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第13课中有三首古诗,它们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以下是这三首古诗的诗意概括:
《登鹳雀楼》: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登上鹳雀楼后所看到的壮丽景色。通过描写楼高山远、江河宽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山间观赏瀑布时的景象和感受。通过描写瀑布的奔腾、声势浩大,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以古原草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离别时对草原的告别。通过描写草原的广袤、青翠和飘动的草丛,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深情厚意,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友情的珍惜。
这三首古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美和深邃。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