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油烟机>

油烟机换气功能好不好(抽油烟机的自动换气功能键的作用)

油烟机换气功能好不好(抽油烟机的自动换气功能键的作用)

更新时间:2022-03-11 23:20:15

二十万的高品质生活全屋家电方案 产品选择思路&使用体验

前言

新房从去年10月开工装修到了今年,已经大体完工了,预计今年还要持续搞定细节部分,家电方面计划在6.18入手大部分主要生活家电,下半年入住,然后观察一下发展趋势,年底补齐所有家电。

189大平层户型,秀个设计图。

目前成品效果基本类似,稍微改了点颜色,基于舒适度以及成本方面的考虑也改变、减少了一些配置,不过大体来说没有变化。

家里预计5人常住,我和老婆,一个3岁女孩,父母,也有二胎计划,所以家电方面的权重会有比较大的照顾老人、新生儿和低龄儿童的倾向,借着活动分享一下主要选择的思路以及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讨论指正。

列表如上,还没算上全屋智能,预计总价接近20万,很可能超过20万……主要分享产品选择思路,需求定位不同,作业不太好抄,给大家参考了。

有些像中央空调地暖二联供是装修前就需要定好的,有些是在此前的已经入手了觉得不错推荐给大家的电器,另一些是新增的电器购买需求,下文将做详细说明。

因为尚未入住,一些方案也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全屋智能是一定要做的,目前已经暂定语音助手是天猫精灵(不知道刚出的华为全屋智能香不香),支持智能控制的射灯灯带等最近已经买好了,不过场景设置等细节方案要等到实际入住才能优化的更好,等到完成度较高的时候会来分享一波。

下面就开始来聊聊这些家电的选择思路了。

大家电

大家电都是刚需了,入住前要配齐, 也是大手笔了,通常会占一半以上的预算。

中央空调地暖二联供系统 新风系统

这两套系统是装修之前就需要考虑的事情,没有后悔的余地,所以选择上我也非常细致深入,也找到了一套合理且性价比非常高的方案。

这看起来只是两个系统可以搞定的事情,但实际选择方面却极其复杂,暖通这方面对于普通选手来说确实很难,我前后历时4个月,看了多个品牌和暖通商,从工艺到设备细节,也自己学习了不少知识才敲定最后的方案。

最终选择的是日立尊睿,入住后再来分享一波体验吧。

洗衣机&干衣机

洗衣机和干衣机是个好伴侣,目前比较合适的选择是洗烘套装,热泵式干衣机的表现普遍不错,所以洗烘套装是首选。

因为有实际使用过洗烘套装,现在也基本告别了晾衣服了,所以我也把生活阳台的面积进一步压缩到了设备平台,只需要一个1.2m以上的空间即可搞定日常所有的洗衣晾晒需求了。

不过我遇到了比较纠结的问题,虽然在设计的时候确实是按照洗烘套装来设计的,但上面二联供系统的交换器只能安排在生活阳台位置了,交换器体积是比较大的,另一侧优势窗户和门,导致完全不能叠放了,只能并排平放。

平放的话我想做一个这样的洗衣机台,上面带搓洗功能,尺寸方面也遇到了纠结点,宽度太小,这样做对水槽有限制,而这种双联的洗衣机台的上的陶瓷部分尺寸也无法定制,只能买成品,放下洗烘套装倒是无压力,但我还想进一步优化空间,提升利用率,目前正在思考解决方案。

19年已经入手了这台菲瑞柯的干衣机,价格和性能确实还比较香,烘干是毫无压力的。

虽然后面了解到菲瑞柯、西屋、法乐这些都是同一厂家生产的贴牌货,但就目前使用两年多的体验来说并没有任何质量方面的问题,一直稳定工作,连一次错误都没报过。

干衣机功能其实很简单,一个转筒,一套冷凝装置,再加个温湿度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板套上个外壳就完事了,只要是热泵式的烘干原理都不会差到哪去,贴不贴牌不重要了,我追求的是实际性能,能完成干衣任务就行,况且2-3k的价位还要啥自行车,省下来的钱加在其他地方更香。

