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冰箱>

海尔331和343哪个冰箱好(海尔冰箱332和346哪种好)

海尔331和343哪个冰箱好(海尔冰箱332和346哪种好)

更新时间:2022-03-06 23:43:51

9月27日晚,2021“益”起遇见美好——公益盛典晚会成功举办,“公益之申”年度榜单揭晓。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项目(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志愿服务项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火传递 照亮万家等分别荣膺2021年度“十佳公益机构”“十佳公益项目”“十佳校园公益”“十佳公益故事”。另有以校友企业复星集团为主要发起方的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荣膺2021年度“十佳公益机构”。

这次颁奖盛典由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广播电视台指导,上海公益新媒体中心、SMG融媒体中心、SMG东方广播中心、上海东方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在上视剧场举行。

★ 获奖名单 ★

年度“十佳公益机构”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是中国人自己设立的管理学界第一个奖励基金会,近年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管理学界最具影响力、最具公信力的基金会。

作为一个“奖励性”的基金会,希望打造中国管理学界的“诺贝尔奖”,目前已成为我国管理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奖项。

评奖之外,基金会还积极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公益活动。自2013年起,面向我国高等学府,面向青年师生,面向中西部地区举办了“校园公益”系列讲座活动,辐射师生5000余人。

联合我国管理学一级学会,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管理学学术盛会,加强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合作。“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项目已通过42集电视专题片、6部《改变世界》、14本研究丛书等形式对外发布,另有10多个优秀案例走进了高校课堂,收益人数达10亿多人。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开辟“中国企业家管理思想”专栏;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海尔生态雨林计划”等专项研究。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发,基金会资助了“新冠疫情防控防治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与方法”系列专著及案例研究。

在未来的公益发展事业中,基金会将继续助力中国特色管理学的探索和创新,为增强上海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做出新的重大的贡献!

年度“十佳公益项目”

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项目

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是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基金项目。由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和医学教育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灏珠院士及家人2007年捐赠设立。项目以支持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持续开展精准医疗扶贫和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为特色,坚持服务国家人才培养与医学扶贫事业。

自项目创立以来,陈灏珠院士和夫人韩慧华、女儿陈芸捐赠100万元设立复旦大学陈灏珠院士医学奖助学金,先后奖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优秀医科学生200余位;开展“生命之花”—— 沪滇沪赣医疗扶贫培训项目,为250位来自云南的内科医生,来自江西省47家基层医院的50名学员、18组手术团队完成培训;“生命之花”——心•肝宝贝公益救助计划,成功救助来自云南、西藏贫困家庭的46位先心病患儿和14位肝脏疾病患者;医艺承扬大讲堂,将艺术融入医学教育中,继承和弘扬医学人文的精神和美德,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项目在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2021年,陈灏珠院士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陈灏珠院士医学发展基金的发展和成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展望未来,基金将传承陈灏珠院士的“初心”,继续以培养医学人才和医疗救助为己任,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项目,服务医学事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我们也期待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我们基金的项目中来。

年度“十佳校园公益”

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志愿服务项目

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简称“博医团”)成立于1994年,成员由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优势科室的专家教授和博士生组建而成。成立27年以来,“博医团”秉承“真情暖心,造血连心,医德育心”的宗旨,以竭诚的奉献精神坚持为当地群众提供免费医疗帮扶,共募集博士生志愿者218人次,专家志愿者62人次,足迹遍布13省22个贫困县、32所医院,累计行程10余万公里,接诊贫困群众1万余名,志愿服务时长达数万小时,开展医疗培训近400余场,培训基层医护人员近千名,服务团成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

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实际行动践行复旦“团结、服务、牺牲”和上医“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精神,也因在健康扶贫中的重要贡献,获得“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上海高校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队”、“ 国务院扶贫办志愿者扶贫50佳案例”“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上海赛区金奖暨社区治理专项奖”等荣誉。

目前,博医团立足长三角地区开展日常化实践活动,先后多次前往上海市机关、高校、社区、小学等单位开展医疗志愿服务活动,为中老年、青少年人群提供了极具针对性的医疗服务,获得广泛赞誉。

年度“十佳公益故事”

心火传递,照亮万家

2017年春天,罗心平教授代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了一位名为汤慕伊的老先生给医院捐赠的100万整的公益善款,汤老是一名10多年前被罗心平教授团队救了一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原来十多年前,汤老先生因急性心肌梗死送入华山医院,罗教授团队奋力抢救,历时两周才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

汤老先生一直希望做一件对“健康中国”有益的事情,于是他决定将存款作为公益善款捐赠:“我把这一点存款捐给华山医院,不要回报,什么都不要。如果一定要说心里的希望,我想,能将这些钱给医院发展科研,开展科普,给更多的患者获益,就最好了。”

为了利用好这笔基金,罗心平教授为此设立了“汤慕伊公益基金”,计划将捐赠用于三个部分:1、心内科疾病的科研及专业书籍撰写;2、大众科普书籍撰写,让更多人了解心脏疾病;3、大众科普宣教,做好心血管疾病及猝死的一级、二级预防。

时至今日,该公益基金资助了3本专业书籍的出版,分别为《心内科诊疗手册》、《心律失常诊疗手册》、《解剖心电图学》,前两册书发行超过1万本,成为心内科专科医生培训教材;《如何保养您的心脏》大众科普书籍,发行近3万本,2000本免费赠送给心内科的住院患者;心内科微信公众号“关爱您的心脏”,发布科普文章138篇,院内举办公益科普讲座超过100场,院外15场,线上线下受众过万。通过该基金,华山医院心内科打造了一支22人的心血管科研科普队伍。

年度“十佳公益机构”

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

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11月,自成立以来秉承“修身、齐家、立业、助天下”的理念,深入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坚持服务社会、人民和国家。主要业务包括:健康福祉、教育、文化艺术及青年创业、就业等。每年捐助公益项目30余个,辐射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疫情期间,在2020年1月24日除夕当晚,复星紧急成立“全球抗疫指挥部”,启动全球调配医疗物资的抗疫行动,复星基金会设立抗疫专项基金积极投身抗疫。

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以帮扶乡村医生为切入口,围绕守护、赋能与激励村医三个核心内容,推进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的全方位立体式帮扶计划,派出员工志愿者驻点接力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培养并留住合格的乡村医生,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最终助力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

太极抗帕公益项目惠及近400位帕金森患者,这项公益还将持续进行。

针对青少年群体,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与保德信金融集团联手,将拥有18年历史的保德信青少年社区志愿奖引入中国,以推动中国青少年公益与国际接轨。

“公益之申”评选

“公益之申”评选活动诞生于2017年,在上海市民政局的支持与指导下,今年已是第五届。这是上海首家以公益组织为主导参评对象,以第三方主流媒体视角为标准的公益榜单,被人们称作是上海公益的“大众点评榜”和这座城市的“公益温度计”。

今年评选活动自6月开启,经材料初审、TED公开演讲、公众投票、媒体评审团打分等多重环节,最终产生公益榜单。本次评选活动共收到来自331家机构和个人的参评申报,继复评后,60家单位及个人荣获“公益之申”奖项。

来 源 复旦大学校友会

责 编 汪祯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