户居民。因为小区住户不多,如果物业公司入驻,每月只能收不到两三千元的物业费,物业公司很难正常运行,所以没有物业公司愿意进驻。

地点:德城区保险宿舍

员工大多转卖房屋,单位不再管理

位于青年路的德城区保险宿舍里面,每个路灯间隔均在10米左右,有的路灯已经损坏,记者6月1日晚走在这条路上,整条路都黑漆漆的。“这里白天就难走,晚上就更别说了,要是不熟悉道路的人晚上走在这,很容易摔跟头。”居民甄先生介绍,小区道路到处都坑坑洼洼,已经很久没人修了。

记者在小区内看到,每栋楼前的垃圾桶里也堆满了垃圾,“我们也交钱,不过肯定是没有有物业的小区交的多,一年也就一两百块钱吧。”甄先生说,“钱少,工作人员干活就没有别的地方利索,垃圾清理就会慢一些。”

据了解,德城区保险宿舍以前是有物业管理的。“这个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听说以前住在这里的居民大部分都是某保险公司的员工,该单位后勤负责小区的物业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选择卖房、租房。“现在真正属于该保险公司员工的已经基本没有了,没有了公司的员工,单位也就‘撂挑子’不管了。”甄先生说,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重新找物业,但小区人员成分复杂,连业主委员会成立都困难重重,找物业也成了一大难题。

地点:农药厂宿舍、地毯厂宿舍

企业倒闭或改制 宿舍沦落成“三无”

农药厂宿舍在哪?不少人“大脑地图”中都没有此地坐标。驱车经行东风路德百家居广场附近,如果不仔细,很难发现在路边绿植深处,还“藏”有一处小区——农药厂宿舍。

农药厂宿舍是原德州农药厂职工宿舍,最后一批“房改房”时,农药厂把宿舍卖给了单位职工。“农药厂是2000年左右搬走的,已经改了名字。现在长河小学就是原德州农药厂的原址。”6月1日,原德州农药厂退休职工李明华(化名)向记者介绍曾经的厂区。

李明华在农药厂宿舍居住了20多年,现在已搬至萧何庄小区居住,她和老伴每天都要回宿舍一次,喂一喂养在宿舍的两条狗。李明华说:“我也不想搬,可这里实在没法住。”

据介绍,农药厂宿舍包括四栋楼房和十几排平房,现存最早的住房建于1985年左右,最晚的建于1999年,整个宿舍区内没有集体供暖。“宿舍前几年才通上燃气,住在这里的人还在喝井水,还有一部分住户家中没有厕所,而宿舍区内的公厕已经被拆。”李明华说,因为居住不方便,现在平房区内只有一两户人家居住着。

说起宿舍曾经的样子,李明华颇为自豪。“宿舍区那时候还有花园和果树,家里水电暖如果哪坏了,给厂办公室打个电话就会有人来修。”李明华说,农药厂曾经是德州屈指可数的几家国企之一,“可现在厂子搬走了,没有人再给我们操心了。”

与农药厂宿舍一路之隔是油厂宿舍和棉厂宿舍。由于工厂倒闭,供暖、供水、修路等问题成了宿舍居民最大的难题。棉厂宿舍一位住户告诉记者:“我们宿舍内没有厕所,宿舍区也没公厕,喝水只能靠买矿泉水,洗衣服用的水都是自己打的十几米深的水井里的。”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因为企业改制或倒闭破产而遗留下的职工宿舍,最终“沦落”成“三无小区”的还有地毯厂宿舍、面粉厂宿舍、外贸宿舍、烟厂宿舍、方向机厂宿舍等。

地点:邹李小区

年代久人员杂,一直没物业入驻

6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湖滨南大道的邹李小区,这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末建成的旧式小区,没有维修基金,也没有物业管理。

记者在邹李小区发现,进入该小区不需要任何检查,也没有门岗、保安等安全防范措施。

“这是‘三无小区’,没有物业,居民就凑钱雇人来收垃圾,否则根本就没法住。”在附近工作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小区没物业,也就没法监管,环境并不是太好。”

小区居民张大妈说,她在邹李小区已经住了五六年,刚搬来时,邹李小区就已经是“三无小区”了,很不安全。“居民家里经常被盗,很多小偷都是从窗户进去的,这不,现在小区里面三楼以下哪有不安防盗窗的。”

