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夏普电视还有日本产的吗(夏普32寸电视是日本原装吗)

夏普电视还有日本产的吗(夏普32寸电视是日本原装吗)

更新时间:2022-03-08 23:31:32

文/刘步尘

一面疯狂地超低价,将电视价格定得比本土低端品牌还低;一面梦想成为受人尊敬的高端品牌,梦回昔日全盛时代。为何进入富士康体系之后,夏普品牌战略给人以“南辕北辙”的印象?

今年的双十一,夏普出人意料地没有发布业绩战报,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不祥之兆。随后,人们从小米战报中找到了答案。

11月12日,小米发布双十一战报,称在天猫、京东、苏宁三大电商平台,小米电视在电视品类中销额、销量双双第一。这意味着夏普电视已无缘夺魁。

就在2017年的双十一,夏普发布战报称,其在天猫、京东两大平台,彩电销量均为NO.1。

今年双十一的销售表现,从一个侧面印证了“2018年夏普电视销量大幅下滑”的传言。

今天的夏普,到底是日本品牌还是中国品牌?

2017年9月,我和当时的夏普中国负责人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问:你认为新夏普和老夏普有什么区别?

答:夏普整个技术没有新旧之分,原来的夏普因为经营不善没有能力投资。去年4月2号,郭董在投资夏普的国际记者招待会上讲,整个夏普的重整计划有三部曲:第一部曲,我们会持续地投资夏普原来的前沿科技研发;第二个,我们在原来夏普基础上,用最短时间把它前沿科技成果化、商品化、市场化、普及化;第三个,把夏普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地位用最短时间抢回来。

问:你认为今天的夏普,是一家中国品牌还是一家日本品牌?

答:当然是中国品牌!

当时之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我的用意在于探寻夏普的品牌基因。当时,我已隐隐感觉到,进入富士康时代之后,夏普并未真正继承日本时代的基因——对技术与产品近乎痴迷的追求。富士康时代的夏普,给人感觉更迷恋销量的表现。一个广为流传的例子是:2016年“双十一”期间,夏普推出“买70吋电视送60吋电视”大促销,几乎惊呆了所有电视同行。须知,当时60吋的电视,价格普遍在6000元以上,夏普竟然说送就送了。

长期以来,夏普与索尼并称日本消费电子“双子星座”,是高端奢华品牌的代表,但是自2016年进入富士康体系,夏普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品牌地位江河日下。在网络论坛区,超过七成的人认为夏普已不是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夏普。

的确,自进入富士康体系,夏普的品牌定位就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夏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这是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包括富士康高层。继续将夏普定位于日本品牌吧,对于承接夏普品牌基因固然有利,却有可能失去中国国民的情感认同;定位成中国品牌吧,则有可能带来低端化的公众认知。的确是个两难选择。

但是,郭台铭等不及了。长于制造的富士康还没想明白,就匆匆忙忙把夏普价格大幅下拉,只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夏普电视销量。

2016下半年至2017年第三季度,夏普电视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夏普电视开始显现增长疲态,这种状态一直持续至今。

原因很多,一般认为,两大原因使然:一是今年以来,夏普营销资源大幅削减,超低价难以持续,直接影响了销售;二是9月份以来,夏普战略发生重大调整,不再一味追求销量增长。

在9月27日举行的夏普106周年庆活动上,夏普会长兼夏普中国CEO戴正吴表示:“我要求重视夏普品牌的价值和形象,就像今年6月份我在日本股东大会上提出的,将以夏普品牌的经营为基础,在销量成长的基础上回归原有的夏普,质和量的平衡是我接下来努力在中国市场经营的策略。”

这意味着,过去那种单纯追求销量的超低价不会再有了。失去价格的刺激,夏普电视销量马上就下来了,这是富士康高层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事实上,夏普进入富士康的两年是充满争议的两年,品牌战略失误,是富士康最需要反省的。

富士康时代的夏普,日本时代的夏普,不是同一个夏普

一面超低价,一面梦想成为受人尊敬的高端品牌,今天的夏普给不少人留下“南辕北辙”的印象。

甫一进入富士康体系,郭台铭就要求夏普电视必须尽快恢复销量,这就好比要求一个尚未康复的病人,马上去跑马拉松。

怎么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价,于是人们看到了夏普“买70吋送60吋”的广告。当时,夏普品牌余威尚存,超低价直接促成了夏普电视销量大幅回升。

