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风扇>

50年代有电风扇吗(70年代上海电风扇)

50年代有电风扇吗(70年代上海电风扇)

更新时间:2022-01-20 00:19:24

泉州年轻人兴起了一股新浪潮,收集有年代感的物品,陈列展示,并进行创意改造,让它们将怀旧韵味在现代生活中延续

老物件有“潮范儿”

泉州网12月10日讯 (记者谢伟端 实习生陈悦琦 文/图)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东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一件旧物承载一份记忆,一段岁月凝聚一份情感。近年来,泉州一些都市年轻人开始收集颇有年代感的老物件,陈列在专门的空间展示,同时对其进行创意改造。

在新门街有一家民宿,走进室内,各个年代的收音机、电话机、时钟、电视机等老物件让记者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上世纪80年代。经营者崔艳丽介绍,这些老物件都是自己或是在热心友人的帮助下一点一点淘来的。每个物件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

开设展馆专门展示老物件

收藏者希望用这台老电影放映机开设露天电影场。

在晋江金井镇金井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有个家书乡情馆,该馆是由原来的农家书屋改造而来的。走进这里,满满的亲切感。煤油灯、老熨斗、旧时钟、旧自行车、旧课桌、锣鼓、鸡公碗、栅门,还有家书、侨批封……这些熟悉的老物件,一件接一件,让人有些目不暇接。

在安溪县城厢镇砖文村同样存在着这样一座展示馆,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各种年代的铁观音包装罐、包装盒以及包装纸等。还有各个年代的茶壶与茶具,宋代、清代的带有“茶”字的碎瓷片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许多各种各样带着茶乡记忆的老物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安溪的印章、身份证、毕业证书、结婚证等,这些老物件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展示馆主人余瑞林或是细心地将它们装裱起来悬挂在墙上,或是将它们精心地排列于展览柜中。

“一开始是因为自己的怀旧心理,十分怀念自己的童年时光,看到这些老物件便仿佛回到当年。”他们说,但收集了这些老物件后,再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就重新焕发出光彩。

崔艳丽另辟蹊径,用各式各样的老物件装饰民宿与庭院,使其具有浓厚的复古气息。而排列得错落有致的各式各样的门牌组成了一面惹人注目且独具风格的文化墙,上面的门牌是泉州的多条小巷,有的年代久远已经腐蚀生锈,即便如此,却有着一番不同的风味。余瑞林志在收集各种各样的有关安溪文化的老物件,也对它们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进行老物翻新,例如在旗杆石上栽种绿植,将石头做成茶桌等。

他们希望这些老物件能够与现代社会产生碰撞融合,让更多人了解泉州,了解泉州的历史、文化。

民宿门牌墙、旗杆石花盆、家书乡情馆……它们不仅是收藏品,更迎合了时代潮流,成为了解泉州的一扇窗口

循着它们寻找城市记忆

都说时尚是个轮回。几十年来,一些因为技术落后或者节约成本而显得老、土、旧的设计和产品,在更先进的替代品出现之后,就被我们遗忘和抛弃。

但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得到改良后,它们又焕发了新的生机,重新回到了潮流的前沿。

收集出各个年代的老物件,设置专门的空间陈列起来,每个老物件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收集人也有自己的故事。

各种和安溪茶有关的包装、瓷器。

从老物件看茶乡变迁

在安溪县城厢镇砖文村一栋独具闽南特色的古厝,藏着一个展示馆,展示馆主人余瑞林收藏了许许多多具有安溪特色的老物件。在一楼大厅,摆放着上世纪80年代的老冰棍箱、50年代的华生牌中国电风扇。“你看,它到现在还能用。”主人余瑞林给电风扇插上电,风扇果然转动起来。大厅中还有一个展览柜十分引人注意,那是一个陈列了许多旧印章的展览柜,一个个印章整齐地排列着,全是安溪“本地印章”,大大小小竟有30余个。福建省安溪县福前商店财务专用章、福建省安溪县城聚益化工经营部发票专用章、福建省安溪县印刷厂合同专用章……各式各样的印章令人眼花缭乱。

众所周知,安溪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因此,当余瑞林带领我们走进二楼的一间茶室时,记者马上注意到了陈列架上满满当当的安溪铁观音外包装。“这个陈列架上都是各个时期安溪铁观音的包装盒、包装罐等。有的里面还有茶叶,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包装罐被精心摆放在陈列架上,上面茶罐绘有精致的人物、恬淡的山水等。氧化生锈的茶罐更具年代感,更有韵味。

