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衔接对孩子的学习发展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好的建议:
1.定期与孩子的老师通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2. 确定孩子的优势和能力,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支持。
3. 对孩子的成就和努力给予肯定和奖励。
4. 给孩子提供有趣的学习机会,如博物馆、艺术画廊等。
5.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以提高其语言和思维能力。
6. 与孩子保持开放和积极的沟通,让他们感到受到尊重和关注。
7. 考虑参加社区和学校的活动,以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8. 建立稳定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帮助孩子获得安全、支持和稳定的感觉。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相对独立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学段,幼小衔接能否实现平稳过渡,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及今后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但现实是,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不全面,幼儿园和小学很少交流、彼此不太了解,使得幼小衔接中存在着以下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家长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1.将幼小衔接简单理解为知识的衔接。
在很多家长眼中,“幼小衔接”就是知识的承接与过渡,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认为这样就能比别的孩子起步早了。这种小学化的做法让孩子过早学习过难的抽象知识,会导致孩子感觉学习吃力、枯燥而过早地厌学、怕学。其实,幼小衔接不等于知识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心理的衔接。
2.家长自身焦虑,过度给孩子施压。
有的家长盲目焦虑,担心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在小学新生活未开始时,就向孩子灌输学习的艰难、学校生活的呆板、教师的严厉等负面因素,让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的同时也跟着紧张和焦虑。
(二)幼小教育衔接跨越大
1.幼儿园和小学的培养要求不同,跨度大。
目前的幼儿教育多在宽松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乐结合,没有家庭作业,不用考试。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要系统地、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与幼儿园相比知识性较强。因此,很多初入小学的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
2.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目标要求定位过高。孩子进入小学后,老师和家长对孩子寄予很高期望,希望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出色。但孩子的表现却总存在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问题,这时,老师和家长就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贴标签,让孩子学习自信备受打击。
基于以上问题,要想实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自然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双方都应采取有效措施,体现幼儿教育与小学低段教育的“双向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