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反应定律认为你的生活中将发生一些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事情,当你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是由于因果关系、而是由于某种意义而联系在一起时,便出现了上述的连锁反应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事件之间没有直接的或者显而易见的联系,它们唯一的共同点是都与你的目标之一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
“连锁反应理论(chain reaction theory)”认为,可以用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S-R)公式的连锁反应系列来解释动作的学习与形成。动作技能被理解为动作的连锁反应:刺激引起反应,第一个动觉反馈调节着第二个动作,第二个动觉反馈又调节着第三个动作……这样,就产生了连续性动作。
内容与局限性
连锁反应理论继承了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即学习就是因练习而获得的一连串刺激反应联结的不断加强。在连锁反应理论看来,动作学习就是学习者外部动作行为在外部影响作用下的变化过程;动作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稳定、连贯而又准确的动作序列。但是,连锁反应理论却难以对这些问题做出解释:①人能够在100毫秒之内开始、进行和停止一个动作;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利用感觉反馈(通常视觉反馈约为190~260毫秒,本体感觉反馈约为120~125毫秒)来控制动作。例如,熟练的钢琴家不看键盘演奏,有些片断手指的动作每秒可达16次,这种快速动作之间的连接,感觉反馈是无法加以控制的。②大多数动作技能都具有新颖性。尽管你签过上千次的名,但每一次的签名动作都有独特性。花样滑冰运动员向后旋转三周半的动作练习过成千上万次,每一次也都不完全相同,而根据连锁反应理论,这类动作应是定型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