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范爱农人物描写(范爱农原文片段)

范爱农人物描写(范爱农原文片段)

更新时间:2025-07-10 16:18:04

范爱农人物描写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坦率正直。有一颗爱国心,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于是经常借酒消愁。最后死于非命。

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

1、社会的黑暗(留学后无事可做)。

2、群众的麻木(回到家乡受到轻蔑,排斥、迫害)。

3、革命的不彻底,软弱(外貌虽变,内骨子却依旧)。

范爱农简介:范爱农(1883—1912),名肇基,字斯年,号爱农。清末革命团体光复会成员。浙江绍兴黄甫庄人。他诞生于一个破落的幕僚家庭,三岁丧父,5岁失母,与妹妹靠祖母抚养成人。范爱农在浙江绍兴府学堂求学期间,在徐锡麟的教诲下,范爱农思想进步,学习勤奋,成绩优良,是绍兴府学堂的高材生,也是徐副办的得意门生之一。1912年,落水遇难。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一书中专门写了一篇《范爱农》表达对他的同情。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范爱农作为一个知识青年,他其实也有是有一份爱国的心的,但就是在长期的压抑中,让他们没有办法说出口,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

鲁迅在文中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从初期的争锋相对,到两人有共同的话题。

是一个内心爱国,有进步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但因为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法表达内心的新青年。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