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饭煲>

电饭煲制造难度(生产智能电饭煲技术难度如何)

电饭煲制造难度(生产智能电饭煲技术难度如何)

更新时间:2022-04-06 10:25:56

1983年,简伟文取得了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压力加工专业学士学位,之后便进入广东机械研究所,成为一名助理工程师。1985年,再次回到母校攻读硕士,1988年毕业后,到东莞帮助一间港资企业创办养殖场。

能够拿到“空白合约”,得益于简伟文在研究所做助理工程师时的“技术创新”。合约约定,简伟文必须在45天内生产并交付13副模具。这对刚刚辞职下海、且从来没有进过工厂大门的简伟文,是巨大的挑战。

他没有任何生产要素,只有在大学的七年和研究所两年的经历, 以及结婚后用剩的100元现金。于是,简伟文倾尽全部身家100元,买了一些图纸和制图用具,开始设计模具。画好图后,便要求对方先支付40%的模具款。拿到40%模具款后,在备料和机加工时,却在装配环节上卡壳了。

后来在母校老师的帮助下,租借了轻工学校的实习车间作为场地,找朋友来“炒更”,把模具组装并自己上阵去调试。就这样,简伟文利用专业知识把第一笔生意做成了。“‘空白合约’上我最后填的金额是3.5万元,”简伟文说,“最后算了一下,总共赚了1万元,这是第一桶金。”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简伟文一夜之间让自己变成了“万元户”。在模具行业赚了第一桶金后,简伟文开始琢磨开辟第二个生意领地。一次偶然的机会,简伟文利用广东轻工进出口公司的关系接触到了一家美国经销电饭煲的商家想在广东发展第二家供货商。这个机会落在简伟文的手上,“对模具厂来说,生产电饭煲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但盈利能力与模具相差甚远,一个电饭煲的代工利润只有5元,”简伟文说,“就这样,开始进入家电行业,正式创立了伊立浦。” 经过15年的培育,伊立浦最终在中小板上市。简伟文的身家也跃升到了近10亿元,正式迈入富人俱乐部。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