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为什么称韩愈是 文起八代之衰(韩愈为什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为什么称韩愈是 文起八代之衰(韩愈为什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更新时间:2025-11-15 23:41:09

为什么称韩愈是 文起八代之衰

“文体八代之衰”是苏轼对韩愈的评价。全句是这样说的“文体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可以说,苏轼对韩愈的评价相当高。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的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八个朝代,在这八个朝代中,盛行骈体文,就是写文章讲求对仗,辞藻华丽优美,但内容空洞的文体。骈体文在这几个朝代中发展到了顶峰,不但平时文人之间的作品,就连考试的文章以及朝廷的文件都用这种形式,当时的皇帝们对这种文体也大加推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种文体自然有他的优点,但发展到后来,为了语言优美而优美,使其流于形式。后来遭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反对。

韩愈年轻时就受到当时的大家梁肃的影响,反对骈体文。

但当时考试的文章就是要求写骈体文。韩愈后来四选于礼部,三选于吏部,考试非常的不顺利,都和他的主张有很大关系。

后来还是因为梁肃的原因,把他推荐给了当时的主考官陆贽,才得以考中进士。

考中进士之后的韩愈,曾经三次在国子监四门博士,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大学教授。在任四门博士期间,韩愈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主张“陈言务去”、“文从字顺”“文以载道”。

他的主张得到了韩愈,柳宗元等人的积极响应,古文运动在唐代开始兴起。

还与本人也写了很多文章,比如《师说》《马说》《进学解》等等,对后世影响非常大,也积极推动了古文运动。

正是他对古文的巨大贡献,获得了“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文章巨公”、“百代文宗”等称号。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为什么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呢?

一、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改变自魏晋以来形成,经六朝至初盛唐流行的浮华的骈俪文风,对后世影响巨大。

理论上,韩愈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意浅而繁,文匿而彩”的骈体文。韩愈主张写散文“宜师古圣贤人”、“文以明道”,学习古人之“道”,即内在精神品格和道德修养,他重视人格修养中感情的表达,所谓“不平则鸣”。韩愈主张学习古人的散文主要应该学习古人“词必己出”,反对骈文好用典故、多套话空话、陈词滥调等弊端,提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语言新颖极富创造力。韩愈大力提倡和呼吁文体改革,团结了一批撰写散体文的作家,使散体文创作形成了一股较大的文学潮流。为古文革新运动开创了新局面。

二、韩愈身体力行,创作大量富于创造性、文采斐然、个性鲜明的佳作,在实践上重新奠定了散体文的文学地位。

韩愈的《原道》《师说》《争臣论》等说理文结构严谨,行文气势磅礴;《送孟东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序》等议论性短文感情充沛、真挚动人;《马说》《说龙》《获麟解》等寓言杂感尖锐深刻、生动形象;《毛颖传》《张中丞传后叙》等记叙文生动传神。他的写作艺术技巧高超,首先,他的语言新颖,极富创造性;其次,他的句式设计长短整散交错,变化多端,极富设计感;再次,他的文章结构布局自然精美,变化多端。

总之,韩愈散文气势雄大、感情充沛,语言奇崛新颖,极富表现力,句式参差交错,结构开合变化,后人称之“猖狂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后人又有“韩潮苏海”之说,故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三、韩愈是中唐文坛领袖,他不仅自己提出理论,大量创作实践,还极力推奖提携文学上的同道。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