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饼铛>

水晶饼做法视频电饼铛(在电饼铛能做水晶饼吗)

水晶饼做法视频电饼铛(在电饼铛能做水晶饼吗)

更新时间:2022-03-29 13:07:34

用影像的方式

让历史“活”起来 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大型高清纪录片《中国影像志·福建名镇名村影像志》(第二季)永泰嵩口篇拍摄中。

嵩口镇

=song kou zhen=

千年古镇嵩口,作为闽中地区四府五县周边地区的交通枢纽、大樟溪上游重要的码头商埠,这里每天熙熙攘攘,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交流汇聚了各地风味,形成了嵩口地方特色小吃,水晶饼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镇名点之一。

水晶饼

说起水晶饼,那是相当有历史的。它始于宋代陕西下邽县,相传它与北宋名相寇准有一段不解之缘。据有关资料记载,寇准为官清廉,有一年,他从京都汴梁回到故乡下邽探亲,正逢五十大寿,众乡邻纷纷送来寿桃、寿面、寿匾等以示祝贺。为了答谢大家的深情厚谊,他特意摆寿宴相待。席间手下人捧来一个精致的桐木盒子,里面装着50个精致的点心。在点心上面,还放着一张红纸,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寇准据其特点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水晶饼”。从此,此饼美名远扬,并很快传入民间,经久不衰。

水晶饼面色金黄,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的美誉。水晶饼何时由谁传入嵩口已无从考证,但嵩口人把水晶饼当月饼吃,当月饼送的风俗由来已久。有人还将水晶饼直接称为“水晶月饼”,认为它是月饼的鼻祖。

民国年间,畅销各地的水晶饼因为当地原料匮乏,常无以为继。再加上当时使用炭烤饼铛,常因水晶饼经过“退酥”工艺后多油多糖而“烧底”,经常要处理“火烧饼”。于是,嵩口的新泰成饼铺对水晶饼进行改良。

首先,在原料上进行更换。把当地不容易买到的玫瑰、核桃仁等换成当地出产的花生仁、芝麻、香葱;把猪板油改为膘肉,这些原料也更适合当地人的口味。其次,在工艺上进行提升。为保证水晶饼“润如水晶”的特点,师傅们试着把膘肉用白糖进行腌制。发现腌制后的膘肉透明晶亮,烤制后更加晶莹剔透,很好地保留了水晶饼的特点。加葱香油后,风味更加独特。同时,为了解决炭烤饼铛的缺点,避免“烧底”,便采用礼饼的生产工艺,给水晶饼底打上了芝麻。这是新泰成水晶饼与传统水晶饼在外观上的最大不同。经过这次改良,“嵩口味”的水晶饼很快被大家喜欢。不熟悉其工艺的外地客商,见到精巧别致的水晶饼,赞其曰:“排麻只是工,藏馅是仙法;眼看似水晶,吞下目激灵。”

嵩口素有“三出头”的传统宴席,即每上四道主菜后,接着上一道主食,这主食就称为“出头”。在当时物资缺乏的年代,能作为“出头”的定是本地的传统美食,而水晶饼是必备的“出头饼”。春节期间,也常常被人用来做走亲访友的“面前礼”。

水晶饼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使我们不得不想起嵩口的先贤们: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一代词宗张元幹;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道教宗师张圣君;体恤民情、“铁印直走”的“嵩口司”,他们哪一个不是怀有一颗辨是非、体恤百姓的“水晶心”呢?

《中国影像志·福建名镇名村影像志》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摄制,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与海峡卫视联合承制,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具体执行。该片采用影像形式展现福建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名”“特”风采,从地方志的角度讲述福建名镇名村的历史,将历史智慧和方志典籍通过影像形式“立”起来、“活”起来,是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在全国方志系统率先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的实际行动,也是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贯彻落实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有关部署的具体举措,将对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留住乡愁记忆、延续乡村历史文脉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