但是,高增长并没有持续多久。业界普遍认为,“超低价”策略的推行对夏普品牌形象造成伤害,导致品牌对市场的支撑力越来越弱,慢慢就拉不动销售了。

结果当年就显现出来,“夏普电视2017年跻身行业前三”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

2017年,夏普电视全球销量约为1000万台,这个量大致和中国品牌长虹相当,和创维、海信存在较大差距,更无法和TCL相比。

品牌受到伤害的同时,期待的销量并未出现,显然,超低价得不偿失。2018年初,富士康管理层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促成了郭台铭下决心调整夏普中国操盘团队。

后来外界看到,“回归原有的夏普”成为新操盘团队的既定战略。

但是,回归谈何容易?!

仔细分析夏普的竞争力结构不难发现,目前的夏普已流失掉了日本时代的夏普大部分基因,那么对产品和技术近乎痴迷的热情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品牌战略的随意性。

事实上,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今天的夏普都换成了富士康的人马,承载夏普的基因载体已不复存在。

因此,今天的夏普,和日本时代的夏普,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夏普。

“超低价”和“高端”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方面低价冲量,一方面梦想高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近日,媒体不断传出无印良品在中国遭遇没落迹象,由此可见,所谓的高性价比,根本支撑不起一个企业的高端品牌战略。

夏普的中国策略,模仿的其实就是无印良品的路子,和中国的小米也有相通之处。

曾几何时,夏普和索尼并称日本消费电子“双子星座”,但是今天,夏普已经被索尼远远抛在后面。二者的落差,不仅体现在销量上,同时体现在品牌形象上。在2017年索尼一次OLED电视发布会上,该品牌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不打价格战,不走低端路线”,外界普遍认为此话暗讽了夏普。

夏普的中国彩电同行则没那么隐晦,TCL有关人士曾直言:“全球彩电品牌都在往高端走,唯独夏普往低端走。”

既想通过超低价冲量,又不想让公众建立低端品牌的印象,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8K能托起夏普的梦想吗?

10月26日,夏普秋季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后,一位参会嘉宾这样对我说:“看起来就像80年代初中国企业召开的发布会,就是一帮老人在自言自语。”

想不到夏普邀请的嘉宾(注意,不是参会记者是嘉宾)会这样评价夏普。我问他:“你觉得夏普怎么样?”他只说了一个字:“难!”

从媒体公开报道看,这次发布的二代8K电视乏善可陈,和一代并无实质性区别,且售价依旧高不可攀。

曾有记者问我:“为何夏普一意孤行推8K?”

其实,夏普推8K有自己的考虑。

对于夏普来说,它的当务之急是对品牌实施矫正和拉升,怎么矫正拉升呢?推新技术新产品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有利于人们恢复对夏普的技术信心。

而且,向更高清晰度方向发展,是显示技术的必由之路,而8K别认为是正确的选项之一。

目前,新显示技术有两个突围方向,一是从面板上突围,比如LG和创维选择向OLED方向突围,三星和TCL选择向量子点方向突围,都是在显示面板领域寻求突围之道。二是从清晰度上突围,比如从4K向8K升级,夏普选择的是个方向。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面板升级和清晰度升级并不矛盾,二者不是竞争关系,是互补关系。比如,OLED和量子点都可以做成8K电视,甚至比液晶8K效果还要好。夏普的8K,是用液晶来实现的。

夏普一直拒绝跟在三星和LG后面跑,它想另辟蹊径,在8K上架构属于自己的竞争力。我们不能说这条路一定是错的,事实上,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布局8K显示。

但这条路不好走,比OLED或者量子点更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

须知,8K是一个生态系统,从拍摄到制作再到传输和显示,每个环节都必须是8K才行,一个都不能少,绝不是有一台8K电视就够了。要建设一个生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及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看看4K电视到现在都没有普及你就知道8K有多难了。

目前,全球主流彩电企业已基本完成站队,大部分企业选择了OLED,少数企业选择了量子点,只有夏普孤零零地站在液晶的位置上在风中凌乱。

显然,夏普希望走出全球彩电的第三条道路,说实在的,这条路太难走了。

(本文作者系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

,