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生吴死赵的典故(泉州生吴死赵的典故)

生吴死赵的典故(泉州生吴死赵的典故)

更新时间:2025-07-07 18:13:18

生吴死赵的典故

这个典故背负着悲壮与无奈,700多年前,正值宋末,元军攻入泉州城,对城内的3000多个南宋宗室族人和士大夫,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

在国破家亡之时,住在泉州一带的赵宋皇族全部男丁几乎惨遭杀害,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幸免于难。

星塔村的吴氏开基祖赵仕道,也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7世裔孙,为了躲避杀身之祸,连夜从晋江青阳,逃往安海,投奔母亲的娘家。

躲过劫难的赵仕道,为感念外祖的救命之恩,临死前嘱咐子孙后代生前姓吴,死后恢复本姓,在墓碑和木主上改为赵姓。

       “生吴卒赵”是晋江市安海镇安东村委会星塔村的民俗,俗称“生吴死赵”。

       根据星塔村吴氏族谱的记载:他们先祖叫赵仕道,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7世裔孙,约700年前由晋江青阳卯浦迁居至安海星塔。相传,宋末元初泉州一些赵氏人为了躲避战祸,纷纷易姓。赵仕道的子孙也在那时跟外公家,改姓吴。

       另据《晋江文史资料选辑》所记:“仕道公随母吴氏往外祖永宁,而幸免于难。而从外祖之姓。故仕道公为感念外祖救命之恩,逝时嘱子孙后代生于吴,卒时木主归赵,以永远怀念两重关系。”

       村里有男子去世了,出殡队伍时最前面的大灯上写着“吴氏”,送殡队伍返回时,则是书写“赵氏”的大灯在前。而死者的墓碑上、“木主”牌位、族谱录入都恢复“赵”姓。活着的时候以“吴”为姓,死后恢复“赵”姓,这就是“生吴卒赵”。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