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我国的第四个农历传统节日。我国共有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这四大传统节日,属中秋确立的时间最晚,开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并延续至今。中秋一词约出现在西周时期,古人以农历的七、八、九这三个月为秋月或三秋,而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所以叫中秋。把中秋作为节日,源于对月亮的崇拜,中秋恰值黄河流域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银月光满,玉露初凉。魏晋时期,登楼林轩,酌酒赏月,逐渐成为习俗,到唐代初年,中秋才开始成为约定俗成的重要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第四个农历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最初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万(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