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这一条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关心体贴父母。我们 都晓得有时候父母年纪大了,他所需求的,他不方便自己出去买, 或者他不好意思开口,为人子女的这个时候应该要善察亲意。譬如 说看到母亲什么东西比较缺乏,我们应该要主动的为她补充。母亲 喜欢吃的,我们也应该要尽到孝心,经常满足她的愿望,希望她能 吃到她想要吃的。尤其是年纪大的人,可能胃口差一点,如果我们 I可以经常关心体贴他,双亲也一定会非常高兴。如果我们能用这样 的方式来告诉自己的子女,将来他们长大,我们年纪大的时候,这些小孩也会记住当时母亲(父母)是怎样来孝敬爷爷、奶奶的。
所以“亲所好,力为具”,这个“好”就是喜好,他们的嗜好。“力”就是要尽心尽力,“具”就是要为他准备。所以母亲或者父亲或者长辈,他们有任何的需求,为人子女的应该要尽心尽力为他去准备。如果你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学生,父母最喜欢的 无非是你的功课要很好,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努力去做,应该学的, 要努力去学习。我想父母在你幼小的时候,一定最希望你能在功课 上好好地努力,这个时候你也应该要尽心尽力在你的课业上努力, 让父母得到欢喜。
“亲所恶,谨为去”。这个“恶”就是不喜欢、讨厌的、厌弃的。“谨”也是要用恭敬之心,很谨慎的为父母去排遣,或者排除,为他去除掉。譬如说父母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把它去除。父母见到我们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习惯,为人子女也应该赶快把它改正过来,让父母能得到欢心。
这个“恶”还有其他的解释,譬如说父母不想见到的人,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要帮他支开。所以这个好跟恶,完完全全要看子 女平常与父母相处的时候,我们要仔细的去观察父母心里所想要 的。如果你能体贴父母,他一定能得到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