据新华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邹李小区属于老旧小区,由于没有维修基金,很久以前就没有了物业,居民也不是没有争取过物业,“现在申请物业管理很复杂,首先需要成立业主委员会,然后由业主委员会向房管局备案。”

“办事处曾多次与房管局沟通,但因为申请手续繁杂,小区没有维修基金,再加之邹李小区有很多租房子的,大都求便宜,人员成分很复杂,推选不出业主委员会,所以很多次‘求物业’计划就半途而废,不了了之了。”新华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介绍。

地点:长宏小区

管理费入不敷出,物业来一拨走一拨

6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天衢中路的长宏小区,该小区以前也有自己的物业,但几年前将物业“炒鱿鱼”之后,长宏小区一直处于“三无”状态。

在长宏小区记者看到,环境比较整洁,并没有垃圾堆积现象,道路也比较平坦。整个小区共有20000多平方米,200多户居民。

据了解,长宏小区刚建成的时候,是有物业的。“2008年,小区物业泰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想将物业费由之前的每平方米0.2元调整到0.25元。居民肯定不干啊,凭什么给我们涨钱啊,于是我们就把物业公司给‘炒’了。”小区居民戴先生介绍说。

后来,由当时的业主委员会主任李梅(化名)接手长宏小区的管理工作,“我记得当时李主任说物业费收不上来也没事,她家里有门市,可以先垫付。”戴先生回忆,她干了不到一年就坚持不住,自动退出了。

“我们也想过别的方法,比如联系其他的物业公司,但最后都因价钱原因,没有达成一致。”戴先生表示,长宏小区“三无”的最主要原因是小区小,住户少,物业觉得原有的价格不赚钱,想要通过提价来获得利润,“这与我们业主有根本性的冲突,谁都不想多交钱,如果多交钱,还不如自己管理。”

业委会“自治”

用心服务感动居民主动缴费

小区名称:丰华小区

形成时间:上世纪90年代因工作开展不顺物业不辞而别

管理经验:业委会“自治”

丰华小区于1999年建成,是一个有着16年历史的“老小区”。2009年,原丰华小区物业因工作开展不顺“不辞而别”,小区各项公共服务陷入瘫痪,此后小区也聘请了几次物业,但因遗留问题太多,都没坚持下去。

在丰华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不到两年的时间,5位业委会成员集体辞职。2011年,丰华社区居委会再次出面,重新组织选举,通过部分业主推荐,在小区内选出了5位热心居民组成业委会筹备组。

筹备组临危受命,临时担起了业委会的职能和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4年来,在筹备组的努力下,小区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筹备组的管理工作也赢得了业主的一致认可。当初的筹备组已被居民默认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王占元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王主任”。

王占元告诉记者,在刚接手小区工作时,没有物业资金。小区卫生环境一片狼藉,临近2012年春节,为给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自掏腰包雇人清理了小区的垃圾。

之后,王占元带领业委会成员对小区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先将满是杂草的小花园翻修重建,安上全新的健身器材,然后植树种花,绿化环境。最后还组织了小区秧歌队和老年健身队。因为良好的绿化环境和居住氛围,2012年,丰华小区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小区。

2013年,在业委会的组织下,丰华小区的门口建起了便民服务站。管理值班室、信息咨询服务站、警卫室、业主生活服务室、物业管理办公室、超市等一应俱全。便民服务站免费向业主打印复印材料、房屋租赁代办、物业信息咨询等服务;被居民称为“业主之家”的生活服务室里还安有公用的洗衣机、缝纫机和棋牌桌,每逢下午都有老人过来“杀上”两盘象棋。

“别的小区去年10月份就把今年全年物业费收了,我们小区今年5月份才开始收,而且只是半年的。”据王占元介绍,经业主委员会成员协商,采取先管理后收费的模式,让大家看到管理成果再交费。据了解,4年来,丰华小区一直坚持一平方米0.35元的收费标准。自今年5月1日起,物业费收取公告贴出仅一个月,小区418户居民就有290户业主主动缴纳了物业费,而且有6户缴了全年费用。

王占元表示,下一步业主委员计划逐步对小区路面进行翻修,对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尽快解决部分业主房顶漏水的问题,努力为业主营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单位撒手不管 楼道长工作室解难题

