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的历代君主:
战国时期秦国的君主每一位都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君主,这也是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重要原因。
秦孝公
秦孝公,姓嬴,名渠梁,在位24年,他在期间,招揽人才,重用商鞅,变法图强,奖励耕种,军功授爵,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军事上,击败魏国夺回河西之地。之后,连续击败魏国彻底改变了之前魏国欺凌秦国的局面。
秦孝公是战国前期最有作为的君主,是继魏文侯、楚悼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变法支持者。也是他坚定不移的支持商鞅变法,可以说没有秦孝公就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后来一扫六合的大秦帝国。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姓嬴,名驷,在位26年。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位王,秦王的这个称号就是从秦惠文王开始的。他即位之初,先以雷霆手段铲除了商鞅和老士族的势力,巩固了军权。
在位期间重用樗里疾、张仪、司马错等贤臣名将,北扫义渠彻底解决了秦国背后的隐患、西平巴蜀秦国自此得到天下最重要的粮仓自此数不尽的粮食从巴蜀之地运来、东出函谷让秦国的边防固若金汤、南定商於开疆拓土。为秦国创下丰功伟绩、大大加快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秦武王
秦武王,姓嬴,名荡,在位4年。秦武王是个大力士,喜欢打架斗殴,结交大力士比拼力气,23岁时举鼎而死。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在秦国的历史上算是作为较少的一位君主。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姓嬴,名稷,在位56年,是秦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宣太后执政,穰侯魏冉当权,以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进一步拓展秦国的疆土。之后,任用范睢为相,夺取宣太后、魏冉权柄,施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发动长平之战,彻底摧毁赵国精锐。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
秦昭襄王在位时进一步增强了秦国国力,山东六国再也没有能力和秦国抗衡,秦国统一六国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秦孝文王,姓嬴,名柱。由于老爸在位56年之久,他即位时已经是个老头了,给老爸服丧一年后,即位三天就去世了。
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姓嬴,名异人,在位3年。秦庄襄王早年在赵国做人质,之后在吕不韦帮助下成为秦王。即位3年后病死。由于命太短没有给秦国做出什么贡献,唯一的举措是吕不韦消灭了东周残余势力。周王朝的势力被彻底的清除。
秦始皇
秦始皇,姓嬴,名政,在位36年。13岁即位,22岁开始亲政。之后便除掉嫪毐、吕不韦等权臣,重用李斯、王翦、蒙恬等人。从公元前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他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被称为“千古第一帝”。
秦国为战国时期一个诸侯国。历经周国的附庸国到诸侯国。为周附庸国到秦襄王被封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自秦襄公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秦厉共公、秦躁公、秦怀公、秦灵公、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
)。
秦诸侯国初建
传闻周孝公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分封在秦,作为周国的附庸。前770年秦襄公互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667年开始,秦在雍建都近300年。当时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诸侯国,因其所在的属地在今中国边缘地区,所以少有战事。
秦国的巩固与崛起
秦穆公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里并稳定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秦国国力因此与日俱增,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16年,秦惠王灭蜀国,使秦国正是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强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胜利的基础。237年秦王政继位。于公元前230年至221年,十年间灭六国,建立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