但根据我这两年的实际体验,洗烘套装的实际操作体验不是非常完美,因为每天洗衣之后需要人工挪进干衣机里,这是无法避免的人工操作,而我经常会忘记洗了衣服没有烘干这回事(早起洗衣,出门回家经常是晚饭或者半夜了……),导致衣服洗完还留在洗衣机里,然后第二天才发现已经变臭了的衣服……

目前最好的办法选择热泵式洗烘一体的,也是洗衣机和干衣机这个类别的最终形态。

看了一圈,热泵式洗烘一体基本……天价……

看了评测,比较好的是这款东芝的,其他的目前不建议入手,东芝这款东西虽好,但价格……超预算了……

普通选手还是等“贴牌”产品吧,国产抄作业能力很强,预计三年价格和性能就都差不多了,现在的新技术还是溢价较高,等价格降到6000以内可以考虑,所以现在入手个普通的洗烘一体机的等以后升级也无妨。

所以我考虑的是这款云米master洗烘一体机,熟悉的贴牌味,不过云米其实算是从代工逐渐变成自主研发了,产品力要比上面的菲瑞柯要更进一步了,国产带个智能 物联网现在是比较香的选择。

最近云米Master 2S也上线了,带中文彩屏,像我家有老人小孩的情况对这个也有一定的需求,图形+文字可能更好的看清功能,免得功能一大堆,但家人永远只会用一个的尴尬,带图文是不会选错的,另外还带紫外除菌的功能,忘记取出了也不至于细菌繁殖臭得把衣服都毁了,现在的购买倾向还是比较高的,毕竟便宜,功能也多。

冰箱

冰箱同样是上面的性价比思路,对这种以后可以方便地换代升级的产品我都倾向于性价比定位,看了很多冰箱,其实就自己体会来说,核心需求还不就是冷藏和冷冻,变温空间的需求并不高,有一两个就行了。

有句话:“贵的冰箱保鲜时间更长,但是买得起好冰箱的人又不需要吃存放很长时间的蔬菜水果。而穷人需要这种功能又买不起贵的冰箱……”

其中道理很明确,我的想法:买不起好冰箱大不了不囤货,两头都省钱了。

倒不是为了省钱而省钱,而是确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没有高端冰箱里面三四个变温空间外加制冰冷饮这样的需求。

去年给父母换的这台海信还是可以的,该有的功能都有,带变温空间和保湿除菌功能。

详细测试了温度控制水平和保鲜能力,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大厂的性价比级别的产品也是比较香的,品质售后表现要更好,比较推荐。

今年原材料普遍涨了不少(接近30%吧),现这波涨价也让我知道这款冰箱是没有多少“品牌附加值&科技附加值”在里面的,可能像扫地机器人一样都是产业链组装,材料成本占比较大。

看618价格如何,价格不太香的话把这台冰箱扛过去算了,以后父母也是会同住的,旧房子大概率空置或者出租了,收个二手够用了。

电视机

电视的优先级其实比较低,因为现在手机是核心设备了,电视机的定位更像是 “玩物”,日常家人其实很少开电视,我也不是很急着买,处于观察阶段。

根据我的分析,从性价比出发,去年较大的可入手的电视是75寸,而今年这个价位的电视机面板尺寸会普遍上升到85寸,但可能要到明年才是比较好的入手时机,价格还贵就再等一年……这里贴个艺术画什么的过两年也不是不行……

面板的选择方面我更倾向于OLED,今年其实也差点买了,不过还是忍住了,放完假果断把定制柜子预留的电视机尺寸改成了85寸(再大就没必要了,还有个120寸投影),电视机的选择上还是尺寸为王,这可以带来最直观的观影体验差别。

看今明两年的发展趋势了,OLED价格太高降价无望的话,要么再等一两年,也不排除考虑其他QLED/LCD之类的产品,入个便宜的LCD的85寸等换代也不错。

今年其实还有个比较值得关注的点,大概在6月份左右华为的鸿蒙系统会面世,届时可能又是新的景象,而华为主导的智慧屏确实是当下的趋势,电视将作为我们在家中接入互联网和控制各种物联网设备的核心入口而存在,华为的这个饼还是值得期待的。最近85寸智慧屏已经有消息了,价格我估计是1-2万之间,不是OLED或者量子点屏的配置可能也就一万出头的样子。