小区名称:铁路宿舍

管理经验:居委会成立楼道长工作室

南市社区的铁路宿舍被人们习惯地分为“上沿”和“下沿”,小区物业原本归沧州建筑段德州领工区管理,物业费、卫生费职工全免。但随着单位改革,财权上交后,公司无力再承担物业管理费,加之小区近60%的职工都已搬离,从而导致该小区成为无人管小区,垃圾成堆、私搭乱建现象成为一段时间小区居民头疼的事情。

2014年10月,南市社区成立了楼道长工作室,从各居民小区中选拔了24名楼道长,他们中有年近七旬的退休职工,也有热心社区工作的在职员工。对于自己所在的小区,楼道长们心中都有一本明细账:有多少户居民,哪些是常住居民,哪些是临时租客等等。

有居民说,楼道长类似过去的居民小组长,不算什么新鲜事。那么,楼道长工作室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社区党支部书记马长福说:“建立楼道长工作室,就是让楼道长的工作形成一种制度,最终实现居民自我管理。”据介绍,南市社区辖区大多数是老居民小区,老龄人口多、外来租住人员多,成为辖区“两多”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管理的难度。为此,社区尝试从楼道组织着手,建立楼道长工作室,经过培训指导,让楼道长开展一些工作,由此闯出一条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工作的好路子。

今年1月26日,南市社区与楼道长签订《南市社区楼道长岗位责任书》。社区管理模式需要创新和转变,如何更好地提供社区服务,楼道长的角色举足轻重。签订责任书活动提升了各楼道长的工作责任心,健全了社区组织网络,对社区各项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社区辖区的住宅楼上,每幢楼和每个楼道都对楼道长进行挂牌亮相,并标明他们的联系电话和监督电话。楼道长一时处理不了的问题,由他们向社区反映,使社区管理形成一个系统的基层网络。“由于社区充分发挥了楼道长的能动作用,社区不但很好地完成了上面布置的各项任务,而且很多问题也在楼幢间解决了。”马长福书记说。

棚户区改造房 居委会成45幢楼大管家

小区名称:芦家井小区、马家海子小区等45幢楼

形成时间:上世纪90年代棚户区改造

管理经验:居委会20多年干“物管”

社区居委会找来维修队疏通芦家井小区堵塞的下水道

6月1日下午,尉署社区居委会两名工作人员来到芦家井小区1号楼,她们是来收取上周六帮居民疏通下水道维修费的。刚刚走进小区,工作人员就先后遇到4名居民,彼此热情打招呼,得知工作人员的来意后,其中三人很痛快地缴纳了维修费。因为20多年来,都是居委会承担着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居民与她们不但很熟悉,且很信任。

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5月下旬,芦家井小区1号楼和马家海子小区的一幢楼的居民找到居委会,称楼下的下水道堵塞严重、污水外溢,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要求居委会帮忙解决。5月30日、31日,尉署社区居委会找来维修队帮居民解决了这一生活难题。但是,后期收费又成为工作人员的难题。

据尉署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宫玉香介绍,辖区内最大的两个“三无小区”芦家井小区和马家海子小区有35幢楼,辖区东南角还零散着大约10幢楼的“三无小区”。这些小区大部分是上世纪90年代城区棚户区改造形成的,没有物业管理;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居民比较杂,原属单位不再管理而成为“三无小区”。

“对于这些小区,我们社区居委会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依然很难聘请到物业公司进驻小区进行管理。”宫玉香说。

原来,像芦家井、马家海子、育新等上世纪90年代通过棚户区改造而成的小区,当时没有物业,小区的设计都是单幢楼成为一个单独的院,不可能形成一个封闭式的小区,物业管理尤其是门禁管理非常难。另外,长时间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居民也没有缴纳物业费的意识,这也是导致几个小区长期没有物业入驻的原因之一。

小区卫生、下水道疏通等居民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需要解决,怎么办?居委会承担起了“小区管家”的职责。渐渐的,居民对居委会有了认可度,而且也有了依赖性。经过多年的工作,居委会工作人员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办法,他们表示,只要真心为居民解决问题,得到居民的认可,解决“三无小区”一些零碎的生活难题不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