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办公设备>复印机>

使用6年的复印机

使用6年的复印机

更新时间:2021-12-12 00:42:23

最近花50元捡了个有趣的小东西,一个产自1988年左右的手持复印机。看起来是过去为了方便随时复制文档之类的用途(比如在档案馆里快速复制资料)。我没查到这个东西的具体品牌或者厂家信息,不清楚原本是怎么的一种定位。不过拆还是要拆的,给大家看看前人做的奇特的东西。

这东西是这个模样,大约半斤多沉,体积不大(后面放的是A4纸)。

前面是扫描头和出纸的口,顶部有复印按钮和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在OFF状态的时候会锁住复印按钮无法按下。

这个东西结构非常简易,没有什么走纸机构,把扫描头放在要复制的文件上,用手压住复印纸,然后按下复印键。推动这个机器走就行了......这个算人工智能控制吧~

侧面是开盖键和对比度调整的旋钮。

另一边是充电插口

背面除了复印宽度的标尺什么也没有了

打开盖子。

这边是热敏打印头,热敏纸通过顶部的打印窗口(从窗口上滑过去)。

另一边是纸仓和打印纸的顶杆,把打印纸紧紧压在对面的热敏打印窗口上

拆掉热敏纸的顶杆

先拆开纸仓这边,内部是电池和扫描组件

内部的整体结构

已经漏液的镍镉电池,索性还没有造成严重损坏

日立产品,1987年生产

“Sealed".......(这电池30多年了也不容易)

侧面有一块小板子用来分配电源和信号连接

上盖的卡扣结构。内部的塑料都已经脆断了

背面藏着两颗螺丝,用来固定扫描组件。这标尺也被胶带粘坏了

整个扫描组件已经取出,就是这样子的。上面带有一个LED光源

扫描组件的背面

光源部分,是ROHM生产的LED灯条

CCD通过几个卡扣卡在扫描组件上

CCD的前面是一排柱状的微镜,用来聚焦光线

放大的微镜,可以透过这些镜头看到后面的电线,似乎分辨率还不错

光源和微镜的侧面

CCD传感器,由于不方便拆下来,看不到具体的型号

扫描板的背面。这里看起来只有CCD的驱动电路,估计主要是电平转换这类的东西。

扫描组件的拆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再看一下这个有趣的微镜组

重新装好扫描组件。

现在拆解这台复印机的上盖部分,主要的控制部件和热敏打印部分都装在这里面了。

这是一块铁板,可以整体从外壳上拿下来

铁板的背面,控制电路板。

对比度调节电位器,以及装在热敏头背面的一颗热敏电阻,应该是保护热敏头的,防止过热。

切纸刀

分离控制板和热敏头的排线,这个排线上的铜箔非常厚,凭经验应该有30-40um,很硬。

这么厚的铜箔,肯定是要通过比较大的电流了。热敏组件的耗电也是非常可观的。

控制电路板正面。

控制电路板背面。


拆到这里其实大部分结构都已经看完了,您可以发现这台机器是没有什么处理器或者存储器之类的东西。他基于非常简单的工作原理,不断的采样CCD传感器的信号,然后通过对比度调节以后直接传送到热敏打印头上,他的扫描和打印是几乎实时进行的。用户只需要推着复印机移动,并且把复印纸从机身里拉出来就行了。

热敏头的背面,陶瓷板上垫了一块铝和铁框接触,用来导热。

热敏头正面,打印窗口

放大照片,有非常多的加热电极,黑色的大概就是加热用的电阻材料了,加热电极和接地电极交叉分布。

拆开热敏头上面的金属盖,里面是热敏头的驱动IC

非常漂亮的电路,这些驱动IC直接邦定在陶瓷基板上,上面覆盖着软质的硅胶。

属于1988年的工艺

这个驱动IC大概就是一个串入并出的移位寄存器,然后加上了一堆功率开关管。

复印效果的简单尝试,第一次用复印纸有半边没有压好,没印上东西。
给机器通11.3V电源(9.6V电池组充满了差不多就是这个电压)。在复印的时候工作电流根据文件的对比度变化,大约在1-2A之间摆动,可见热敏头的功耗还是相当高的,用一两分钟就感觉热敏头上的金属罩已经变热了。

这种机器在成龙的电影里也出现过,1990年拍的《飞鹰计划》,好像还是同一个牌子?


谢谢观看!

文章内容为作者原创,不代表本论坛观点

关注数码之家网浏览更多精彩资讯、拆机图文DIY

技术交流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kreina

本文来源:数码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