使用过荣耀智慧屏X1和华为智慧屏V65,体验方面还不错,如果选择的是华为/荣耀生态圈或者有部分的话,智慧屏也比较香,当然还要一些其他同生态圈的产品来撑起整个生态圈了,现阶段还差了点,我预计华为/荣耀生态圈这两年会基本完善(补全从居住到出行各方面的智能化华为大概率还会上电动车,华为其实也有这个实力)。

全屋智能高端就看华为了,米家、天猫精灵目前来说其实一般,生态链里选手参差不齐,生态链产品也难做到体验很好,感觉就像一堆乱七八糟的智能产品拼凑起来的全屋智能,体验其实比较差,需要很强的“极客”能力,选华为就赌个未来吧。

投影仪&家庭影院

投影仪方面,目前旧房里使用的是明基W1070 和索尼BDV-N9200W已经用了两个灯泡周期,超过1W2000小时了,随着家里小孩的长大,也怕她把电视机砸坏,所以电视机也收起来了,投影 家庭影院现在是客厅的主力设备了。

新房的家庭影院我直接自己画图埋线了,这次不追求无线了,毕竟不稳定还干扰大,7.1有线稳得多。

线路最后也不是走的顶面,和电工师傅一起讨论了一下,走底部过来线材耗费少很多。

柜子最后也没有按照图上的来做了,因为电视机的尺寸调大了,而且中间置物架也太过限制音响尺寸了,放在了两侧的柜子里了。平时隐藏在柜子里,使用时开门,左侧开门还行,但是右侧是过道,所以想了个巧妙的抽屉式的设计,使用的时候拉开就行了,这里留个悬念,等全部完工再来分享一波。

幕布的安装方式我是直接嵌入到吊顶了,需要在吊顶之前购买,只留了一条降幕布的缝,美观性好一些,缺点是只能拆吊顶维修了,不过电机的实际使用寿命普遍会超过15年,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投影仪暂定继续用明基的这款4K的,不过2000流明低了点。

也种草了这款,今年的新品还没出,等出了4K新品再做决定,大概率去闲鱼收一个,因为投影仪其实很多用户需求没这么高(没有设计好的体验会差很多),吃灰的居多。

前段时间看到优派4K 240Hz的游戏投影,新款4000流明的确实强,性价比高,618看看价格。

选择投影的话家庭影院是一定要配的,投影仪上的5W-10W的小音箱听起来毁一切。

投影的选择上其实也有些犹豫,虽然设计的是7.1系统,但当下的趋势是Sound Bar的形式,环绕音响比较占地方,家里有低龄孩子,影响了活动空间,所以目前的倾向是Sound Bar,等孩子大了再上7.1(有娃的苦恼……)

继续选的索尼品牌,影音方面索尼还是比较香的,看好的是这套HT-Z9F Z9R套装,带无线后环绕,可以模拟出7.1.2声道,这样在占用体积和外观上可以达到较好的平衡点,套装历史低价在5700左右,618蹲一下。

厨房电器

厨房电器也是占比比较大的部分。

其实我的厨房算是与餐厅一起的一个整体空间,西厨 中厨 岛台,算是功能性比较完整,预留了洗碗机、集成灶、净水器等位置,也留了中央净水的位置,为以后升级换代做好了准备。

蒸烤一体集成灶

选择上直接上了蒸烤一体集成灶,因为早在2013年装修的时候我选的就是集成灶,当时家里的老一辈就拍着桌子反对,这次也一样,不过我并没有改变的想法,他们只是被各种销售小妹一顿胡说带偏了,这方面还是要有自己的坚持……

只能说现在的分体式灶台油烟机太不思进取了,还找了不少黑点来黑集成灶,毕竟动了他们高利润的市场蛋糕,其中老板和方太作为传统分体式的代表,就坚决不做,对集成灶满口都是各种有的没的黑点。

