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cm,直径4~12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一、形态特征
茎长3—4m,基部略带木质,上部多分枝。根细长,先端膨大成不整齐的块状,质坚硬,表面红褐色至暗褐色。叶互生,具长柄;托叶鞘膜质,抱茎;叶片狭卵形或心形,长4—9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密聚,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倒卵形,大小不等,外面3片背部有翅;雄蕊8,较花被短,子房卵状三角形,柱头3裂。瘦果椭圆形,具三棱,黑色而光亮。
1.根 2.花枝 3.花 4.花纵剖示雄蕊着生 5.雌蕊 6.成熟果实 7.瘦果
二、生物学特性
何首乌野生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或路旁半荫蔽的土坎上。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潮湿气候。忌积水。
春季播种或扦插的何首乌,当年均能开花结实。3月中旬播种的何首乌4—6月其地上茎藤迅速生长时,地下根亦逐渐膨大形成块根;而同期扦插的何首乌,当年只在节上长出的根中,有1—5条较粗的根。到第二年3—6月才能逐渐膨大形成块根。同时其地上部分长势的优劣与地下块根的多少或大小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