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冬至的来历和古诗(冬至的习俗和冬至的诗句)

冬至的来历和古诗(冬至的习俗和冬至的诗句)

更新时间:2025-04-08 22:20:58

冬至的来历和古诗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季的重要节气之一。它在每年公历 12 月 21 日至 23 日之间,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关于冬至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冬至是古代中国人用来测量太阳运行周期的重要节点。在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因此,古代中国人认为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也是阴阳交替的关键点。

在古代,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吃饺子的习俗。据说,饺子的形状像耳朵,吃饺子可以防止耳朵被冻坏。

关于冬至的古诗也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首:

1.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而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