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简称“赣”,因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江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楚国曾设南昌邑。秦属九江郡。汉初,刘邦在江西地区设置豫章郡(郡治南昌县)。唐代宗时期,将江南道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西地区属江南西道。唐玄宗时期,又将江南西道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西地区属江南西道。元朝时期,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江西行省辖区包括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和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明朝时期,虽然保留了行省制度,但是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区基本等同于今天的江西省。清朝时期,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西省辖区等同于今天的江西省。
江西的名称来源于多个方面:
公元733年,唐玄宗设置了江南西道,并因其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名1。
古时江西被称为干越之地,与省内最大的河流赣江有关2。
有一种观点认为,“江西”一名起源于古时的官员伯州,他为了治理境内的水患,修建了大坝,汇集了九条江河的水流,此后这片地方便被称为“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