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体现了法家学派的思想,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出身于卫国公族,有学者以此推测他是卫国国都帝丘之人,但该地对应的现今地名仍存争议,主要有安阳市内黄县和濮阳市濮阳县 两类说法。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据说他后来投奔秦国时就携带李悝所撰的《法经》 ,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商鞅变法,主要体现了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严刑峻法,抑商兴农,鼓励耕战,通过商鞅变法,秦国迅速强大,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