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处理他人的情绪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如何正确处理和表达个人情绪)

处理他人的情绪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如何正确处理和表达个人情绪)

更新时间:2025-01-12 08:44:40

处理他人的情绪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一:接受

注意到对方的情绪,接受带有这份情绪的他,并且这样告诉他。

例如:你看起来有点情绪,愿意与我谈谈吗?我看到你有点怒气,什么事让你生气啊?

接受就是:你这个样子我是接受的,我愿意跟你沟通的意思。

二、分享

永远先分享情绪感受,后分享事情的内容。

就算对方反复或坚持先说事情内容,你也需要巧妙的把话题先带去情绪感受的分享,情绪感受未曾处理,谈事情细节不会有效果,往往只会是对方的情绪更大。

1.先处理情绪。

首先应该做的是帮助对方去捕捉内心的情绪。一般人对情绪认识不多,他们不懂得用足够和适当的文字去描述情绪,因此让他们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会有些困难,辅导者可以提供一些字眼,帮助受导者,把内心的情绪感受转化成一些可以被下定义,有界限的情绪类别。例如:我敢说,那时你觉得尴尬,对吗?或者你感到被人拖累了,是吗?

如果受导者总是想说出事情的内容始末,谁对谁错的,辅导者可以用语言把他带回到正确的方向上,即先处理情绪。例如:原来是这些让你这样不开心,来,告诉我,你现在内心感觉怎样?或者,哦,怪不得你这样反应了,你心里现在觉得怎样?

帮助受导者描述他的情绪,并不是告诉他们那是应该有的感觉,而只是单纯的帮助他,正确认识他现在的内心感受,并且帮助他拓展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一个人越能精确地以言辞表达他的感受,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

2.后处理事情。

若受导者的情绪分享做的好受导者会表现出相对平静的状态,这时可以引导受导者说出事情的细节,以便知道该怎样开展进一步的引导。

三、肯定

辅导者应该对不适当的行为设立规范,即勾勒出一个明确的界限,在界限里面的是可以被理解或接受的辅导者,应该就这些而给予受导者肯定对于界限外面不能被接受或者没有效果的东西,在辅导者给予受导者肯定之后,会更容易引导受导者注意到和愿意针对这些东西而做出改变。

例一:你对小张拿走你的游戏机很生气,我明白那份感受,但你打他就不对了,你想现在他也想打你,这样你俩便不能做朋友了对吗?

例二:你感到妒忌是正常的,因为他比你先获得升职,但你用难听的字眼当中骂她,同事们包括上级都提到了,他们会更认为让她升职是对的,这样你以后岂不是只有更少的机会超越他了吗?

给予肯定是受到者,能够保留他们的尊严和自信,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接受或者有效果。

四、策划

询问受导者想得到些什么,然后与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当受到者认识到言行的一些问题时,他会想我有这样的情绪原来不是错误,但是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问题呢?这是辅导者就要引导他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他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他自己解决问题,辅导者可以引导受导者说。

事都有至少三个解决办法,让我们一起想想,如果重新来过,怎样做可能会更有效果?

面对他人的愤怒情绪,我们可以这样去处理:

第一步就是区分。分辨是不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对,如果不是,就可以进行第二个环节。

第二步自问。问自己能不能离开这个愤怒的系统,如果不能就要情感隔离,也就是让愤怒经过你,却不停留,因为对方的愤怒跟你没关系。

第三步原谅,我们对他人的愤怒有回应,往往是因为激起了我们内心的“弱小”,内在的匮乏感和无能感跳出来作妖,小时候我们能力有限,一切都靠父母,如果这时父母没有满足我们,这种感觉就会深深的种在我们潜意识里。这时我们就要告诉自己,我已经长大了,我可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第四步抱持,这一步相对有些难度,就是愿意做他人坏情绪的容器,愿意接纳和理解他人。当然了,这并不是你的义务,但可以体现你的情商。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