其实集成灶我从13年开始用到现在都没任何问题,黑点倒是一个都没碰到,到今年其实我们都能看到集成灶的趋势,这两个品牌一个也背地里成立了做集成灶的子品牌,方太也开始做“集成烹饪中心”了。

总之,集成灶确实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性能和安全性方面不用纠结太多。

所以不要纠结什么,能上集成灶的都尽量上吧,标准橱柜预留90cm宽度的位置就行了,也要注意橱柜台面高度最高85cm,超高的没法装,这算是个缺点了。

集成灶看了一圈,锁定了蒸烤一体,空间利用最大化了,可以解放出其他橱柜空间。

去年双十二前看的德普这款还不错,模块化化设计、WiFi智能控制、17m³/min吸力、5.0KW火力等,当时确实是旗舰级的配置,价格也还合适。不过出的时间比较久了,2019年的产品,这种功能性产品我比较倾向于功能丰富的新款。

最近出了2021新款,价格有点高,功能更强大,等618了,我心里价位在一万出头,极限能接受一万二的,再高没必要了,没多什么有用的功能。

选德普这个品牌是因为他是此前是个给一些知名国际品牌代工的OEM工厂,蒸烤箱的技术质量用料差不到哪去,产品的功能配置都比较满意,我的感觉甚至会比初入这个领域的一些朗朗上口的国产大牌要好一些,毕竟有代工高端机器的实战经验,不过售后确实有些悬,因为没有广泛的线下售后网络,坏起来的概率是有的,这样的大件没有较好的售后修起来的体验是很糟糕的,但也是因为减少了这部分成本,价格也相应的低一些,取舍要自行斟酌了。

这期间我逛家具展会和商场的时候也在线下实体门店顺便也看了不少,新老选手入行得挺多,也发现了各家的不少亮点。

比如这种可拆卸灶头的设计,方便清理,也可以拆了之后把电饼铛之类的会产生油烟的厨电放在这里享受油烟机的排烟,避免油烟进入其他空间。

也有上部可热菜(不是新出的功能了),可以手势控制,探测到燃气泄漏自动开启风机排出的产品。

入局品牌很多,行业在爆发期,发展速度非常快,接下来可能一年半年或者几个月就出一堆新功能,也有充分的竞争,市场洗礼下这两年大概率会整体降价不少,现在水分还是比较多,稍后可以整理分享一波选购攻略了,记得关注。

对于集成灶我还有个想法,因为我是开放式的厨房,是可以通过智能联动开启抽油烟机来达到辅助新风的效果,抽油烟机的换气能力其实非常给力,比大多数新风要强很多,只不过噪音大且是负压式的,会把外界污染物从门窗缝里抽进来,但对于新装修室内的TVOC类气体也有很好的排出效果,平时室内意外产生的异味以及岛台餐厅位置的油烟也是可以同时开启新风和油烟机一起排,效率翻几倍,室内突发污染物飙升的情况下通过传感器全屋智能联动开启抽油烟机这种场景很犀利,算是开发出跨界功能了。

具体实现方式和效果我入住以后再来分享一波。

洗碗机

洗碗机现在都算是物美价廉的产品了,不管是入门级还是高端产品都可以很好的完成清洗工作,成熟期的产品,所以性价比优先。

因为要确定洗碗机位置橱柜的尺寸和满足橱柜的设计要求,所以我提前买好了,也是为了在家测试一下洗碗机的功能。外观是以设计师的角度从外观出发进行的选择,搭配纯白钢化玻璃面板的橱柜,预计效果是非常好的(橱柜还没装,装好再来补图)。

做工质量方面都不错,比较喜欢的是白色钢化玻璃面板,搭配木质把手在外观质感方面上升了一个档次。另外有自动开门款,我们选的考虑是家里有低龄孩子,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去开门,碗碟打碎之后的碎片可以说是致命的危险。

不过现在来说其实选择性价比得更高,洗碗机已经到了成熟期,各品牌厂家充分竞争,不考虑外厨房整体观的话我比较倾向于最近装的这台云米。

低至1999的价格该有的功能都有,比较香的是AI自动判断清洗时间、温度、清洗次数的功能,解决了使用时不知道该选啥程序的问题,无脑一键智能搞定,长辈用起来比较开心了,可以做到按需清洗省水省电。

