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精疲力竭、精疲力尽、没精打采等。
“力”,读音为lì,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力”的基本含义为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如力气、力量;引申含义为一切事物的效能,如视力、生产力。
在日常使用中,“力”还表示用极大的力量,如尽力、力挫。
有气无力的近义词有精疲力竭、精疲力尽、没精打采等。
有气无力
【解释】: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译文】:正不知船舱中另外有个替代吃饭的,还饿得有气没力气哩。
扩展资料:
1、精疲力竭
【解释】: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出自】: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译文】:筋疲力尽不到肚子,还建议政府税收催促。
2、精疲力尽
【解释】: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出自】: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巽》:“蹇驴不材,骏骥失时,筋劳力尽,罢于沙丘。”
【译文】:蹇驴不材,骏骥失去时,筋劳力尽,停止在沙丘。
3、没精打采
【解释】:采:精神。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自】:清·曹雪琴《红楼梦》第八十七回:“贾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的归至怡红院中。”
【译文】:贾宝玉满肚子怀疑团,精神不振的归到怡红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