不仅如此,茶室的另一侧也摆放了许许多多茶壶与茶具,各式各样,各种材质的茶具陈列在架子上,让人们可以近距离观赏它们。在茶室的中间有一个展览柜陈列着许多碎瓷片,这些碎瓷片有着一个共同点:都印有“茶”字。“这些都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集而来的,很珍贵,年代久远,想要收集那么多带有‘茶’字的碎瓷片真的太难了。”余瑞林笑着说。

他踮着脚从架子顶端拿下来一个盒子,上面印着“铁观音茶酒”。“这是铁观音茶酒,是国内首创的,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安溪创造出来的,你看,上面还写着‘清水岩牌’。现在市面上已经没有这款茶酒了。”

二楼大厅空间不大,井然有序地摆放着许多老物件。“这是清代安溪的地契,还有安溪的官契,这是民国时期画的安溪的地形图、结婚证、身份证,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路单……”余瑞林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对于每一个藏品他都了如指掌。“这张安溪一中毕业证,是上世纪50年代的,是我从收废品那里淘来的,有意思的是,有一天我朋友来这里参观,发了朋友圈,发现这竟然是他朋友的爸爸的毕业证。”这张毕业证与上世纪60年代毕业证有差别,“你看这两张毕业证盖的章,50年代盖的是安溪县文教局,而60年代就是教育局了。”

缝纫机、镜子、茶壶,让人仿佛置身于上世纪80年代。

民宿里的老味道

泉州市区新门街里藏着一栋不大的民房,房主崔艳丽将其改造成民宿,收集来的老物件就陈列在这里。一进门,迎面可见的便是堆着许多老物件的桌面,看似杂乱,实则被房主精心地摆放得错落有致。不同年代的收音机、电话、时钟等呈现在记者的面前。“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个拨盘电话,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别有趣。”崔艳丽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道。再往里走,在楼梯间的走廊里,同样摆放着许多老物件。记者注意到了角落里的缝纫机,“这个是以前我们家的,我特地把它从黑龙江老家寄了过来。”崔艳丽笑着说,“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前几年它终于能够‘退休’,但是其实现在还是能用的。”缝纫机被房主保养得很好,上面还摆放了镜子、茶壶等作为装饰。镜子的边框是黄铜的,中间有着“囍”字印花,看得出年岁已久。缝纫机旁放着老式的旧衣柜和旧皮箱,泛着灰的皮箱旁摆放了几个碗,上面印着大公鸡的图案,让人仿佛置身于上世纪80年代。

不仅如此,在走廊的另一面,还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老物件。“这个电视机,现在都还能用。”崔艳丽骄傲地说。这台电视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老书、摆件等依次被精心陈列在桌上,墙上悬挂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结婚证、老照片等,都被房主细心地装裱了起来。

各个时代的印章

在旧物中品读乡土文化

位于晋江金井镇金井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家书乡情馆,整个展馆只有60多平方米,整齐分布着“史海拾珍”“往事如烟”“历史旧物”三个部分。其中,“史海拾珍”上墙了1879年至1976年间涉及该村的珍贵历史资料图片30张(地契、侨批封、侨汇券等);“往事如烟”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该村的珍贵历史资料照片27张(生产队社员劳作、建设等);“历史旧物”展示了早期的居家生活器物(车票、电影票、粮票、小人书等)。村民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参观旧物件,还能选一本地方乡土文化的书籍,坐下来慢慢品读。

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老物件,缘起于爱好,背后更是承载着浓浓的乡愁。

有种乡愁 叫“家乡的老物件”

谈到为什么会收集这些老物件时,崔艳丽抿了一口手中的茶说:“我平时很喜欢收藏一些老物件,特别喜欢去逛一些旧货市场,看到喜欢的就将它收集起来。”

她收集老物件最早是因为爱好。“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年代各种型号的收音机,可以说是疯狂痴迷,甚至想着等收集到一定量后把他们做成一面墙。”

后来更多的是乡愁,“因为我的老家在黑龙江,我们举家搬迁到了闽南,很难再回去了。所以我特别怀念小时候,也是一种念旧情怀吧,想回到小时候。而看到这些老物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同样也是一种乡愁。就像那台缝纫机,它工作了50多年,从我还没出生就在家里,陪伴着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所以搬迁的时候,即使运费并不便宜,我也选择要把它带过来。”