燃气热水器

水路预埋了零冷水循环的管子,热水器的选择也是零冷水了。

家里一直用的林内,从20年前开始,工作稳定,没有遇到过任何问题,所以这次也准备入手的林内的这款16L零冷水热水器。

有单独的回水装置,常住5个人,3个卫生间,加上循环水基本够用了。

这算品牌认可了,父亲坚持要选林内,因为他也是20年前做过林内功课的,自来粉了(虽然现在各家燃气热水器都差不多)。

净水器

米家的1000G,体验还不错,准备再为新房购置一台或者两台。

位置安排在餐厅的西厨,兼顾茶水冲泡RO反渗透直接接水喝,不用跑到厨房里去了,厨房看情况可能再增加一台,或者便宜点的600G产品做饭用。

常年有2999的价格,价格也算稳定,没多少降价空间,米家的性价比还是不错的,随时买都可以。

管线机

净水器解决了直饮冷水的问题,而管线机则是用来满足日常各种温度的饮品冲泡需求。

由于净水器是1000G的,流量是需要和管线机匹配的,所以可以选择的并不太多,另外也因为是挂在墙面上的,所以也考虑了外观和尺寸问题。

最终选的这款COLMO,颜值不错,和我家黑白灰主色调的装修风格比较搭,体积非常小了满足需求,可以适配米家1000G的水量。

触屏带图对老人小孩来说使用更直观方便。

暂时没看到别的比较好的产品,囤个618的好价了。

清洁类家电

不像以前撮箕扫把加上人工搞定一切,对现在家庭来说,高效和自动化清洁类家电的需求更高了,现在也是普及率比较高的品类,除了地面清洁也开始注重空气的清洁度了,所以清洁类家电也算是销量和关注度都逐年上涨刚需产品。

我也在生活阳台上为各种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吸尘器等清洁用具安排了专门的充电和摆放位置,打造了一个清洁工具角。

扫地机器人

扫地机器人目前到了接近成熟期的阶段,我也评测过很多扫地机器人,目前来说大部分的扫地表现都十分稳定,搞定扫地这件事是毫无问题的,关键点出在拖地上,目前很多扫拖一体机器人的拖地水平一言难尽……

总的来说体验最好的还是iRobot的i7 自集尘扫地机器人与M6拖地机器人的组合,智能程度和洁净程度都我用过里面比较好的。

对iRobot的扫地机器人是了解得比较透彻了。

第一台入手的是Roomba970我本来准备测试下写个米家吊打一切的文章赚点吆喝,再7天无理由退回去的,后来深入评测了解后留下了,因为认识到iRobot的算法其实是另一种更高层面的逻辑,评测验证之后发现确实比较强,iRobot有与众不同的思考和设计思路,经过而是多年的打磨,在算法层面是非常强大的,可以说是远超当时的国产。

之后我也算是iRobot的粉丝了,因为比较懂iRobot,是从算法层面以及行为模式上的懂,评测体验也是十分的深入,后面的都是iRobot联系到我赠送的几款新机(机器消掉了序列号,没有保修,这种机器其实并不值钱,犯不着跪舔)。但被某粉不顾评测事实进行围攻的心情是很难受的,我文章的底层逻辑是恨国产不给力,而且大部分国内消费者还被营销带偏了,我只希望国产能向iRobot这类公司看齐,做出一样的优秀产品,从而更进一步为整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做贡献(比如高端到航天探月部分的技术支持)。

两三年后看到了希望,现在国产扫地机器人有了新的突破,该出自集尘出自集尘,该发展视觉导航的发展视觉导航,作为消费者我是比较期待这样的场面的:大众和厂商都觉悟了,都在向高端看齐,所以再等个三五年一定是超越了,对一定是。

目前国产扫地机器人的旗舰级配置基本都升级到了AI 3D避障,可以识别并避开地面的障碍物,不在会被地面上的数据线之类的杂物困住了,体验有了进一步提升。

米家的不错,不过没带自集尘,单就扫地表现来说非常不错了,不过拖地一看还是那个样……(做这些拖地体验极差地扫拖一体机器人的都是什么想法?)

