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磁炉>

为什么电磁炉炒菜有一股烧味(为什么电磁炉炒菜生油味重)

为什么电磁炉炒菜有一股烧味(为什么电磁炉炒菜生油味重)

更新时间:2022-03-27 01:16:32

香港两电昨日公布电费加幅,中电加价5.8%,是8年最高加幅;港灯加价7%,更是15年来最高。净电价为每度大约1.3元,三人住户每月电费贵20至24元。两电表示,国际燃料费大幅增加,已动用储备压抑加幅。

专家分析,国际能源价格高涨下,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加电费,普罗市民生活百上加斤。

电费价格由基本电费及燃料调整费两部分组成。基本电费包括电力公司的营运开支、基本燃料成本,以及利润;燃料调整费则反映燃料价格的变动,以实报实销方式,由用户向电力公司支付。

三人家庭每月多付24元

香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以一个三人家庭平均每月275度用电量作估算,加电费后,每月多付20至24元。而政府近年有提供电费补贴,纾缓家庭电费压力。

港灯董事总经理尹志田表示,国际燃煤价格上升超过170%,天然气价格上升超过380%,加上配合政府减碳目标,继续增加天然气发电,导致明年燃料成本上升。港灯动用了4.5亿元电费稳定基金,以及动用3.7亿元燃料费调整条款账,形容是「全靠这两个钱罂压低增幅」,加上每度电1仙的特别回扣,令加幅控制在现时水平。

中电总裁蒋东强则说,为纾缓加价压力,中电在2022年从电费稳定基金、燃料价格调整条款账、「中华社区节能基金」及「地租及差饷特别回扣」,动用25亿元冻结基本电价,以及提供两项特别回扣,并推多项社区支援计划。其中发放每度电2.1仙属特别回扣,每度电1.3仙属「地租及差饷特别回扣」,总额为每度电3.4仙。他指中电的电费稳定基金下年度只余9亿元。

尹志田表示,港灯会从多方面推动零碳发电,包括发展大型离岸风力发电场,探讨氢能等新科技。蒋东强说,中电积极发展本地可再生能源,研究发展绿色氢能等新科技。环境局已批准中电增加32亿元资本性开支,改善地区供电网路,满足新发展区、数据中心、区域供冷系统等电力需求。

未来几年估计加更多

世界绿色组织行政总裁馀远骋指出,两电的加幅较预期少,惟电力公司将要添置更多天然气发电机组,加上未见天然气价格有下调迹象,故在电费稳定基金盈馀逐渐减少下,他估计本港电费未来几年仍会上升,升幅甚至会较今年高。

随着全球都希望达至碳中和,并且由较便宜的烧煤转用其他新能源,例如氢气及核电等,预料未来都会加电费。而政府为市民推出电费补贴,或会推高用电量,故他认为政府可以推出针对帮助基层的电费补贴计划。

基层最惨|业主或乘机滥加电费 劏房户任劏

现时劏房电费由业主厘定,有劏房户担心业主调整电费加幅随时高过两电,唯有减少留家减电费开支。

大公报记者昨日以租客身份,查询不同地区劏房业主电费价格,土瓜湾「十三街」平均每度电收1.8元,深水埗收1.7元,葵涌则收1.5元,区区不同。有社工说,住宅单位由一个总表控制,再按劏房数目分拆细表,电力公司只按总表用量收费,劏房户用电量收费则只能按细表读数,及业主自行厘定每度电价格计算,「大部分业主开每度电1.6左右,已算有良心,有啲开两蚊属无良。」

谭小姐与丈夫及十岁女儿租住深水埗一间面积不足100方呎劏房。她担心业主有借口滥加电费,「我而家交紧每度电1.7元,一般住户只系1.2元左右,但无办法,鬼叫我穷,住劏房就畀业主任劏。」她慨叹想悭也没办法,「冲凉用电热水炉,煮饭用电磁炉、电饭煲,劏房焗要开冷气。」悭电费方法只有少留家,「多啲去公园流连,行图书馆、体育馆。」

社区组织协会副主任施丽珊表示,希望劏房租管例尽快生效,规定业主须按总表电费向住户收取电费。对于电力公司为劏房户提供补贴支援,她说今年名额只有一万个,全港却有12万劏房户,希望增加名额。

食肆肉赤 冷气长开无得悭

饮食业人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未结束,生意未完全恢复,但两电明年电费加幅分别创8至15年新高,经营环境雪上加霜,希望政府提供电费补贴,最重要是尽快与内地恢复通关,刺激经济,改善营商环境。