余瑞林收集老物件也是因为家乡。在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了许多安溪代表性景点——清水岩的老物件。“这个是清水岩的秤砣,当时不知道怎么被卖到了晋江,我在晋江看到时,就将它收了回来,这是我们安溪出产的。”秤砣旁边还摆放着清水祖师的塑像、香炉等,都极具安溪特色。“我很小的时候在农村老家经常捡到一些铜钱,在那个时候我就对古董啊老物件啊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随着我慢慢长大,我也会越来越主动去收集很多老物件。可能就是怀旧情怀吧。”他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安溪人,我的家乡情结很浓厚,如果在外地看到关于我们安溪的老物件,例如与清水岩、铁观音有关的,我都会有一种亲切感,并且会尽我最大的能力去将它们收集来,每当我新认识一个有相同收藏兴趣的爱好者,我都告诉他们,如果有收到什么安溪的老物件,都要第一时间告诉我。我都会尽量争取拿下它们。”

晋江金井镇金井村家书乡情馆更是为“乡情”而建。“在保留农家书屋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乡愁乡情元素,发挥珍藏乡村记忆的作用。”金井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道,金井村是侨乡,为了留住村民及海外乡亲的乡愁,村里因此打造了“升级版”农家书屋——家书乡情馆,集中展示了一些老物件。

将老物件改造成装饰品、风情墙等,融入各种现代元素,老物件更有“味道”,也焕发了新生。

这些门牌错落地排列在墙上,讲述泉州城市发展故事。

创意让老物件焕发新光彩

在崔艳丽看来,将老物件收集起来,在民宿里集中展示,本身就是一种时尚。她还利用一些老门牌,设置了一面门牌墙,更是别具风情。这面墙上面错落有序地订满了各种各样的门牌,孝感巷49号、文魁巷3号、金狮巷21号、新门街100号、打锡街118号……“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崔艳丽笑着说道。“我有一天突然想收集门牌来做成一面墙,于是开始四处打听应该怎么样才能收集到,朋友告诉我,让我再等一年,到时候会集体更换门牌,也就是换成现在的带二维码的门牌。我盼了一年,终于盼到了换门牌,拜托朋友们换门牌时每个街道、每个巷子都给我带几个回来,然后我将他们收集了起来,做成这面墙。”她指着其中一些门牌向记者介绍道,这些门牌错落地排列在墙上,它们或者字体不同,或者颜色不同,有的甚至已经生锈腐蚀,但是它们代表不同的历史,很有味道。

不仅如此,崔艳丽还志在将老物件与现代进行结合,“我希望对于这些老物件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收藏,而是进一步与现代生活结合,提供展览等,迎合时代潮流,例如庭院的门牌墙,民宿接待的客人很多,而这也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泉州,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

而在余瑞林的老物件展馆中也到处闪耀着创意元素。展示馆庭院摆放着许多由老物件改造的装饰品。记者注意到一个用来栽种绿植的石头上面刻着“闽南超枝”的字样。“这个是清代的旗杆石,我把它改造了一下,用来种花。”展示馆的石桌看起来似乎有些“古早”味,余瑞林说,那是清代时期的物件,在一个准备翻新的老房子中淘到的,便将其带回来做成了茶桌。此外,庭院中还有许许多多其貌不扬的老物件,“这个干泡台,也是我在老房子中找到的,上面这些纹路都是木头经过日日年年自然腐化的,我拿到它的时候就觉得很适合用来做干泡台。”

“还有这块石头,是我在河里找到的,它也是经过了长时间河水的冲刷才变成这样子,还挺艺术。”石头位于庭院前,圆滚滚的,但是上方中间凹了进去,呈圆环状,被他改造成马鞍。“这块石头很重,我和三四个朋友搬了很久才把它搬上了岸,特别辛苦特别累,但是值得。”余瑞林笑着说。

“我这里还有两台放老电影的机子,二三十部老电影,打算在庭院弄个架子,到时候晚上可以在庭院放老电影给客人看。”说罢,他爱不释手地摆弄着老电影机。余瑞林同样希望能够将这些老物件与现代生活进相结合,彰显安溪的特色文化,陪伴家乡不断成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