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植一生娶了两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门之后,其兄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崔氏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不久,崔氏之兄崔琰又因“辞色不逊”被处死。有人说,崔琰之死与其妹的死有关。曹植的后妻谢氏,曾被封为王妃,即史书中所称的“陈妃”,她是曹植后期生活的伴侣。据说,她一直活到晋代,享年80余岁。
《洛神赋》 据说,在曹丕兄弟争夺魏王世子位的斗争中,甄洛是倾向曹植即位——因为她已经爱上小叔子曹植啦。所以,甄洛之死,与她的婚外情爆光大有干系。曹植因为在权力与爱情方面都与大哥作对,后来还被逼着来了个“七步成诗”,万幸逃出生天之后,他为自己心爱的嫂嫂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纪念逝去的爱情。
洛神即宓妃,是中国先秦神话中,黄河之神河伯的配偶,司掌洛河的地方水神。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洛神赋》可以看作是汉代铺排大赋向六朝抒情小赋转化的桥梁,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 1、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在恍惚之际看到洛神伫立山崖。 2、第二段写洛神容仪服饰之美。 3、第三段写作者爱慕洛神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相互赠答,但担心遇合受阻。 4、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将来而未至的情状和举动。 5、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扈从之多,终以人神道殊,含恨离去。 6、第六段写洛神去后作者对顾望思慕不忍离去的深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