连锁饮食集团金记控股主席徐汶纬昨日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每月电费支出占食肆经营成本7%左右,涉及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食肆所占成本不同,冰室的用电量最高,「因为每日一定要开足16个钟,不论有客无客、多客少客,都要开足冷气,唔似火锅店有中场休息,或有些食肆在无人时唔开冷气。」

盼早日通关刺激经济

徐汶纬说,若以店铺开支10万元电费计,7%加幅已达7000元。他促请政府提供援助措施,例如电费补贴,加快通关让更多游客抵港,刺激经济等。铜锣湾金记冰室陈经理说,电费占该店经营成本3%至6%,「从早上6点半开到晚上12点,十几部冷气全部都开晒。」她说可能在冬天减少开冷气节省用电。

烧味店指电费加幅甚高,但日日都要开铺经营难省用电,只好无奈接受。

在旺角经营火锅店的强哥说,电费占经营成本约10%左右,希望政府体恤业界,增加补贴,「我全部用晒电磁炉,不论每晚有几多客都开足冷气,希望政府明白我哋苦况。」

香港仔一间烧味店的店员吴先生说,店舖每月电费高达两万元,加价后要多交1000多元,形容「很肉痛」,但食肆难以节省用电,唯有无奈接受。

湾仔一间灯饰店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展示商品,需亮着店内灯饰,数年前大部分灯饰已转用较省电的LED灯,而且只亮着五分三的灯饰,但每月电费仍达五万元。加电费后,可能只亮一半灯。

社评|检讨电费结构问题应有时间表  

两电公布调整来年电价,加幅分别为7%及5.8%,大多数家庭每月至少多付数十元。由于国际能源价格看涨,未来几年持续加电费的可能性甚高,对基层家庭是一个越来越重的负担。两电解释加价是因为国际燃料成本上升,其实电费加价成因复杂,燃料涨价只是其中之一。民生无小事,检讨两电利润管制协议和收费不公平的问题,不能无了期拖下去。

现时电费分成两部分,一为基础电费;二是燃料价格调整。燃料加价,电费调升,似乎无可厚非。但在基础电费这一块,是由基建投资、燃料合同、营运成本等部分组成,根据现时利润管制协议,允许电商收取不超过投资额8%的利润,电商投资越多,收取电费就越多,赚取利润就越高。在名曰「利润管制」实则「利润保障」的政策倾斜下,电商非但没有改善经营、节省成本的动力,反而倾向增加投资。过去一年,疫情爆发导致国际燃料价大跌,两电不减电费,只是暂时冻结电费,今年因全球经济复苏而导致燃料涨价,电费就「报复性」大涨,政府目前所能做的,不过是要求两电稍稍降低涨幅而已。

好在现时政府有电费补贴,每户最多1000元,市民暂时不会因为加电费而有「痛入肉」的感觉,但政府提供电费补贴终非长久之计,一旦补贴减少或完全停止,那么所有增加的费用就由市民承担,对基层的影响更为明显。

利润管制协议是历史遗留产物,当年港英政府回避提供公共电力的责任,鼓励私人投资,鉴于发电厂投资庞大而回报期长,给予优惠条件,大家不难理解。但这么多年过去,两电不仅早就收回成本,而且赚得盘满钵满,继续维持利润管制协议已不太符合实际。特别是在疫情肆虐之下,各行各业蒙受损失,不少商家更是亏本经营,但两电8%的利润却是不动如山,真是羨煞旁人。放眼全球,除了香港,哪里还能找到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呢?

香港是自由市场,而利润管制与自由市场原则背道而驰。然而,不管民间要求改革利润管制协议的呼声多么强烈,特区政府与电商博弈却似乎缺少「牙力」。究其原因,两电的市场垄断地位,加上政府希望保障电力供应稳定,致使顾忌重重。其实,正如不少人建议的那样,政府应该大力鼓励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并开放电力市场、引入竞争,相信将有利于社会整体利益。

另一个备受诟病的焦点,是电商对民用及商用电力收费采取双重标准。对民用的是累进制,用电越多、收费越多;对商家则采累退制,用电越多,电费越便宜,商场不介意冷气开得特别大不是没有原因。这种鼓励商家用电、并由普通市民补贴商家的做法,既有违节约能源的要求,更不公平。在全球都强调碳中和的今天,环保不能只是一句空话,电费结构改革也不能光说不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