最近评测过的清易还不错,带自集尘,且是为数不多的华为/荣耀生态链产品,低至2999的价格性价比还不错。

吸尘器

吸尘器也用过很多了,从最早的戴森V6到后面的一票国产,国产现在很给力了,可以说是从模仿戴森到了超越戴森的阶段(戴森你就吹吧),而且普遍表现都不错,甚至可以说是性能过剩了,所以选择上性价比高的就行了(供应链组装)。

选的是睿米NEX,颜色风格比较搭,也不占空间,各种配件比较齐全,搞定吸尘需求绰绰有余了。

还有睿米NEX2,吸力强一点,其他差不多,两款配件都可以通用,希望以后只升级吸力就行了,方便买耗材换配件。

洗地机

洗地机以前是个“高端货”,可以扫拖洗一起搞定非常给力,工业和商用领域见得比较多,我也“觊觎已久”,在最近一年逐渐变得火爆了,因为新款的价格变低了,从近万到达了3000左右,开始真正走进普通家庭了。

具体功能看动图

使用体验确实非常好,地面无论什么固体颗粒物垃圾、食物残渣、油垢、污渍甚至积水,统统刷起来吸到废水箱里,覆盖一次地面相当于扫一遍、拖一遍、擦一遍再紫外消毒一遍,水箱里可以加洗涤剂或者木地板养护精油增加清洁深度或者木地板养护,清洁也方便,产品完成度比较高了,没什么诟病,以后家庭的标配了。

产品在这,目前市面上也有非常多的同类产品,竞争激烈,目前价格也不算高,大部分家庭不用咬牙都可以接受,可以完全替代传统拖把了,省时省力。

空气净化器&空净化机器人

这两个其实算是高端需求了,不是常年有重度空气污染地区基本用不上,空气污染其实现在也很少了,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我装了新风、中央空调室内机也有净化模块,还要单独买净化器,因为这对新房来说是刚需,尤其是我家有老人小孩的情况,我不希望任何一位家庭成员因为空气品质问题生病(这种病……一有问题就是大事了,轻轻松松击垮一个家庭)。

其一是我无法保证装修材质的安全性,大部分可能存在TVOC超标(甲醛现在少了,但除了甲醛外还有一大堆未知的有害挥发性物质,零醛不代表100%安全),净化器可以说是安全保障;

其二是净化器和净化机器人可以搞定突发情况(在餐厅煮火锅、卫生间异味等)。

算是花钱买安心和舒适了,楼主坐标长沙,空气污染并不严重,也就入住前几年需要这样对待(同时考虑到前几年小区里邻居装修从外界飘进来),刚开始几年过了,后面就靠新风系统和中央空调来完成这些工作了(还有上面讲到的和智能油烟机联动,某些情况下需要处理外界进入室内的污染物)。

除甲醛的净化器,常年放在卧室儿童房了,选的甲醛净化能力比较强的,带甲醛分解能力,可以持续高效除甲醛,比国家标准高6.45倍,参数还不错,其次是静音方面的考虑,噪音参数是低档33dB,基本静音,可以找个角落摆放,开个自动模式全年不间断净化儿童房了。

总结

对于我这样的大户型,一家三代人同住情况,电器可以随随便便上了20W……当然也是消费需求升级下的结果,全房装修也从最初的50W全房提升到了70W的水平,因为一些东西自己不看还好,一看一对比就力求满意了,这里加一点那里升个级……

电器选择上的思考是力求满意为主,但实际产品的选择上还是横向观察了整个市场行业,不追新追大牌,减少溢价,专注功能性和性价比,毕竟是为了提供15-20年的最好居住体验来考虑的,在承受范围内尽可能选好的产品了。

最后再奉上这个表格,一些有纠结点的解决方案正在思考,预计618前会搞定大部分,未完成的也将在今年年末之前搞定。

好了就到这里了,活动临期交个作业,装修搅得心力憔悴……

也更期待大家的点评和吐槽来启发新思路,不要吝啬几个字,好方案是不断地讨论打磨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